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厨娘·菜市场
(2013-09-04 13:53:53)
标签:
江南水乡美厨娘蔡澜古龙热爱生活 |
分类: 城市日记 |
博客里有无数美厨娘。——当然也有“厨爷”,但比例要小很多。我比较熟悉的“厨爷”,除了大名鼎鼎的蔡澜,只有寥寥几位,而“厨娘”则多到不胜枚举。她们经常在博客里晒出自己的手艺,活色生香淋漓尽致,观之令人馋涎欲滴。其实我哪个也没见过她们真人,更不知她们长得怎样?但她们一定是美的。——你想想,有心情有本事做那么好看好吃的东西,还不忘拍照上传跟人分享,还要详细的介绍做法可以指导我等笨手笨脚之人操作,相由心生,这样的人,如何能不美?
人是永远不会跟食物作对的。古龙写过,一个人如果走投无路了,心一窄想寻短见,就放他去菜市场。那意思,一进菜市场,此人定然厄念全消,重新萌发对生活的兴趣。这话夸张些,但意思是对的。——菜市场的风情跟美厨娘的博客一样,是很好看的。
江南的菜市场,通常也兼卖水果,一般都强调“先尝后买啊”。卖西瓜的,开半边或切些三角片,红沙瓤很诱人;卖葡萄的挑姹紫嫣红饱满的搁着,还往上洒些水,好比美女上妆,色相俱佳。然而菜市场里可没有谦谦君子,净是些“我先尝尝”贪小便宜之徒,“试吃党”都是大嘴快手,买荔枝,先拣大个的吃,啃桃子,一口下去半边就没了。
我们这里的菜市场,无分室内室外,布局似乎有默契。冷冻食品豆制品这类带包装的依在大门两旁;蔬菜水果交叠在入门中央;卖猪肉的分踞一案,摊主刀客般兀立,一派睥睨之态,俨然看不起蔬菜贩子们。卖家禽的常呆在角落里,笼子里鸡鸭鹅交相辉映,看摊的很淡定的坐在原地等生意,对空气里弥漫的家禽臭味毫无所觉。卖水产的是菜市场里最高贵的存在,鲜鱼活蟹,大盆大槽,水满四溢,卖鱼的师傅戴手套披围裙,威风凛凛,手指一点,目不稍瞬,就飕一声水里提起一尾活鱼来,手法精确华丽,每次都能招我喝一声采——我使尽双手,要捉条活鱼都困难呢。
记得我小时候,菜市场里还多的是小吃铺,他们见缝插针地生存,生意似乎都不错,我最爱看萝卜丝饼的摊头,怎么白生生一团转眼就成油黄酥脆的物儿了?放学时经过菜市场,也总是被炸臭豆腐那股独特的香味拉住脚步,买一串吃着走回家。有段时间,家里大人把我和弟弟的早饭托付给菜市场的馄饨摊主,每次一碗大馄饨加个三角包,或加根油条,一个月结一次帐,老板大概是欢迎这样的,每次给我们下馄饨时,汤里的虾皮干丝都下得很足料,吃完总要问:饱不饱?好吃吗?
印象深的,还有一位卖荸荠的老人——荸荠就是马蹄,脆而甜,风干了更好吃,但荸荠的皮难对付,所以菜市场常有卖去皮荸荠的。荸荠去皮不难,但琐碎,弄不好就把荸荠削平了,亏本。那位老人家,戴副蓝袖套,坐个小竹矮凳,左手拿荸荠,右手持一柄短而薄的刀,每个荸荠只需一刀——左手和右手各转一个美妙的弧线,这一转婉约之极,瞬间跳脱出一个雪白浑圆的荸荠来,我每次都买了大堆吃个畅快,现在想来,还是满口生津。
中国文化就是“吃文化”。比如:谋生叫糊口,岗位叫饭碗,混得好叫吃得开,受人欢迎叫吃香,被人暗算叫吃亏,嫉妒别人叫吃醋,犹豫不决叫吃不准,办事不力叫吃干饭——哈哈。不过真的,看到一道道美食,哪怕只是图片;闻到鱼腥味、烧饼味、萝卜丝饼味、臭豆腐味,人就化成了泥,融进了一个庞大、杂乱但温暖的情感泥淖中,这个情感泥淖,叫做“热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