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海外视野|需重新认识美国的全球战略

(2022-05-16 07:35:06)

【导引】“在美国独霸世界体系中,盎族是统治贵族,德法是色目人阶级,斯拉夫人是次等白人,华人和所有有色人种都是劳工仆从阶级,新殖民主义取代如今的多元化社会。”初心、思想、人文、科普,这里是雨果云录,以下为天石先生谈如何重新认识美国的全球战略。

需重新认识美国的全球战略

——邹天石  

中国人对于地缘政治既熟悉也陌生;对传统的模式熟悉,对现代的模式非常陌生。中国学术界对于国家关系的理解依然留有一些前现代条条框框,讲面子,论资格,过于突出意识形态标签,这些都会影响我们对美国全球战略的理解。

“二战模式”的最大赢家!

我们理解当前世界地缘政治格局应当从二战入手,二战模式是美国建立全球霸权的杰出成果,也是美国目前和未来的奋斗目标。什么是美国的“二战模式”?其实二战前美国依然抱着门罗主义心态,之后才发现了一个巨大机遇,那就是针对欧亚大陆的纵横捭阖,也称为离岸控制战略。

与我们一般认为的不同,美国要控制欧亚大陆首先要谋求的是瓦解英法殖民地体系,而不是德国法西斯和红色苏联,更不是日本军国主义,这些意识形态标签大都是为了舆论战后来补上去的。

美国在一战后积极扶持拉拢德国和日本,对苏联和中国根本看不上眼,为的就是制衡英国势力。借力打力是美国非常拿手的战略,美国眼看日本搞了满州国依然积极和日本进行贸易,提供了日本大部分能源和钢铁,眼看德国击败法国轰炸英国还按兵不动,这些都是玩借刀杀人计策。

德国搞第三罗马帝国,日本搞东亚共荣圈,这些都是和美国利益冲突的,可是美国相信德国和日本搞不成,因为可以用苏联和中国拖住他们。果然,二战打下来中国和苏联惨胜,英、法本质上都是输家,而且输掉了几乎所有殖民地,德国和日本反而变成了美国新的扶持对象。

永恒不变的分而治之!

不要以为美国真的喜欢德国和日本,美国人是最讲实用主义的,他们最大目标就是独霸世界,要做到这点只有分而治之一条路——这是永恒不变的,而苏联、中国、印度是三个地盘最大,人口最多的对手,必须对这三个国家实施分裂战术。

苏联终于瓦解了,印度其实分裂成印巴两部分也瓦解了一半,中国虽然还有湾湾未能够纳入统一国家治理体制,但毕竟法理上属于中国,美国就把精力都放在中国身上了。

台湾太小,无法成为侵入中国的跳板,于是美国先后打了朝鲜和越南战争,结果还是输了,没想到朝鲜人和越南人都是战斗民族,有苏联和中国支持就无法攻克。苏联——中国——越南,这个组合看似简单,其实代表了那个年代地缘政治的杰出成果,中苏关系紧张到开战,双方却依然共同支援越南抗美。

中国对越南有多少爱也就有多少恨,越南全面倒向苏联称霸印度支那后,新中国正规军打了一场唯一的对外进攻战。中国老一代革命家们从一开始就十分清楚中国所处的世界地缘政治地位,坚持台湾地区主权,坚守不侵略的国策,默默忍受着美国在家门口的各种挑衅,为的就是维护欧亚大陆和平。

欧亚大陆和平带来了全球化运动,美国是个资本利益驱动的国家,地缘政治战略必须为资本服务,中国靠着维持东亚和平赢得了西方产业转移阵地。

中俄是真正的命运共同体

美国过去三十年也是全球化的获益者,金钱获益不比中国少,政治获利更多,可是美国霸权主义思维依然作怪,打了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回头发现中国已经变成了和自己一样大块头了,错过了打压中国的最佳时机。

美国于是搞印太再平衡战略,极力搅局中国和东南亚的合作,试图扶持越南和印度对付中国。这些围绕着欧亚大陆的半岛和岛国是无法单独对抗美国这样的海权霸主的,他们在文化上更愿意和中国共享亚洲和平氛围,但利益上却十分依赖美国合谋,立场游离于中美之间。

真正能够形成命运共同体的只有中国和俄罗斯,印度次大陆是中间派,斯坦国们更可能与土耳其一起制衡俄罗斯和中国,接受美国的收编。美国相信中国和俄罗斯这种庞大国家必然承受着维护国家统一的巨大成本,对他们的国民推销民主选举体制就可以鼓励地方势力自治,最终分裂成数个小国,达成对整个欧亚大陆分而治之的目标。

在美国独霸世界体系中,盎族是统治贵族,德法是色目人阶级,斯拉夫人是次等白人,华人和所有有色人种都是劳工仆从阶级,新殖民主义取代如今的多元化社会。

【关于】邹天石,旅美地缘政治学家、中国画家,在美国生活三十余年,相关创作数千篇,散见于海外报章和国内网络媒体。全面、平衡、包容、理性的观点、思想为海内外政界、学界与传媒界主流所称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