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改变,只能逃离
(2011-11-17 12:50:09)
标签:
柏拉图苏格拉底精神污染心惊肉跳焦虑 |
分类: 自圆其说 |
曾经有一段时期,我坐熟人的“顺风车”上下班,他很负责,每天必来接送。
看到有行人过街不按红绿灯走了,他立刻高声大骂“杀胚,赶去投你的胎!”我吓一大跳:开车综合症?因为他平时还算文雅,并非如此的。看到路上别人的车比他好,又大骂“妈拉个巴子,牛逼个啥?”要变灯了,前车没抢过去,把想抢灯的他堵在了后面,大骂之,把人家的祖宗十八代都扯出来了。人力车费劲儿拉车挡了他的路,他又骂“一辈子都是苦力的命!”……所有的这些怒骂,听众都是我一人。到后来,我简直有点神经质,一看到有车挤他的道,心里就紧张,果然不出两秒,又得饱听一通他对别人的“自助式语言攻击”。
因为是熟人,我在他无意间连珠炮大骂的时候,犹豫无数次,仍然不好意思直接去喝止他,如坐针毡,那绝对是一种精神污染,下车后整个人的情绪都一塌糊涂。无奈,只好费心思找了个借口,再也不坐他的车。
同事潇潇的女儿去年上小学后,她也被拉入了一个“妈妈群”。那个群里的人整天交流的,就是孩子又报了什么培优班,哪里的培优老师更厉害,孩子又得了什么奖,又请了什么高级的私教,孩子班上的哪个同学考了一百分哪。
狂轰滥炸的信息,总是听得人心惊肉跳。加入妈妈群本是为了交流信息,没想到却成了焦虑的来源。有段时间,只要有妈妈群的讨论,她就焦虑,容易发火,无端冲孩子发脾气,跟老公吵架,摔锅砸碗,事后又后悔。还好,后来她意识到了问题所在,主动退出了妈妈群。从此耳根清静了,心情顺畅了,生活也恢复了正常。
我们身边的污染源太多了,所以总是焦虑不安。
坐进熟人的饭局,得听掌控话语权的人,用乏味透顶的语言把自己吹嘘得完美无缺;同学会上,有人炫财富有人炫老公,还有人在攀比孩子留学的国外名校;单位里的小聚会,尽是一些人际关系的纠纷和莫名其妙的人身攻击,一顿饭吃得硝烟弥漫;偶尔跟小区的邻居们聊天,又听她们大谈如何发疯一般上网购物来打发时间,东西到手后,却立刻变成无用的垃圾,懊恼无及却又深陷其中……接触了新人,欲望增加了,压力增加了,又要寻找新的减压方式,结果是,东西越买越多,熟人越来越多,信息越来越多,心情越来越纠结。
怎么办?……
静下心来,想了一想,减少污染,也许只有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不要怕被别人忘记,尽量少把自己往人群里搁。古希腊哲人柏拉图就认为,要挣脱乏味群体的精神桎梏,最原始的途径就是拉开地理上的距离,从混乱繁忙的现实生活中抽身而出。《柏拉图对话集》中还描述过,圣贤苏格拉底与斐德诺出城到乡间散步,讨论另一位智者吕西亚斯的演讲,仅仅一个简单的时空距离变化,就使得两人把城市的喧嚣抛到脑后,碰撞出了许多享誉后世的哲学观点。
无法改变,只能逃离。——人类本来是悲剧的动物,独自呆着,寂寞难熬,聚在一起,又彼此伤害。所以我们需要用一点阿Q 的精神,为自己构建一个避风港,以此静静触摸生活里点滴微弱的幸福:适可而止的才能,尚能忍受的痛苦,随时来到的慰藉,以及,可以表达和难以表达的种种爱意……
这种逃离,究其根底,竟是一场真正的“胜利大逃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