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我们的读者吗?——倾听故事的人。思考人生的人。有梦想和理想的人。爱丰饶准确的汉语的人。因文字和阅读而快乐的人。写作的人。
这是《人民文学》的广告语。我是这本杂志的读者,已经很多年。
日常生活中的我,其实使用的是最简单的汉语,新闻专业主义,职业写作规范,像高悬在我头顶上的两柄利剑,寒光闪闪,渐渐地养成了我的写作习惯。比如:用名词和动词,尽量少用或不用形容词;比如:叙述,再叙述,不要轻易描写……等等,我经常困惑,自己写的东西是否越来越干巴了?许多仪态万方活色生香的“丰饶”之词,我爱它们爱得要命,回味吟诵很久,但也许一年两年,我都没有机会用它们哪怕一次。
但这并不妨碍我在心中,继续无比钟情汉语的“丰饶之美”——毕竟,我的“一外”磕磕巴巴就是个哑巴英语,“二外”则仅限于日剧常用词,说来惭愧,也只有汉语,是我唯一可以又说又写,跟人交流“无障碍”的语言呐,当然爱它没商量的。
同理,一旦我以为哪些个汉语词汇,透着干瘪和鄙陋,透着粗鲁和蛮力,就会视为眼中钉肉中刺,非第一时间拔掉它不可。
比如说“风景线”。风景就是风景,这个“线”是什么意思?风景是浑然圆融的,风景是流动变幻的,有时候,眼睛里看见的就是好风景,有时候,风景只是让人感觉的气息而已。加了这个“线”,风景就变成了细细一条,死定了。更恶俗的还有“一条亮丽的风景线”,偶尔遇到记者们语言“高峰发病期”,同一天大小稿件的标题里,会出现好多条“亮丽的风景线”,让人欲哭无泪,哼哼,你打死我吧,反正死也不会用它的。
比如说“打造”。把烧红的铁搁在砧上敲叫打,打成一个小铲子拿去抹砖缝叫造,连在一起算什么呢?感觉又是广告行当的产物。最不能容忍的是“打造一个平台”,“平台”本来就是个虚拟的玩意儿,还豪情万丈地要去“打造”,好蠢啊。我是一看见“打造”就要换词的,“打造一个团队”改成“组建一个团队”,“打造一个空间”改成“营建一个空间”,一时想不起替代词,也是见了先删,删完再想换什么词儿。
比如说“纠结”。这个词在我眼里实在太拧巴了!我跟很多人争论过,是否可以不用它?但是“纠结”还是日盛一日地流行起来,足见我是螳臂挡车。在我看来,我们大可用“焦灼”来替代“纠结”,“焦灼”是个多精英的词啊,是汉语中历史悠久的色香味俱全的高档土特产之一,说一个人“焦灼”的时候,你简直能闻到一种只有在厨房里才能闻到的气息。
……
唉,好端端的汉语都被商业行为给整得庸俗不堪,搞房地产的人还腆着脸说,这个时代,最美的汉语都是用在我们楼盘的广告里头的!——为什么?为什么我们的日常生活那么容易受庸俗语言的侵蚀?要知道,我们可是有幸使用“丰饶准确的汉语的人”啊!正想着这些的时候,我又被气到了——朋友来短信,说“我们打造了很温馨的下午茶时间,欢迎你也来。”我愤怒回话:你就不能用“营建”替代“打造”吗?过了几分钟,
“嘟嘟”两声收到回复:嘿嘿,你以为“营建”就没有房地产开发商的味道了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