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说话的鱼
说话的鱼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9,793
  • 关注人气:4,39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1-12-12 12:31:37)
标签:

奇鸟形状录

村上春树

高墙和鸡蛋

挪威的森林

意识流

分类: 那些书影人
两年前,日本作家村上春树获得耶路撒冷文学奖,在之后的演讲中,他这样说:
“……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蛋。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独特的、无法取代的灵魂,被包裹在一个脆弱的壳里。而我们每个人,多少都面对着一堵坚硬的高墙,这堵墙有个名字:体制。
“我们没有获胜的希望,因为这堵墙太高,太强,也太冷。但如果一个小说家,不管出于何种理由,所写的作品站在墙的那边,那么这样的作品有价值吗?
“在一堵坚硬的高墙和一只撞向它的蛋之间,我会永远站在蛋这一边。”
……
这个演讲被广为传诵。虽然墙仍然是墙,蛋也终究只是蛋而已。但我们还是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毕竟有这样的作家,不把“以卵击石”当作不自量力的笑话——生命是脆弱的,但是,有超出生命而存在的某种东西,值得用生命去追求。
我读村上春树的小说有20年了吧。也很奇怪的,他被人奉为经典的《挪威的森林》,我一点都不喜欢。冲着村上,我还看过两个版本的根据《挪威的森林》改拍的电影和电视,惨不忍睹啊。——个人感觉,有的作品,天生适合改编电影,比如简·奥斯丁,她的一段文字就是一幅画面,颇得韩剧的神韵;而有的小说,只能靠文字传达它的魅力,比如村上。
大概在 15 年前的某天,我去书店挑书,那时还没有当当网么。我在一排排书架前逡巡,突然旁边有人从书架上取下一本极厚的书递给我:“看这本吧!看过50页,还不喜欢,拿来还给我。”——是书店的大堂经理,一个端正儒雅的年轻人。据他说,因为我经常去书店,他注意我好久了,觉得我会喜欢这本书的。
我把书带回去了,没看到50页,就被深深地迷住——这本书,直到今天,都是我最喜欢的小说之一,隔段时间就会重新读一遍,以致书中的很多段落都能出口成章地背诵,令周围的很多人感到奇怪。也有人好奇着几次翻过这本书,试图了解我喜欢的原因,但最终无奈地放弃了:拜托,实在是看不下去啦!还是你告诉我吧,它究竟在说什么?
这本书,就是村上春树的小说《奇鸟形状录》。
限于篇幅,恕我不在这里介绍小说的内容了。我曾跟这本书的中文翻译林少华先生交流过体会,他是村上作品的国内权威译者,跟我一样,在村上的所有作品中,他最为推崇的就是《奇鸟形状录》,他用跟小说里人物相似的口吻对我说:“确实如此。喜欢《奇鸟形状录》的人很少,但喜欢的人就喜欢得不得了——或者它是有一种神奇的魔力亦未可知?”
真的。很难说明白迷恋这本书的原因,硬要说,那么,也许是故事?作者以淡定的洗练的诙谐的富有现代知性理性感性的笔致与口吻,绵绵讲述当代的“天方夜谭”,想落天外又妙趣横生,让我从此对那些号称“ 意识流”“穿越体”的蹩脚流水线产品,产生了类乎绝缘的免疫力。或者是人物?这本书里的主人公,也许是村上所有小说中,最适合做他所谓“蛋”的诠释者的——孤独地自绝地撞向无比坚硬而黑暗的“墙”,在人们都服从于错误和谎言的时候,仍能站出来说:“这不是真的!”——哪怕脆弱,也努力地做一枚特立独行的蛋。
感谢那个经理。他说,他向好多人推荐过《奇鸟形状录》,绝大部分没看完就还给他了——不是我比别人高明,我也并无向人推荐此书的意图(村上的书,还用着我来推荐么?),我只是在讲述自己与一本书的际遇,就像我也会中意于某个品牌的护肤品,一直使用它一样——后来某一天,那位经常跟我有联系告知我新书信息的经理,忽然离开了书店,手机停机,像村上小说中的很多人物一般,一下子就在我的生活里消失得干干净净。
……
我们都是世界上一个个孤独的蛋,面对着形形色色的高墙。“假如我们有赢的希望,那一定来自我们对于自身及他人灵魂绝对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的信任,来自于我们灵魂聚集一处获得的温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