穿衣之道

标签:
时尚韩日欧美道可道非常道乱棍打死老虎学院派 |
分类: 城市日记 |
我一直很喜欢看时装杂志,花花绿绿的好看。但看归看,却不受教化。一方面,那些模特的气质身材,披个麻袋片也教你惊艳不止,足以让我辈凡人自卑到丧失任何模仿的勇气;另一反面也从心底里觉得,教人穿衣打扮的道理,完全可以划归自说自话的范畴。——因为世上没有一模一样的人,规则道理是有限偶然的,无道可循才是普遍的,那么,还不如干脆“乱棍打死老虎”吧,想怎么穿就怎么穿,落得个随意混搭,把教条统统踩在脚下就是了。
直到跟一位女士做了邻居,才意识到“乱棍打死老虎”说,简直就是无知者无畏。
她是在大学教艺术设计的,本人也是一个服装设计师,她设计的服装品牌,想来也不是很有名吧,我一直没有记住过。她长得也不惊艳,肤色偏暗,个子也有点矮,好在五官很是精致,一头乌黑直发丝丝可见光泽,配以永远别出心裁的纯色素装,整个人就显出了不一般的气质来。
记得我曾经拜托她给一位即将结婚的男士选衣服。她把我们领进一家比较小众的服装专卖店,似乎不假思索就一下指出了两套西装,青灰色一套暗绿色一套,都不是常人容易穿得起来的颜色;又挑选与之配搭的衬衣、领带、皮带、皮鞋,乃至袜子,也极快极利落,大概她脑海里早已有了此人应该怎样穿衣服的清晰图象,选择几乎没有费什么时间,而我即使买包纸巾,也要比她多花一点挑选的时间啊。
不得不承认她在服装方面具有绝对出类拔萃的审美力。她几乎是信手拈来挑出的衬衣领带,颜色花纹和西装浑然天成,搭配非比寻常,仿佛几番深思熟虑的结果,等到那人披挂完毕走出试衣间,真有脱胎换骨之感,我看得目瞪口呆之后又赞不绝口,她却是理所当然的表情,临走时眼睛余光一扫,又说了声,腕表记得换一块,这个Rolex太嚣张了,不合适。
因为同住一幢楼,每天进出,会在电梯里碰面,就简单聊几句,记忆里,还有她给我的如下训导:
(某天我穿了一套“中国风”的服装,自己觉得美滋滋)你不要穿中装。这和身材皮肤没关系,主要是你的表情太现代了,缺乏古典气息。
(我穿了格纹的风衣,说想显得随意一些)不搭调。这不是随意,是胡乱。只有刻意成了习惯,进入化境之后变得了无痕迹,才会有随意。
(我跟她谈论流行服饰的日韩风格)日和韩不是一回事,不要把它们相提并论,那是旧贵族的讲究和爆发户的夸张的区别。还有,欧和美、港和台,他们的服装在底蕴和发挥上也是完全不同的。
最为经典的语录是:这衣服很不错,你人么,当然也很漂亮 。错在衣服是衣服,人是人,两样之间没关系,无反应。
……
虽然经常被她抢白,但我知道她没有恶意,只是如此习惯罢了。我偶而也好奇地反问,你总是这么指出周围人穿衣的不合适并对他们谆谆教诲吗?
她回答,也不是,我只是不喜欢看到人们打扮得不伦不类罢了。也许是职业病?
她说话太简洁,很多话题无法展开,不是一个很好的采访交谈对像。不过,她那种学院派的专业精神,倒是有点把我教明白了——穿衣这回事,如果要说有“道”可循,也根本不是那些条条框框的搭配技巧,而只在于衣服和人物气质的呼应关系。
确实如此。再玄妙的“道”,最终指向的都是人,而只要关乎人,就有最多的偶然和意外,没有比人更复杂丰富的生物了,所以,道可道,非常道,穿衣也是如此。只要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风格,道者庶几近乎?——我们每个人本身,都是独一无二的,而且一直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