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鄄城游记之十四:鄄城六大古庙

(2020-06-23 19:52:59)
标签:

舜耕历山

庄子钓鱼台

沙土庙

信义大庙

杏花岗商羊舞

分类: 旅游天地

鄄城游记之十四:鄄城六大古庙

                                           “千年古县”牌坊  毕研杰摄

鄄城游记之十四:

鄄城六大古庙

毕研杰

庙是供奉祖宗神位、神佛或历史上知名人物的处所。

庙,本来是供祀祖宗的地方。古时对庙的规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礼记》中说:天子七庙,卿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太庙是帝王的祖庙,其他凡有官爵的人,也可按制建立家庙。随着佛教的传入,后代的佛教寺院也称庙;世间贤达仙逝者,亦可依律建庙,如孔庙等。为纪念伟人名士先贤而修建的建筑叫祠,功能与庙相似,如武侯祠等,因此,同族子孙祭祀祖先的处所叫祠堂

在我们鄄城,有几处非常有名的古庙古词堂,本文略加介绍。

 

鄄城游记之十四:鄄城六大古庙
                                                                                                        舜耕历山遗址    毕研杰摄

舜王庙

历山舜王庙在鄄城县阎什镇历山庙村西,东距阎什镇2公里。   

舜,有虞氏,姓姚,名重华,字成都,虞君之后,为贤明圣君,被司马迁列为五帝之一。《史记》载: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之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历山、雷泽、河滨均在鄄城境内。舜20岁登帝位,他是一位仁爱、诚信、谦恭、勤政、爱民的帝王,后人思其功德,向往其遗风,在所耕之历山建庙以祀之,故名历山舜王庙。据古庙碑记载,东汉光武帝年间开始修庙立碑,其后,南北朝、北魏、唐、元、明、清各朝皆有修复。

后因黄河水多次泛滥而被淤积为平地,现舜耕历山遗址为重建,内有古代碑刻多座。

鄄城游记之十四:鄄城六大古庙

                         庄子庙(南华观) 毕研杰摄

庄子庙

庄子庙位于鄄城县临卜镇庄子庙村。村因庙而名,故名庄子庙村。

庄子庙始建年代不详。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李隆基封庄子为南华真人,庄子庙亦称南华观。据历史资料记载,明代曾两次重修。重修后的庄子庙占地40亩,建有前、中、后三座大殿和东西廊房,俗称三门九照。后大殿为玉皇阁(一间)和庄子殿(五间)。庄子殿当门有庄子塑像,两侧立有书童,一背鱼篓,一持鱼竿。中大殿为三清殿,殿内供奉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太上老君)。前大殿是泰山行宫(三间),供奉泰山奶奶。大殿两侧是东西廊房,内有十大阎君和无常塑像。再前是大门,门东侧原有一口大钟,每逢初一、十五或有要事,道人就撞钟,可声闻十里,周围四十八个村庄的会首便马上到庙内集合。门内还有历代古碑28通,其中3通为蛟龙碑。

因黄河多次泛滥,庄子庙多次被毁,所存古碑和大钟也在“文革”期间被“破四旧”所毁。现重修仅一座大殿,内有庄子和两书童塑像。庙前有新建庄子钓鱼台一处,台上塑有庄子钓鱼坐像一尊。

 鄄城游记之十四:鄄城六大古庙

 闫什镇沙土庙   毕研杰摄

沙土庙

沙土庙地处鄄城县闫什镇闫什口村,该庙历史悠久,始建于唐代贞观年间,相传唐太宗东游泰山,行至此地,夜梦泰山圣母迎驾,为谢圣母迎驾之恩,堆沙为庙,率众礼拜,后人在此修建泰山行宫,此乃沙土庙之由来。

沙土庙始建至今千余年来,历经兵灾水患,多次蒙难又多次复修,并逐渐扩建,至清末民初,沙土庙已成为集儒、释、道为一体,鲁西南第一综合大庙,为冀、鲁、豫、皖宗教活动中心,民间多年相传南京北京都走到,不如看看沙土庙之传说。

1994年春,沙土庙重,现已建成各式殿阁70余间,建庙面积达2400平方米,神佛雕塑千余尊,其建筑风格各异,神佛雕塑神态逼真。每年古历正月十六日、三月三日、十月初六为沙土庙传统庙会。庙会会期长达六天,届时将有戏剧、杂耍、民乐等民间传统文艺活动为庙会助兴。

 鄄城游记之十四:鄄城六大古庙

                              信义庙(碧霞祠)毕研杰摄

信义大庙

信义大庙是一座位于鄄城县郑营乡信义村的乡间庙宇,由周围的热心香客自发筹集资金而建。

信义大庙建于明清时期,神像齐全,前有泰山行宫五间,东西廊房十间,后有楼阁三座,玉皇楼在中间。整个庙宇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南北两个院落的大庙5座,楼房7座,廊房数十间,供奉上百位神灵。

信义庙会由前期的两次增加到现在的三次,每逢农历二月十五、四月十一、十月二十五庙会期间,香客云集,香火旺盛。游客降香、求神、许愿、增福、增寿、送子、进财,还有乡间戏剧、杂耍助兴。但在战乱时期,庙神惨遭破坏;而今,善男信女众香客自动捐钱献物重建庙宇、恢复古迹,并有所扩建。

 鄄城游记之十四:鄄城六大古庙

                                                                                                                   杏花岗商羊舞

杏花岗三官庙

杏花岗三官庙位于鄄城县李进士堂镇杏花岗村西百米处,始建年代不可考,古庙已不存在,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民间舞蹈“商羊舞”就产生、发展于此处。

据考证,商羊舞源于商周时期,成熟于春秋战国时期,宋明时期是鼎盛期。此舞为集体舞,一般1216人为宜(男女各半)。 在乐队的伴奏下,舞蹈队员手持响板跳舞,模仿商羊鸟的动作,双手执响板有节奏的撞击,发出脆响,每年三月三日皆集结于此庙前表演。由此可见此庙的古老。

三官庙西南二十米处为陈王(曹植)读书台遗址,现高台为重建,有陈王读书雕像一尊。遗址左侧,三官庙大门右前方,有一古井,传为陈王所挖掘,古井今在,井深数米,井水清澈甘甜。 

 

鄄城游记之十四:鄄城六大古庙

宋氏孝子堂

  宋氏孝子堂在鄄城县董口镇董口村北的黄河堤旁。原是明代所建褒扬宋显章夫妇“孝贤德行”的庙堂,当时称为“孝烈祠”,现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据《濮州志》记载:宋显章,字文光,明正德年间秀才。他很孝顺,父亲去世后,他守墓三年。辛未(公元1511)年,赵风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到了董口一带,有兵士砍伐了宋显章祖茔地上的树,宋显章失声痛哭。事情传到赵风子那里,赵风子很是生气,他下令杀了砍伐树木的士兵,并晓谕部下说:这是孝子的家乡,谁也不能扰害百姓。从那,董口一带的百姓生活很安定。四乡百姓听说后,也纷纷到这里躲避兵乱,人们对宋显章自然更加敬重。

宋显章四十岁去世,其妻辛氏痛不欲生,她把家产安排给侄辈便自缢殉夫而亡。州守(县令)把宋显章夫妇的孝烈行为上报,请求旌表。后来,都御史钱宏上疏并令修建了孝烈祠。由于年久失修和其它原因,孝烈祠建筑全部毁坏,建国前所有石刻也都荡然无存。

  现存孝子堂系本地宋氏族人集资于1990年在孝烈祠原址重修的,建筑面积约100平方米,厅堂为砖木结构,正厅三间,西为耳房。门右廊下立有1954年重修石碑一座;门左廊下新立重修孝子堂石碑。厅堂前有宋氏溯源和宗支分布记载碑和鄄城县人民政府“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碑各一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