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权效应”与美国的战略失败,中俄地缘互补算法!

标签:
天石说 |
【导引】“美国地缘战略最大的错误就是盲目抄袭旧英帝国模式,过于依赖海权理论思想,刻意对中国敌意围堵,却又依赖中国参与建设美国主导的全球化运动,借助中国生产和人力满足金融化需求,同时又要强行脱钩对抗,这是一种极其自相矛盾的地缘战略。”天石说。
中俄地缘互补算法
——邹天石
地缘政治是根据国家地理位置所进行的利益博弈,如何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和降低劣势是其核心内容。
美国重走苏联老路!
最近,普京说:“美国正在自信而坚决地重复苏联瓦解的老路”,这就是针对美国地缘战略盲目发展而提出的看法。苏联曾是二战后的超级大国,看似十分强大,但没有人真正发现其中的弱点脉络,走了一条十分错误的地缘战略道路。
苏联当时人口加上其他经互会国家还不足三亿五千万,而且没有国际良港,波罗的海和黑海都没有不受限制的出海口,远东地区和欧洲地区发展差距极大。
可偏偏对中国不够尊重,导致中苏交恶,不得不花了一半军力摆在中苏边境,又添加了支援越南反中的包袱,后来又陷入阿富汗战争,还要应对美国星际大战威嚇,经济上虚耗殆尽而分裂。
相比之下,中国虽然科技和经济实力当时均远落后于苏联,但是非常谨慎地处理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问题,没有无限卷入,而且一直延迟解决统一台湾问题,对美国和西方保持一定开放心态,终于迎来了改革开放时代。
中俄不存在零和博弈
俄罗斯领导人痛定思痛,明白了一个道理,苏联和中国才是命运共同体,分则弱,斗则亡,和则旺,合则强,其余国家都没有这种关键作用。
中国和俄罗斯有十分关键的资源互补性,中国的人口数量大,气候多样化,产业链的庞杂程度,市场经济的多层次性,社会意识形态的包容性,这些都是全球独一无二的,也是俄罗斯非常需要的。
反过来,俄罗斯的科技军工力量强大,能源水源丰富,欧洲文化元素,维护着广袤的西伯利亚和北冰洋不受海权国家觊觎,这些都间接为中国节省了巨大开支,并带来了安全保障。
中俄之间不存在零和博弈,双方都不谋求吞并对方,也不可能相互吞并,剩下的只有合作共赢一条路可行,形成欧亚大陆核心地区联合发展壮大是共同利益目标。
“陆权效应”与美国的战略失败
这种的“陆权模式”已经产生明显效果,俄罗斯在欧洲以克里米亚为立足点,以顿巴斯为战略抓手,形成了对欧洲北约的有效牵制,最近和乌克兰军事对峙就获得了美国在北溪项目上的让步,并迫使北约放弃乌克兰。
同样道理,中国大陆以台湾省为抓手,立足南海,形成了对南海东海及马六甲的军事影响力,督促东南亚国家保持中立效果明显。中俄地缘互补已经成为美国地缘劣势的主要元素,此消彼长,这是美国没有充分预料到的。
美国地缘战略最大的错误就是盲目抄袭旧英帝国模式,过于依赖海权理论思想,刻意对中国敌意围堵,却又依赖中国参与建设美国主导的全球化运动,借助中国生产和人力满足金融化需求,同时又要强行脱钩对抗,这是一种极其自相矛盾的地缘战略。
中俄合作前景乐观
以前美国把中国看成是机会,如今把中国看成是成本,于是不得不花费巨大军事开支威吓中国,拿台湾当筹码较劲,这不但无法化解美国的压力,反而导致全球市场紊乱,芯片断供,原料暴涨,金融市场泡沫化,美元走弱,让俄罗斯等原料生产国和中国获利不菲。
如今,技术发展已经突破了地域隔阂,网络经济全球互动极强,旧英帝国的绝对技术优势不可能由美国一家垄断,远东岛链也失去了二战后的意义,反而成了美国地缘政治的累赘,变成中俄手中的报复靶子,台湾也逐步变成了中国大陆牵制美国的牛绳子,对于美国已经成为战略鸡肋。
中俄经济发展合作前景乐观,北冰洋航道开发,西伯利亚能源开发,航天工程合作,远东农业合作,北太平洋海域开发,高科技领域合作,中俄合作潜力巨大。
建议中俄在教育领域加大合作力度,由莫斯科大学在海南建立一所分校,由清华大学在加里宁格勒建立一所分校,每年接受各自学生游学,让年轻一代懂得地缘政治的重要性。
【关于】邹天石,旅美地缘政治学家、中国画家,在美国生活三十余年,创作时评数千篇,散见于海外报章和国内网络媒体。全面、平衡、包容、理性的观点、思想为海内外政界、学界与传媒界所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