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学的最高意义和最低意义,都是人想了解自己

(2014-07-07 13:20:57)
标签:

诗人木心

陈丹青

纽约中央公园

乌镇

文学回忆录

分类: 那些书影人

金庸的《笑傲江湖》里,有个人物叫风清扬,他武功盖世,剑术超群,却一直隐居在华山思过崖,不为人所知。后来他遇到了令狐冲,见他颇具慧心,遂传他“独孤九剑”,令狐冲也成了他的知名弟子。——画家陈丹青之于诗人木心,正如令狐冲之于风清扬,上世纪80年代在纽约,一见如故之后成为师徒。——两人性情迥异,何以投缘?莫非是当时的纽约中国人太少吗?

1989年,木心在纽约开讲“世界文学史”,听讲者,都是当时旅居纽约的中国艺术家,因为文革的缘故,他们的知识储备中,普遍匮乏这块“硬通货”。——这个别开生面的“文学私塾”,从1989 年到1994 年,木心整整讲了五年。    

“我们当年这样地胡闹一场,近于荒谬:没有注册,没有教室,没有课本,没有考试与证书,更没有赞助与课题费,只不过是在纽约市皇后区、曼哈顿区、布鲁克林区的不同寓所中,团团坐拢来,听先生神聊。”陈丹青后来描述道。

木心说,“一部文学史,重要的,是我的观点。能讲吗?我有我的能讲。结结巴巴,总能讲完,总能使诸君听完后,在世界文学门内,不在门外。”他回忆,“风雪夜,听我说书者五六人,阴雨,七八人,风和日丽,十人,我读,众人听,都高兴,别无他想。我幼时读,大喜,不想后来我在纽约讲课,也如此。”

      

   文学的最高意义和最低意义,都是人想了解自己  1991年,木心在纽约中央公园

 

2011年12月,木心在故乡乌镇去世,终年84岁。陈丹青将在纽约听他讲课的五本笔记,整理成了40万字、上下两册的《文学回忆录》。——这是一部拿起放不下、可以一口气读完的酣畅淋漓之书,东方西方通讲,知识灵感并作,金句纷披,兀自燃烧。

他爱先秦典籍,只为了诸子的文学才华;他想对他爱敬的尼采说:从哲学跑出来吧;他激赏拜伦、雪莱、海涅,却说他们其实不太会作诗;他说托尔斯泰可惜“头脑不行”,但讲到托翁坟头不设十字架,不设墓碑,忽而语音低弱了,颤声说:“伟大!”

他觉得,文学的最高意义和最低意义,都是人想了解自己。这仅仅是人的癖好,不是什么崇高伟大的事,是人的自觉、自识、自评。

在最后一次讲课中,他说:“文学是可爱的。生活是好玩的。艺术是要有所牺牲的。”

……

   文学的最高意义和最低意义,都是人想了解自己 《文学回忆录》是这样聊成的

 

陈丹青说自己不算是个好学生,但却是一个好的速记者,五本笔记忠实记录了木心的讲述和语气,包括无数次离题的笑谈。“比如,他说卡夫卡痨病、爱焚稿,真该把林黛玉介绍给他;他还说,《红楼梦》中的诗,如水草。取出水,即不好;放在水中,好看;还有一次,纽约的太阳很好,他进门坐下就说,一路走来,真是觉得什么都可以原谅,但又不知原谅什么?”

……

木心的写作始于少年时代。他本名孙璞,出身于浙江乌镇的诗书之家,学贯中西,但在青中年三十多年时间里,从未发表过任何作品。文革浩劫中,他蒙冤坐牢,手稿全部散失。1982年,木心移居纽约,59岁才初次出版了自己的诗集和散文集。——在漫长的人生中,他独自漂泊,只有用母语写作,是内心的庇护所。一个使用母语的人,无论走到哪里,他都可以靠母语自救。晚年,他又回到了故乡乌镇,临死前,他偷偷写道——陈丹青在他的遗稿里发现的——“向世界出发,流亡,千山万水,天涯海角,一直流亡到祖国、故乡。”

 

    文学的最高意义和最低意义,都是人想了解自己 晚年的木心,住在故乡乌镇

 

我去过乌镇很多次。自己去,陪人去,对古镇,我的兴趣向来一般,因为生在江南,古镇见得太多,没有新奇感。——我见识也晚,木心去世后才知他,否则,他晚年就住在乌镇,即便不致贸然登门,也能在匆匆途经他居住的东栅孙家花园时,悄立片刻,倏忽念及那句他所说的、令我印象及其深刻的话:如欲相见,我在各种悲喜交集处,能做的事只是长途跋涉之后的归真反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笑靥如花
后一篇:悲惨世界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