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视角|逆向种族主义的根源
(2022-08-16 09:41:20)【导引】“日本和韩国之间虽然相互不服气,但都崇拜美国和欧洲,而中国精日、精韩分子成了奴才的奴才,自卑自虐为乐,背后根源就是种族主义的族裔等级歧视观念。”初心、思想、人文、科普,这里是雨果云录,以下为天石先生谈逆向种族主义的根源。
逆向种族主义的根源
——邹天石
8.15抗战胜利七十七周年纪念日,网上有爆出了关于和服的争论,显然这是一场人为预设的事件……这背后的历史背景非常值得关注,逆向种族主义已经不加掩饰地抬头,而中国社会并没有真正理解其来龙去脉。
种族主义的根源
近三十年崇洋媚外文化氛围早已深入骨髓,许多人认为这是改革开放的结果,这种看法被广泛接受,却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美国这样一个年轻的国家为何如此自信,从极其落后到领先世界过程中没有出现过崇洋媚外文化特征。
而那些欧洲国家同样没有出现过崇洋媚外文化特征,伊斯兰社会也没有出现过对基督教文明的崇拜,反而日本韩国这样的发达儒家文化社会却一直充满浓厚的崇洋媚外氛围。要理解这点,我们必须追溯到西方文明的源头——基督教。
基督教上帝的人设是人格化的信念,这种信念就是让信徒们把自己当成是上帝的肢体,把思想意识对标上帝的话语,与非信徒划清界限,怜悯非信徒的无知和罪恶,从而产生强大的自我意识,以上帝视角看待世界,而欧洲白人顺理成章地占据了这种信仰的道德制高点,把自己塑造成了上帝代理人角色,管理统治世界,种族主义应运而生。
在殖民地时代,种族歧视变成了帝国主义扩张的认知作战工具,奴化殖民地百姓,即使殖民地已经独立,殖民地文化依然浓厚,从审美到宗教,从文化到生活,种族歧视和反种族歧视变成了一对双胞胎,看似对立,实则共存共荣。
美国种族歧视非常严重,反种族歧视的力量也很强大,相互调节,两者之间的抗衡形成了美国社会内部平衡状态。伊斯兰社会早已树立了自己的信仰,自然不会臣服于基督教上帝。
大家比较好奇的是为何犹太人作为犹太教创立者被基督教社会排斥,其实这种排斥是相互的,如著名哲学家尼采所言:基督教是犹太奴隶们的信仰,它让强者信奉了弱者的宗教,这只会对弱者有利。这个观点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欧洲近代法西斯主义发展,也是反犹主义的思想意识之一。
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以人本为基础,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伦理道德关系,完全没有西方种族主义的种族等级观念,也没有相应的歧视文化和习俗,更没有种族歧视道义制高点,对于西方种族主义没有思想防御意识,甚至缺少统一民族认同感,于是出现了大量“香蕉人”群体,从买办资产阶级到买办文化人,他们都依附于这条歧视链上获取优越感和社会资源,成为国家意识形态的敌对势力和文化圈。
日本和韩国之间虽然相互不服气,但都崇拜美国和欧洲,而中国精日、精韩分子成了奴才的奴才,自卑自虐为乐,背后根源就是种族主义的族裔等级歧视观念。
【关于】邹天石,旅美地缘政治学家、中国画家,在美国生活三十余年,相关创作数千篇,散见于海外报章和国内网络媒体。全面、平衡、包容、理性的观点、思想为海内外政界、学界与传媒界主流所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