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尘掠影(2)

标签:
诺贝尔奖上海大师杯穆雷德约科维奇老年痴呆症 |
分类: 城市日记 |
长假一过就出差,匆匆一周,昨日刚回家。
这一周,居然发生了很多事情。
首先是莫言获得了今年诺贝尔文学奖。坦白说,尽管莫言人称“当代最具活力的中国作家”,与之同时代的那些作家们,都江河日下得几乎是惨不忍睹了,也就是莫言,难得地一直保持着相当水准,我读过他的《丰乳肥臀》《蛙》和《酒国》,并通过电影《红高粱》一窥其《红高粱家族》的风采,只不过,我对他的文字,却是打从心底里喜欢不起来,没什么理由,不喜欢就是不喜欢而已,就跟我怎么也吃不来肉包子看不惯广场舞一样,它天生不是俺的那杯茶。纯属个人喜好,私心以为,如果诺贝尔文学奖给中国作家的话,余华王安忆都是更合适的人选,哪怕刘震云吧,也好看得多,当然,如果颁给村上春树,更合吾意。之前林少华先生政治正确地说:“虽然村上得奖作为翻译家的我也会沾些好处,但我还是更希望莫言获奖。”但是,为什么为什么?文学应该是一种超越国家和政治的存在啊。村上获奖对我没有任何好处,但我以为他该得奖,可惜我说了不算,只算笑话,还有我是否太抬举了这个奖?话说回来,如果莫言的获奖真能给中国文学打一针强心剂,也是好事。
然后是上海网球大师赛结束了。今年费德勒如约参赛,票房飘红,但半决赛时,他在满场观众一边倒的助威声中,却被一根筋的穆雷击败。我在电视上看决赛,发现没有费天王的决赛仍然是座无虚席。我知道这项赛事还没有实现盈利,看报道,赛事的承办方、上海久事赛事总经理姜澜也承认:“我们的赛事不赚钱,目前政府在赛事中也没有投入一分钱。我们的办赛是文化借鉴、认同建立、生活方式移植的过程。”很不容易。
决赛的两位青年才俊,奉献的确实是一场高水准的对决,我对高手们一向实施“博爱主义”,但是两人之间我还是更倾向穆雷些,换句话说,我觉得他更适合网球这项运动,这位看似冷冰冰的英伦绅士,遇到网口球,绝不把球死命扣向观众席,而是一个落点精准的斜切,直接把球弹到球童手里。德约则接近娱乐明星的风格:擅长做秀,各种讨球迷喜欢。有趣的是,这性格迥异的两人居然是发小,是好友,我在微博上经常看到粉丝们大喊要他们“在一起!”明知他们都各自拥有漂亮的女友。上海的这场决赛也被大家调侃为“相爱相杀”,哈哈,节操掉一地也。
央视联合多家媒体,呼吁消除社会歧视,为“老年痴呆症”更名,卫生部已经启动了这项工作——这条新闻连续占据重要位置好多天,初衷无可非议。于是,提供了“脑退化”“老年失智”“老年失忆”等多种名称让人选择,我也被要求选择了一回,我说,还是用它的专业名称“阿尔茨海默症”最合适,记者说,这个名称太不通俗,不容易理解吧?我说,那么“老年痴呆症”最通俗了,通俗得近乎于骂人?还有“脑退化”之类,无不含有讽刺和轻视的味道,既然要更名,干脆回到本源吧!相同的例子是“帕金森氏症”,用的就是专业名称,也没有“老年僵化症”“老年颤抖症”来得通俗,但并没有影响中国人的理解。我还想说,我的长辈亲人中,就有患这种病的人,我深深了解病人的可怜无助,以及家人无处不在的操心,解决歧视,绝不仅仅是一个名称的问题,政府和社会有更多的实际而细致的工作要做:为他们提供更加良好的医疗条件,更加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和照料……每个人都会老,哪怕你不得老年痴呆症,这些也是需要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