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梦的人
(2011-01-28 23:46:08)
标签:
媒体和公众纳达尔费德勒德约科维奇危机 |
分类: 网球 |
我所有的梦,也是你们的梦。我们之间唯一的差别是,我能把梦说出来。——这话通常是天才的自诩之言,比如尼采,比如歌德,比如卓别林,比如爱因斯坦。
其实,不消得如此高攀,我觉得明星和记者,也绝对配得上这样的夸耀。
大家都是凡人,谁不是每天废话一箩筐?但落到记者和明星之间,一问一答,一皱眉一展颜,就会瞬间升级变调,饶有意味起来。
比如,每人总有怕人问的问题吧?刘德华怕你问朱丽倩,刘嘉玲怕你问几时生小孩,姚明怕你问退役,刘翔怕你问能不能超过罗伯斯——但记者偏偏问,他们大多不答,或者顾左右而言他。这是因为,第一,他们不相信媒体可以原原本本交代他的意思,第二,这个问题正是软肋,怎么答都难对。即使要交代,也要留到以后写回忆录,血泪史经自己笔端流出,更容易偏向于正史。还有第三种情况,就是一旦不答,这个问题就永远是悬念。做焦点,是要有悬念的。就像做人一样,坦荡直率不见得就惹人爱,有点神秘感的,往往始终吊住了大家的胃口。
所以,不管你答或不答,怎么答,明星和记者都能配合默契,天天给人讲故事。
我做记者时对此也颇有心得。比如,采访年纪稍大的女明星时,想焦虑地抓住她的手问:“你怎么办啊?许多年都这么混,年纪这么大了,还在演这些小角色?一点进展都没有,你看你脸上的肉都松了呀!”然而话到了嘴边,这个问题却过滤为:“对自己今后的走向有什么规划?想过做一些角色上的突破吗?”然后稍微拎得清的女明星会顺势接过这个问题,再把它聪明地转为“其实我一直在寻找一些变化,我最近正和一个导演在谈……”
之所以忽然想起写这些,是这几天看澳网生出的感慨——这个世界赫然乱套,首先是纳达尔的爆冷出局,然后费德勒也黯然离场。这一对在过去5年统治男子网坛的天皇巨星,首次携手消失在大满贯决赛,让人震惊。
纳达尔还可以将他对费雷尔的惨败归咎到意外拉伤的大腿——当然,他未必乐意这么做——而老球王费德勒却没有这样的借口,民众的眼睛总是雪亮的,德约科维奇无论在哪个技术环节的对比中都是更出色的一方。
于是,在赛后的新闻会上,脸上还留有不知是汗珠还是泪水的纳达尔,面对记者潮水一般追问他伤情质疑他打法乃至担忧他运动生命的问题,回答:“对于伤势我不想说什么,首先,我暂时还不清楚,其次,请给予胜利者一些尊重,我更愿意谈谈比赛,我认为对手打出了非常高的水准。”而编不圆失败理由的费德勒,面对媒体的评论:“拉法受伤了,罗杰出局了,或许权力交接的时候到了”,表示特别的不满:“他们总是这么快就去下这些定论,我们最好6个月后再来谈这一点。”冰冷绝截的言语中隐约透露出愤怒。
作为一个记者,我当然明白这样的回答肯定“不令人满意”;但作为一个熟悉网球的人,这次我却选择站在两位失败者的立场上。我还想起,我认识的“豆粉”中,早有人这么对我说过:做一个“豆粉”,是要有危机感的,因为不知什么时候,拉法就会突然离开了。——看看粉丝对偶像的理解!这就是网球。那些并不真正理解网球运动的残酷之美、而只知抓住别人痛脚不放的记者,应该惭愧的。
说梦,首先要懂得做梦。说梦的人,常常是一个孤独的悲天悯人的人,能理解人间的所有苦难,并从苦难的深渊里升华,活成了一道闪电,照亮了浮世,给人带来无限的希望。
不是批评同行。只是想说,要做一个说梦的人,首先请自问:我会做梦吗?
借此也给博友拜年:兔年大吉,天天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