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引】“某些中国人一直处于信仰缺位状态,事事都讲相对主义,总是抱着摸着石头过河的心态,这很容易被西方牵制鼻子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人最重要的思想武器,但如果没有毛泽东的思想方法是用不好的,对待公知问题上也是如此。”初心、思想、人文、科普,这里是雨果云录,以下为天石先生谈研究公众缘何成为一门学问。
研究中国公知也是一门学问
——邹天石
中国不断出现许多亲西方公知,从过去胡适之到如今的猫意识,林林总总,很少人会专门研究他们的心理和思想意识规律。我对此很有兴趣,主要是因为发现了这些公知的一些共性,初步归纳了三条,一是缺少自我主权意识,二是自卑心理作祟,三是爱慕虚荣而依附感很强。
我为什么非常喜欢鲁迅?
先说一下如何看待西方社会文化。胡适之和陈寅恪都是从西方留学回来的人,我喜欢后者多些,不是因为胡的学识不如后者,而是后者虽然是遗老遗少人物,但有中国人的气节,有汉族人的自我主权意识。
陈寅恪和鲁迅都是留学过日本的人,我更喜欢后者,因为后者更具有批判精神,更有革命者风骨。如此这般比较就可以把众多公知人物做个大致分类,这里选两位文学公知作为例子分析一下。
严歌苓是一位上世纪八十年代嫁给美国外交官的女子,她写的作品多数是关于中国女性的故事,这些女性共同特点就是要在洋人男性面前展示美丽,按照西方人审美乖巧地当好花瓶摆件。
从严歌苓那部关于南京大屠杀中洋人传教士救中国女学生的电影中看,中国士兵流血牺牲是陪衬,甚至是被救赎者,反而洋人成了中国人和日本人共同的救世主;中国人少死了几个,日本人的残暴被西方文明感化,所有归功于那位传教士。
这样的故事如果反过来把那位传教士说成是中国人,西方人一定非常抗拒,严歌苓很明白这点。严歌苓如今非常讨厌中国的一切,我看是顺理成章的。
莫言为何丧失了民族主权意识?
另一位是莫言,他的前期作品比较具有中国人的情感色彩,但后来受了西方魔幻现实主义影响而风格大变,与其说他进步了,不如说他东施效颦而失去了原来的中国自我主权意识,变成了一个为获得西方人恩赐而写作的人。
中国这类作家和艺术家不少,他们打着社会批判的旗号抹杀社会主义道德观念,你说西他就说东,依赖制造对立炒作知名度,这根本不是真正的社会批评,而是蓄意制造矛盾。
虽然西方文化影响力对于中国人产生了巨大压力,但为何无法解构伊斯兰社会的自我主权意识呢?为何无法瓦解印度人的反西方意识呢?关键一点就是他们具有自己的一套道德价值观和审美标准,在这个领域中完全拒绝和西方融合和妥协。
反观某些中国人一直处于信仰缺位状态,事事都讲相对主义,总是抱着摸着石头过河的心态,这很容易被西方牵制鼻子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人最重要的思想武器,但如果没有毛泽东的思想方法是用不好的,对待公知问题上也是如此。
【关于】邹天石,旅美地缘政治学家、中国画家,在美国生活三十余年,相关创作数千篇,散见于海外报章和国内网络媒体。全面、平衡、包容、理性的观点、思想为海内外政界、学界与传媒界主流所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