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阅读这事儿,是否和天性有关?

(2014-10-17 13:21:48)
标签:

情感

阅读是一种救赎

焚书坑儒

生命拼图

礼物

分类: 自圆其说

我有时候想,阅读这事儿,是否和天性有关?

我开始认字的那个年代,跟书毫无缘分,那是鼓吹“读书无用”的时代。——曾听比我年纪大些的人,绘声绘色讲他们的亲眼所见:一群戴红袖章的半大孩子,本来正当读书的年纪,却跑去每家每户搜出各种书籍,在天井中央堆着像个大大的坟包,点着了火,火势很猛烈地烧起来,最后成为一堆黑黑白白的灰烬。——后来的历史课上,每每听老师讲到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我脑子里,浮现的就是那个书堆成的“大坟包”。真是黑暗。

但我偏偏就爱上了看书。如今小学同学聚会,还常会有人提起早先在哪里,看到我直接坐在冰凉大理石上看书的样子;以及无论去哪儿,都要带一本书,排队等待或者无所事事的时候就拿出来看了,成了小伙伴集体嘲笑的对象,我自己也觉得挺难为情的,但忍不住还得看。我偷的第一样东西就是书,从学校图书馆围墙的缺口处爬进去,看到被封存的书,就像饿极了的人看到满桌美食,随手翻开了几本,左看右看,实实在在是一本都放不下来,得赶回家吃饭的时候,就藏在衣服里带回去了。看完后才如梦初醒,被那种害怕和惊惶,弄得手足无措,于是悄悄地把书扔回图书馆围墙里面,转天又悄悄溜达过去看看,书没了。——心里七上八下地揣测:是被图书馆老师收进去了,还是被别人拾走了?

……

我就是在那样一个不读书的时代,成长为一个标准的书虫。直到今天,常常听到很多人又是胎教又是陪读又是补习,反复折腾,孩子就是不爱看书。——我想,也许,这算是老天爷送给我的一份礼物?

写过一篇《阅读,是一种救赎》,原是给报纸专栏写的,放进博客后,一段时间以来,微博,微信,乃至一些纸媒上,我都看到了这篇文章,有的很规矩,事先征求了我的意见之后再用的,有的则不吱一声就悄悄地转走了,更有甚者,发表时文章一字不改,唯独改了作者的名字。有熟人也发现了这个情况,反复提醒我要维权,要稿酬,要严正警告那些剽窃者,我迟迟没有行动。——原因是,因为是这篇《阅读,是一种救赎》啊。——但愿他们是真正读懂并喜欢了这篇文字,才这么做的;也希望会有人,看过这篇文字,真的就开始阅读。

我是否太天真了?

记得是杨绛先生说过吧,有些人之所以会不断地成长,是有一种坚持下去的力量,好读书,肯下功夫。人要成长,背后的努力与积累,一定要数倍于普通人。

确实有很多人的阅读,多多少少正是为了杨先生说的“成长”。而我读书的出发点,似乎又并不是这些?反倒是要简单得多?——我只是为了享受,为了享受弥漫胸间的那份满足。我也说不出自己读的那些书,是否长出了有利于助跑的韧带?是否充实了脑袋的各路神经?是否延长了掌心的生命线条呵呵?……我只能清楚地感受到那种满足感,我那颗缺得千奇百怪的心眼,书就像是一块块恰到好处的拼图,完完整整地把它给填充上了。我为的,就是这份完好无缺又天衣无缝的满足感。

这样的人并没有什么可自豪的。这世界上有大堆的书虫,他们都活得平平常常,简简单单,没有太多惊喜没有太多剧情,反倒是常有厌倦常有苦闷常有阻碍,但正如王尔德说的那样,“只要有书就能活下去。”——还不仅如此。在和现实世界死磕的时候,正是那些书,会给你美感和力量,让你渐渐拂去肤浅庸俗,将你乱糟糟的生命,梳剔精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