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鄄城游记十二:鄄城六大名人墓

(2020-06-19 16:23:20)
标签:

尧王墓

孙膑墓

荆轲墓

羊左合墓

汲黯墓

分类: 旅游天地

 

鄄城游记十二:鄄城六大名人墓

鄄城游记十二:

鄄城六大名人墓

毕研杰

鄄城位于山东省西南部,西、北两面跨黄河与河南省毗邻,因境内有鄄邑、鄄城而得名。鄄城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素有古鄄之称。人类远古先祖华胥、伏羲、女娲、颛顼、尧、舜,以及庄子、孙膑都曾长期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春秋霸主齐桓公先后六次在鄄城与各路诸侯会盟;东汉末年,曹操任兖州牧,在鄄城屯兵四十万,并以鄄城为根据地逐渐完成了统一中原大业,黄初二年,封其子曹植为鄄城王,即陈王

鄄城县是山东省首批20个省管县之一,是被国家民政部命名的千年古县,文化底蕴深厚。在次,我想说一说鄄城的古代名人墓。

 鄄城游记十二:鄄城六大名人墓

1.尧王墓

尧王墓,位于山东省鄄城县城南7公里处富春乡赵千庄村南谷林寺,又名尧陵。

尧,姓伊祁,名放勋,号陶唐氏,系轩辕黄帝五世孙。尧约生活在公元前22世纪,德能兼备,身为部落联盟首领,不自恃且恭勤节俭,以钦、明、文、思四德安其民,亲睦九族,更以禅让美德名扬天下,颇受人民的敬仰和拥戴,被司马迁列为五帝之一。

据史料记载,尧15岁封唐侯,20岁为天子,在位98年,117岁去世。《吕氏春秋》记载,尧驾崩后葬于谷林(今鄄城富春乡谷林寺)。至今,尚有尧王虚葬八百墓,唯有真身在谷林之传说。

鄄城游记十二:鄄城六大名人墓

2.孙膑墓

孙膑墓位于鄄城县箕山镇孙花园村东北500米向阳河东岸。

孙膑是战国时期军事家,出生于阿、鄄之间(今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北),是孙武的后代。曾与庞涓为同窗,因受庞涓迫害遭受膑刑,身体残疾,后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投奔齐国,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辅佐齐国大将田忌两次击败庞涓,取得了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胜利,奠定了齐国的霸业。

孙膑归隐故乡后,在孙花园著书立说,《孙膑兵法》十六篇,对后世军事思想有重要影响,死后葬于村北。明代,墓被黄河泥沙淤埋地下。孙氏族人重修坟茔,墓丘直径4米,封土高3米,四周砌以围石,墓前树碑一栋,篆书孙膑墓,墓地面积600平方米,四周砌1米高青砖花墙,内植翠柏12株,立有县政府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碑一栋。

                       鄄城游记十二:鄄城六大名人墓    鄄城游记十二:鄄城六大名人墓

3.荆轲墓

荆轲墓位于山东省鄄城县箕山镇李胡同村西南。传荆轲刺杀秦王未遂而被杀后,葬于此地。

荆轲(?公元前227年),姜姓, 战国时期著名刺客,也称庆卿、荆卿、庆轲。荆轲喜好读书击剑,为人慷慨侠义。后游历到燕国,随之由田光推荐给太子丹。

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临行前,燕太子丹、高渐离等许多人在易水边为荆轲送行,场面十分悲壮。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荆轲与秦舞阳入秦后,秦王在咸阳宫隆重召见了他,在交验樊於期头颅,献督亢(今河北涿县、易县、固安一带)之地图,图穷匕首见,荆轲刺秦王不中,被秦王拔剑击成重伤后为秦侍卫所杀。其好友卫国人高渐离(今箕山镇高庄人)把荆轲遗体运回自己原籍村东南择地安葬,即今荆轲墓。

荆轲虽没能挽狂澜于既倒,但面对强大的秦始皇“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英雄气概,为人折服,为战国四大刺客之一。

鄄城游记十二:鄄城六大名人墓   鄄城游记十二:鄄城六大名人墓   鄄城游记十二:鄄城六大名人墓

4.羊左合墓

羊左合葬墓位于鄄城县箕山镇东李胡同村南半里许。该墓封土直径3米,高2米,墓室结构不详。墓前有清嘉庆十四年(1799年)所立范县义士左伯桃表慕碑,该墓1979年就列入了县级文保单位。

羊左全交的故事,千百年来广泛流传于民间。相传战国时期燕国人羊角哀、左伯桃同往楚国求职,行至鄄邑,忽遇大雨雪,盘费将尽,仅够一人生存,左伯桃将食物、银两尽给羊角哀,让其前往楚国,自已留此等侯。羊至楚国作了上大夫,后至鄄邑寻找左伯桃,而左已因冻饿死在一树洞中。羊角哀觉得因为左伯桃意识到二人同行必因路资不足,而一起饿死在途中,所以他才自杀于树洞中,成全了自己。后左伯桃托梦给羊角哀,说自己在阴间受荆轲欺侮,羊角哀便自刎于左伯桃墓前,与他合葬在一起,赴阴间共战荆轲。于是留下"二鬼战荆轲"这千古传颂的动人故事。

楚元王感其义重,差官往墓前建庙,加封上大夫,敕赐庙额曰“忠义之祠”,立碑以记其事,至今香火不断,土人四时祭祀,所祷甚灵。有古诗云:古来仁义包天地,只在人心方寸间。二士庙前秋日净,英魂常伴月光寒。  

                         鄄城游记十二:鄄城六大名人墓  鄄城游记十二:鄄城六大名人墓

5.汲黯墓

汲黯墓位于鄄城县箕山镇观寺王庄北500米。1979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汲黯,字长孺,西汉济阴郡鄄城县人,官至中大夫。先世曾七代为卫国大夫。汲黯是汉武帝朝中名闻遐迩的第一流人物。他为人倨傲严正,忠直敢谏,从不屈从权贵,逢迎主上,曾多次当众指责汉武帝过失,以此令朝中上下皆感敬畏。汲黯为政,以民为本,同情民众的疾苦。一次河内(河南武陟)失火,武帝派他去视察。汲黯途经洛阳见这里正遭水灾,饥民塞路,饿死者不计其数,汲黯不畏矫制之罪,便以钦差大臣的名义,打开河南郡的国家粮仓,赈济当地灾民。此事传颂千古,成为汲黯受后人敬仰的代表事例。 武帝称赞汲黯:古有社稷之臣,像汲黯这个样子,就算差不多了。 元狩五年(前118年),任淮阳太守,推行五铢钱。后卒于任上,葬于鄄。

司马迁怀着极其钦敬的心情为汲黯树碑立传,不多叙政绩,而倾全力表彰他秉正嫉恶、忠直敢谏的杰出品格。

 

鄄城游记十二:鄄城六大名人墓

6.刘忠墓

  刘忠墓位于鄄城县彭楼镇刘垓村西,为明弘治年间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刘忠之墓。墓地现有碑刻二十四座,石兽两对,山门已按原貌修复。

刘忠,字摅诚,濮州(现鄄城县彭楼镇刘垓村)人。明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任广西道御史,后任职台州,为人正直磊落,为政宽严适度,政绩卓著,人皆悦服。时值当地连年灾荒,有些青壮年聚众山中抢掠,省臣商议发兵进剿,刘忠争辩说:“这些人是近于饥饿,可以安抚,使之回乡。”众官同意了刘忠的意见。刘忠单人匹马到山中去劝说,谕以祸福,这些人都跪在地下感动地哭泣,第二天即各自散去。垣曲人为歌颂刘忠的功德,立“安民碑”以纪念。朝廷为刘忠记了抚民功,遂提升为四川右布政使,后因政绩突出,升任都察院右副御史。因积劳成疾,居家三年去世。《濮州志·古迹》载:“都御史刘公墓在城南八十里瓠水之阳。”《濮州志》卷四有《刘忠传》。

2013年,刘垓刘氏家族墓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鄄城游记十二:鄄城六大名人墓
千年古县鄄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