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安娜·卡列尼娜

(2012-12-28 12:55:03)
标签:

托尔斯泰

美学

低调奢华

气场

青涩年华

分类: 那些书影人

前不久看新版的英国电影《安娜·卡列尼娜》,边看边跟人炫耀:《安娜》可是我看得最早的一部外国小说啊!我那么小就看过了!

那么小,是大约15岁的时候,实话说,没看懂,所以也没看出好来,只记得一页一页翻得很快,翻到安娜和渥伦斯基终于走到一起之后,后面就没耐心好好看了,心下觉得很受骗,连个接吻都没有!但是即便是这样,也知道托尔斯泰的伟大,因为那场著名的舞会那一段,吉蒂和安娜斗靓,反复读了好多遍。——想想看,一个小女孩对时尚和审美的认识,是一个俄罗斯老大爷种下的,并且从此再未被颠覆过。

托尔斯泰写两个绝色的女子,写结了婚生了孩子的女人是怎么打败十八岁的姑娘的。开始的时候,他描写吉蒂,除了人长得美丽之外,衣服的细节也精雕细琢,真是无一不完美,无一不妥帖,已经是称赞到了极致,那后面要出场的安娜怎么办呢?托尔斯泰笔锋一转,再写安娜,完全是出人意料的招式——

“吉蒂每天看见安娜,爱慕她,想象她会穿着紫色衣裳。可是现在看她穿着黑衣裳,才发觉以前并没有真正领会她的全部魅力。吉蒂现在看到了她这副意料不到的全新模样,才懂得安娜不能穿紫衣裳,她的魅力在于她这个人总是比衣服更引人注目,服饰在她身上从来不引人注意。她身上那件钉着花边的黑衣裳是不显眼的。这只是一个镜框,引人注目的是她这个人:单纯、自然、雅致、快乐而充满生气。”

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这就叫所谓的气场,这就叫所谓低调的奢华。《安娜·卡列宁娜》写于1877年,有些人不知道,他们玩的高端先锋的那些道道,不过是大师们玩剩下的。直到今天,我看到哪个女人精心地穿着一身惊艳的黑色,总会觉得,她在模仿安娜哟!我读托尔斯泰夫人的日记,她说,托尔斯泰写《安娜》的时候,曾把绳子藏起来,把猎枪收起来,以防自己自杀。——他爱安娜,但是安娜却不得不死,而且死得惨不忍睹。

今天,已经没有人来指责安娜,甚至她那个官僚丈夫卡列宁先生,都有了不少拥趸。这本来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这是人类的命运。托尔斯泰写安娜的时候,爱也好,恨也好,他心中并无审判——这是所有伟大作家的共同点,在他们心里,只有巨大的悲悯,那是对人类命运的无限同情。

这个创造经典的俄罗斯大爷,本人也是个经典——他出身贵族,打过仗,当过官,做过地主,63岁放弃私有财产,70岁不坐马车学骑自行车,82岁离家出走,客死途中。沙皇不需要他的人道主义,革命党人也不需要,连宗教院也因为《安娜》“伤风败俗”而开除了他的教籍。——但是人们却爱他。《安娜·卡列尼娜》十多次被搬上银幕,都是由最著名的女演员担纲主演:我看过葛丽泰·嘉宝版的,费雯·丽版的,苏菲·玛索版的,却觉得还是前苏联版(塔吉娅娜·萨莫依洛娃主演)的最得原著精髓,具有油画般的深邃精美。新版电影呈现的是华丽的舞台剧风格,由“文艺女神”凯拉·奈特莉主演,据说招来很多批评,我却赞赏这种新颖的探索和尝试,觉得很符合那位一生爱折腾的俄罗斯大爷的性格。

很庆幸,青涩年华时遭逢托尔斯泰和《安娜·卡列尼娜》,打下一生的美学基础。我还觉得跟他同时代的人们,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屠格涅夫、契诃夫、乃至高尔基他们,真是太幸福了,他们经常可以跟偶像交谈!——托尔斯泰大爷,我现在也会把我的一些想法分享给别人听,如果您要是活着该多好,我真想知道您对这些会怎么说,怎么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