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记“闷棍”抽得好
(2009-06-01 22:05:20)
标签:
限播令闯关东埋伏电视剧市场冷暖人间 |
分类: 娱眼 |
CCTV 影视部负责人近日对外宣布,已经接到广电总局的口头指示:将限播 30 集以上的电视剧,限播 “续集”,限播名著改编电视剧——最新的“三限令”。消息一出,很多人以为又是谣传,如同前些日子谣传的“禁播古装剧”一般,害得广电总局最终出面澄清才算了事。
耐心等了几天,发现媒体都在争相炒作,反响愈发强烈,却没有人出来澄清“假新闻”。于是,电视剧界沉不住气了,有人愤然说:限播30集以上的电视剧,感觉是“抽了中国电视剧市场一记闷棍。”
为什么?这背后的奥妙,其实不难懂。
限播30集以上电视剧,如果将此条限令解读为“限制注水剧”,会更直白很多。从制作的一头说,由于电视剧制作成本越来越高,只好“另辟蹊径”,以注水来摊低成本。如20集的电视剧,每集投资50万,共1000万;注水到了25集以上,每集成本就不到40万了,集数越多,本身就可以摊低成本,所以,就像和面加水一般,水越注越多,面越抻越长。即便很不错的戏,比如热播的《闯关东》《潜伏》等等,你仔细看看,依然有不少水分可以挤出来的。
而电视剧市场呢?电视剧是每家电视台的“支柱产业”,是最大的广告吸附平台。一般而言,30集以上的剧集,才更能吸引广告投放,短剧不讨好,还没见个影就完了。所以,短剧卖不动,长剧才是抢手货。凭心而论公正地说,广告商是中国电视发展最大的功臣,但一味为了吸附广告,使大量的注水剧得以招摇过市,最终受愚弄的是谁呢?还是电视机前的观众。
包子有肉不在褶上。电视剧是否精品,不在于集数多少,在于其实质。内容复杂的电视剧,确实需要较长的篇幅,才能保证人物塑造的丰满和情节的完整连贯,比如《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之类的历史剧,我不敢相信靠20集剧情就能把它们演绎好。但是,很多电视剧,其故事仅能撑起10集20集,硬靠注水拍成 30 集以上,罗嗦纠结、苍白冗长、味同嚼蜡就是必然的,浪费了你时间的同时,还嘲笑了你的智商:看谁更弱智,更脑残,能耗到最后!
在这方面,我觉得日剧的经验可以借鉴。有些剧集受到几代观众的欢迎,可以连续拍上好多年,比如《冷暖人间》等;更多的电视剧,长度总在8、9集到11集之间,故事很精致紧凑,几个晚上看完了,让人意犹未尽,还想看第二遍,这种感觉多好!英剧更绝,时常一季只有3、4集,然后你就巴巴地等着下一季吧。难道日本人英国人就不懂得赚钱?但显然他们清楚什么才是更重要的。那种动辄百多集的裹脚布式绕着人的的韩剧,已经从市场上逐渐退潮,中国电视剧界从中可以领悟的经验和教训,可以说是一般多。
所以,站在观众的角度,我觉得“限制注水剧”这一“闷棍”,实在是抽得对抽得好,对中国电视剧市场的健康发展,从长远看是大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