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雨果云录
雨果云录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4,247
  • 关注人气:53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乐、梁彬、沿伊的长安长歌行

(2019-07-27 15:17:26)
标签:

长安长歌

夏令营

分类: D.雨果专栏·公益中国

 【编者注】自立、自强——让“父母+老师”放心、省心的黄乐;爱开玩笑,有很多想法,很会关心人、双Q都很高的阳光大男孩——梁彬;朴实无华、忠厚善良、善解人意、不事声张但不懈努力的沿伊。经历、积累、顿悟、成长,三个孩子的“汉风唐韵长安长歌行”收获很大……黄乐、梁彬、沿伊的长安长歌行


A.回味西安(黄乐——广州六年级)

   2019年7月15日,我和慧心学堂的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来到了梦寐以求的十三朝古都西安。

   西安,古为长安,是一个古今交织的城市。在高楼大厦中穿插着一些古建筑,飞机在天上飞行 ,古董在地下沉睡。西(长)安,这个繁华的都城,值得你慢慢学习、体会。

1.秦兵马俑

   秦兵马俑,世界第八大奇迹。它,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盛世的王朝,一位千古之帝。从兵马俑复杂的制作过程和精致的细节中,可以看出秦朝是陶俑的鼎盛时期。细看可以看出他的掌纹,指甲,耳朵里的纹路。而且其中一个完好无损的跪射俑,从侧面看,还是西安的地图。体现出秦朝工匠技艺的高超。

   我们首先去看了一号俑坑。几个足球场大的场地全是兵马俑,看的我不得不连连惊叹!极其壮观!气势宏伟、惊艳!而且那些俑也栩栩如生,可以想象出秦朝军队当年的雄姿。

   为什么会有兵马俑呢?因为它们是秦始皇的陪葬品。说说秦始皇吧!千古之帝——有些残忍却又很伟大。是他统一了中国,南征北战,在位只有几年却让秦朝达到巅峰。修筑长城,劳民伤财,却抵御了外族。从兵马俑到秦始皇,我深刻体会到了:“一个铜币有两个面”的含义,人们总是片面的看待它,遗漏另一个面,从而走向极端。

2.体验秦腔

   最令我难忘的是体验秦腔。我喜欢秦腔,不但因为他是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和我所学的中国舞动作有许多相似之处。那位老师先是表演了《赵武娘吃糠》。她表演的十分惟妙惟肖,让我们身临其境,被赵武娘的孝顺而感动。

   老师告诉我们,演戏要用心感受人物,把自己感动,才能打动别人。我们分批体验唱秦腔。穿上戏服,摆好姿势,我们用陕西话朗诵了《卜算子 咏梅》。我们朗诵了好几遍才勉勉强强找到感觉。唱秦腔是多么困难,可老师却一如既往地坚持。再看那些戏服,几年前的,还像新的一样,完好无损,干净整洁。老师对秦腔的热爱与对传承的执着也让我感动。

   体验完,老师对我们说:“我希望大家也能把这些非遗文化传承下去,让它们不被遗忘,丢失。我有时也会给一所艺校传授秦腔。希望更多人能学习秦腔”。是啊,这些是老祖宗传给我们的文化,更是他们传给我们的骄傲。我们难道要把这些文化,这些骄傲给丢失遗忘了吗?

3.明城墙

    还有个让我感受极深的地方是明城墙,顾名思义,就是明代的城墙。墙为了抵挡大军,修得十分高,看着宏伟的城墙,我有点瑟瑟发抖。上去后,都有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呢!

   我抚摸着城墙,突然想到一句诗:“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而这城墙经历岁月的打磨,也变得古朴沧桑,它见证着长安城的繁华兴衰。接着,老师让我们制作关于未来,梦想的风筝。我做了个七彩的风筝。做好后,我们开始放风筝。一只只彩色的鸟儿在飞翔。城墙上洒满了我们欢乐的笑声。

   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昨日,士兵在城墙上守护国家的安全;今天,我们在城墙上放飞彩色的梦想!

【后记】这段旅程是难忘的。交了许多朋友,得到了友谊;看了许多展览,收获了知识;离开了父母,学会了自理。真是满载而归啊!西安研学之旅,感谢你让我收获满满,西安,有缘再见! 黄乐、梁彬、沿伊的长安长歌行


B.古都西安文化速揽(梁彬——百色第一小学六年级)

   2019年暑假,我和表弟一起参加了“汉风唐韵——长安长歌行”夏令营。7月15日,我怀着对西安满满的好奇和期待,由爸爸、妈妈早早的送到了出发集合地——南宁吴圩国际机场。我看到许多参加这次夏令营的同学,大家相互交流、认识,交到了很多朋友。

  到达西安时,研学导师身穿汉服迎接我们,重点介绍了与秦、汉、唐相关的西安历史文化。从咸阳国际机场,大约一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到达酒店,将近下午四点了。大家回到各自的房间休息了一会儿,就去吃晚餐了。

    在西安,有两个景点是我最难忘的。一个是兵马俑博物馆,兵马俑是世界八大奇观之一。通过1、2、3号俑坑、铜马车展示等,既全面展示了秦始皇的丰功伟绩,也展示了秦时工匠的精湛技艺。俑坑布局合理,结构奇特,每3米建起一座墙。3个俑坑呈“品”字形排列,似乎也向后人预示了什么……

   另一个就是半坡博物馆,它是黄河流域一处典型的新石器时代仰韵文化母系氏族聚落遗址,距今5600年至6700年之间。该遗址1953年春发现,面积为50000平方米。

  从1954年9月到1957年夏季,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组织近200名考古工作者,用了大约4年时间才完成发掘保护工作。半坡展示遗址面积达到10000平方米,获得大量珍贵的科学材料。

   这次西安之行,我体验到了千年古都文化——进行了文化速揽,也让我见识到了很多,不但对西安有了更多的了解,更认识了许多朋友。希望下次还可以再来西安,更深入的了解西安……黄乐、梁彬、沿伊的长安长歌行


C.我的第一次研学之旅有感(陈沿伊——南宁天桃小学六年级)

     人的一生之中会经历许许多多难忘的第一次,比如第一次走路,第一次吃饭,第一次出远门等等......而我的第一次研学之旅竟然去到了最神秘最深厚最具历史内涵的千年古都——西安。    西安,古时又称长安,史上第一个被称为“京”的都城,也是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古代中国共有十三个朝代在此城建都,它与希腊的雅典、埃及的开罗、意大利的罗马齐名,排列在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首。

    将要出发前,奶奶非常担心我第一次的独自远行,不仅千叮嘱万交代,还装了满满一箱子,包罗万象差点超重的行李,就怕我一路上吃不饱睡不好,可我的心早就飞到了那座不朽之城啦。在学堂老师的精心安排下,奶奶的担心根本没机会发生。

    在这座爸爸说随便一锄头都可能挖出宝贝的城市里,我既忐忑又好奇。七天的古今穿越,半坡人博物馆、大雁塔小雁塔、秦兵马俑,唐大明宫遗址、张学良公馆、航天基地......让我近距离触摸到书本外厚重的文物古迹与现代科技,还亲身体验了钻木取火、陶器钻孔、植物锤染、泥人制作......等生动有趣的古代生产技术。在几天的行程里,最让我难忘的是明城墙和西北工业大学之行了。

    第一次登上明城墙,我立刻就被巨大高耸的城楼,稳固如山的城墙狠狠地震撼到了。西安的城墙高12米,顶宽12-14米,底宽15-18米,周长13.7公里。厚度大于宽度,墙顶上宽敞到可以开汽车降飞机,不是我眼见为实,简直不敢想象。

   城墙有四座城门分东南西北而立,每门有闸楼、箭楼、正楼三重城楼控制城门,作用是利于战争中的进攻与防御,箭楼与正楼之间用围墙连接,叫瓮城,是屯兵的地方。瓮城中还有通向城头的马道,缓上无台阶,利于战马上下。城墙周围环绕着又宽又深犹如银链一般的护城河。在古代,如此庞大的城墙是多么严密而又精细的军事防御系统啊!城墙上小伙伴们正悠然自得地忙着在风筝上涂满色彩,欢声嬉闹中放飞着快乐。

   我扶着城楼垛口上的墙砖,仿佛依稀听到了战马的嘶鸣,刀枪碰撞的厮杀声。古代的帝皇百姓们就是在这样的高城坚墙保护下得以栖息繁衍,古时候的各种技艺文明才能传承到今天。站在城墙上,有种居高临下的感觉,古人能造出这么雄伟的城墙,他们真是太了不起了,我不由为古代人民的聪慧勤劳而赞叹!!

   在去西北工业大学前,我一直没明白大学与小学有什么样的不同,不都是几间教室,几块球场,作业做不完的地方吗?这次在西北工业大学长安校区,不光见到很多球场教室,校园依山傍水绿树成荫,还看到了飞机、导弹、火箭模型......是谁不务正业还把这些东西弄到学校里的?随着研学导师的娓娓道来,引导我一步步地解开了谜团。

    原来这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西工大自1938年建校以来,已经有81年的历史了。它还是一所特色鲜明的学校-西工大由西北工学院、西安航空学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空军工程系三所院校合并。属于“211工程”“985工程”国家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是我国唯一一所同时发展航空、航天、航海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特色的,多科性、研究型、开放式全国重点大学。

   西工大直属于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工程中心2个,国防科技工业研究应用中心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3个和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个。西工大培养了很多厉害人物: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吴自良院士、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院士、枭龙飞机总设计师-桑建华教授、运八系列飞机总设计师欧阳绍修叔叔等杰出代表……

   了解到这些,我隐约想到了:小学是学习老师教的课本知识,而大学除了学习专业知识技能外,还要学习课本外的社会上的很多东西,不仅仅是单一的知识,还有很多综合素质的要求。只有通过了小学、中学、大学的磨砺,才会有机会成长到更高一层的境界。我似乎明白了自己将要奋斗的方向……  

    我的西安研学经历就像一道光,它会永远在背后照耀着我,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给我奋勇直前的力量。怎么样,我的第一次研学之旅不但开拓了眼界,还增长了见识,是不是收获很大,是不是不虚此行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