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视角|三星堆文字的启发
(2023-04-19 10:15:58)【导引】“大家不要陷入一种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把汉字和拼音文字对立起来,至少如今人工智能已经用数学模式打破了两种之间的隔阂,我们人类都开始在用数学语言在学习和沟通……”初心、思想、人文、科普,这里是雨果云录,以下为天石先生谈三星堆文字之启发。
三星堆文字的启发
——邹天石
如维特根斯坦所言,语言是人类思维的边界,一个人群的思想能力主要取决于其文字形态。关于汉字的讨论引发了许多是是非非问题,但人们并没有意识到大中华地区只有汉字是从象形文字演化而来,其余所有少数族裔文字都属于拼音文字。我们目前对于三星堆文字的识别方法依然是根据汉字结构去推演判断,借助甲骨文字形去联想,这或许就是划地自牢的做法,产生了“灯下黑”的效果。
我作为一个研究玛雅文明的考古爱好者,借助玛雅文字研究中国古代拼音文字已经很长一段时间,虽然许多问题依然扑朔迷离,但可以告诉大家一点,在中华大地上最早出现的文字是拼音文字,而不是象形文字。为何这么说?主要有三种原因:
一是人类进化到用语音表达情感和概念早于文字出现至少十万年,人类能够制作象形文字之前只能画出简单的拼音符号相互沟通;
二是人类运用象形文字之前首先必须具备对其描述的对象有明确的概念共识,否则无法形成人们对于形象的识别能力,在此之前就必须依赖拼音文字交流形成对于形象概念的某种程度共识;
三是汉字形成背后的驱动力来自中原地区部落联盟需要,雅言是商周时期的“普通话”,甲骨文发展成了金文,为汉字形成打下了基础,但中原周边地区依然使用拼音文字,包括当时的古蜀国地区。
我们目前已有的彝族文字已经被严重汉化了,古代彝文也是拼音文字,其中包括了与三星堆出土的七个画符非常接近的字母符号。彝族文字汉化之后也就没有什么人去学了,因为不符合彝族人说话习惯。相比之下,苗族的文字是西方传教士按照拉丁字母编出来的,比较适合苗族古代拼音文字使用习惯,反而得以在苗家中获得接受。我们可以从这点推断三星堆文字是拼音文字吗?基本上是没有问题的,但必须找到实物证据才能成为学术依据。
另外值得大家思考的是汉字与拼音文字的优势比较问题。大家不要陷入一种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把汉字和拼音文字对立起来,至少如今人工智能已经用数学模式打破了两种之间的隔阂,我们人类都开始在用数学语言在学习和沟通。当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结合起来时,我们所有人类都可以用自己的母语语音表达任何其他人都明白的文字和语音,人们忽然发现进入了世界语时代。
【关于】邹天石,旅美地缘政治学家、中国画家,在美国生活三十余年,相关创作数千篇,散见于海外报章和国内网络媒体。全面、平衡、包容、理性的观点、思想为海内外政界、学界与传媒界所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