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世上只有妈妈们好爸爸带我闯天下金矿走心情感诉求 |
分类: 娱眼 |
记得是去年吧,有个朋友,自称“不看电视很多年”,某日一起喝着茶,忽然看时间,转身就要回家,问有何事?说要赶回去看《爸爸去哪儿》,令我大吃惊。吃惊之下也去看了,看着看着心就软了,也不是说这节目有多好吧,只是似乎扯着人身上的哪根筋了。
接着就发现,不知何时起,风尚居然已悄悄滴从“世上只有妈妈好”转向“爸爸陪我闯天下”了?
相应的,男神们也纷纷脱胎换骨,走起了亲子路线。马年就有吴彦祖、王力宏、刘恺威、吴京等加入了奶爸行列,晋升“新典范好爸爸”,奶瓶尿布没有让他们变得灰头土脸,头上的光环反而更加锃亮耀眼。
春节到了,大拨以父子关系为主角的电影逮准时机纷纷登陆:《爸爸去哪儿电影 2》、《爸爸的假期》大年初一将展开正面对决;《全能囧爸》则定档元宵节,刘德华主演的《失孤》也紧随其后亮相银幕。——有星爸也有囧爸,有喜剧也有催泪,有妙趣横生的亲子故事,也有漫漫寻子路的坎坷,怎一个“舐犊情深”了得。
“爸爸”是2015的新关键词,“爸爸”也已然成为一个正在被深挖的金矿。
一件事成为文艺热心表现的对象,引发全社会很多人的热切关注,多半是因为它“不正常”。——从综艺节目到电影,“爸爸”一次次成为主角,爸爸怎么了?
教育专家的观点是:从前的中国家庭,老一代的爸爸通常是人在家里,却并不在孩子教育和情感的现场,孩子多半都是“放养”着长大。现在的中国家庭,爸爸索性连人也不在场了,一半的爸爸在外地奔走谋生,另一半爸爸虽不在外地,但也早出晚归,工作和应酬,成了和孩子抢夺爸爸的强大力量。——因为缺少,所以寻找,大拨以“爸爸”作卖点的综艺节目和影视剧,觑准了这个缺口,由此进入千家万户,打出一局局走心的大牌。
社会学家也登场评论:在社会竞争激烈、人口流动频繁的今天,性别角色早已变得多元和弹性,男性的家庭角色,也在转化重构之中。观众去看“爸爸影视”,更多的还是一种情感诉求:别人家的爸爸做得怎样?他们用什么语气和孩子说话,他们如何承担责任?每个爸爸的表现,都被放大,每个细节,都被反复咀嚼,无论你是一个多么智慧的人,把智慧全部投入到对孩子的关爱中,都是不够的。
当然,在跟风成为影视盈利模式的今天,“爸爸”已经蜂拥而至,满地皆是,这个“金矿”早晚都会被过度开发。——明星爸爸固然夺人眼球,但我们大部分人拥有的,不过是一个不完美的太过寻常的爸爸。看了那么多的“爸爸”影视剧,我印象较深的,只是电影《钢的琴》中,王千源演的那个爸爸。一个钢厂的下岗工人,为了维持生计,跟人组成草根乐队,终日奔波在红白喜事中,为了成全女儿的梦想,无力买一架昂贵钢琴的他,与工友一起用钢铁打造了一架“钢的琴”……他是苦涩的,无奈的,也是沧桑的,硬朗的,他是生活中默默无闻的小人物,却可以为了自己的孩子成为无所不能的“超人”。
忘了是哪位作家说的?——“每个男人都会长成爸爸的。长成那个只会用胡子扎人的爸爸。只要你有足够的耐心,他们就会变老,除了胡子,他们的身上,再也没有任何扎人的地方了,他们只是爸爸。爸爸。”从云端的男神,回归为平凡的爸爸,自然规律而已。——更何况,扮演好“爸爸”这个角色,也是人生最大的成功啊,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