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女性专用公交?还是先当一道风景吧!

(2016-05-06 08:09:16)
标签:

女性公交

中国爷们

分类: J.每周·舆情观察
摘要:当门户编辑就郑州开通“女性专用公交”问询看法时,个人首先从人多拥挤的公共资源合理调配上——不是很赞成,但再琢磨琢磨郑州公交系统“每天的早上7时30分和下午4时30分的交通高峰时段,分别发一趟女性专车”的相关考量,特别是颇有人文关怀意味时,个人想到了折中(或称妥协)。最后,决定综合多年的观察与调查,从“(大部分)中国爷们很不赖”、“中国女人的地位空前绝后(的高)”,外加“父爱不能在教育上缺席”三个方面上说上几点……
女性专用公交?还是先当一道风景吧!

作者:孙雨果  关键词:专用公交 中国爷们

    “4月底,郑州市开通了首辆女性专用公交车。据悉,这辆906路公交车从属于郑州市公交三公司,每天的早上7时30分和下午4时30分的交通高峰时段,分别发一趟女性专车。该趟专车只让女乘客上车,男乘客可乘坐跟随其后的另一辆906路公交车”。让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有好事者竟然与“歧视男性”挂上了钩,不管是调侃,还是(真正)受虐之后发自内心,都有点无病呻吟与小题大作之嫌疑。

   当门户编辑问询看法时,个人首先从人多拥挤的公共资源合理调配上——不是很赞成,但再琢磨琢磨郑州公交系统“每天的早上7时30分和下午4时30分的交通高峰时段,分别发一趟女性专车”的相关考量,特别是颇有人文关怀意味时,个人想到了折中(或称妥协)——虽然折中主义(妥协主义)在中文语境下似乎不是好词,但从“社会理性”,或称“理性社会学”角度,折中与妥协(多方的)却是解决繁杂社会问题的唯一有效途径。尽可能全面的比对之后,决定综合自己二十多年的观察与调查,从“(大部分)中国爷们很不赖”、“中国女人的地位空前绝后(的高)”,外加“父爱不能在教育上缺席”三个方面上,简要说三点:

  一是,不管曾经西媒如何埋汰中国爷们邋遢——配不上中国女人(这是西媒故意丑化、矮化,打击中国人自信心的惯用手段),个人还是认为(大部分)中国爷们很男人——这部分至少占比在95%以上,只有极少部分小男人开了小差,或者说跟“东边的那个恶心邻居”学会了变态与猥琐那套脏东西。“不管黑白之下,不但窃贼、劫匪猖狂,半边天的喧嚣中,家中的母老虎也在浮躁与癫狂——胃口越来越大,勤劳、隐忍的中国爷们容易吗?当然不容易!”,无疑是个人坚决力挺中国爷们的另一大本因(之大部分),“世上有色狼,只占极少数”,放大任何点,进而试图带动面的行为都是制造恐慌、影响和谐的不当行为。当然,为女性仅开两趟“专用公交”,既和“歧视”扯不上,也与“隔离”不搭边,大家——主要是中国老爷们均需淡定,暂不妨当作“一道风景”来看待。

  二是,粗算一下个人“走遍中国”的耳闻目睹中,“暴打女人成习惯”、“女人只能蹲在厨房吃饭”等等“好的没继承,坏的全照搬”的,不过就是河南、广东、福建的个别地方而已。放眼广袤的中国,“半边天”之下,多年的媳妇早就熬成婆——甚至成大爷了,甚至于“将老婆婆赶出家门,动辄河东狮吼,或者以头呛地的耍横耍蛮的娘们可谓遍地都是”,个人无意贬损某些蛮女人,请国人不妨从东北、内蒙古(主要是东北部分)往南到云南与广西来个扫描,然后都拿镜子好好照照(自己),都拍拍胸脯问问(自己),孙某人绝不会冤枉了大多数。说句良心话,不论经济落后还是发达,河北、河南的女人真心不赖,至少她们没有丢弃基本的孝道(伦理之重),故给她们开一趟“专用公交”——作为特别的景致,孙某人是举双手外加双脚赞成的,但若大面积推广——免了吧,人多资源永远都是相对较少的,不能为此太过浪费!至少也要等大部分中国女人褪去一些蛮气与野气再说。

  三是,从“下一代心智完善”的成长角度上来说,个人始终坚持着“父亲不能在教育中缺席”,其原因也很简单:孩子成长的方向盘至少需要两人确定大方向,特别是在越来越强势的女人与越来越隐忍的男人搭伴前行的大背景之下。“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这是风行了几年的网络热门调侃语,其中,针对“讹人大妈”的使用频率最高。个人简单统计了一下相关热点事件——“变老的坏人”之年龄段,基本在50—65之间,这批人基本靠“半边天”翻了身,“小媳妇上了炕”之后,却以欺凌“小脚老太”展示了她们空前绝后的野蛮,基本的人伦,特别是孝道——在这类人身上早就不见了。君不见,在多少跋扈的富二代,以及极端的穷二代身上,无处不见此类蛮妇的影子,她们可谓“害死了上一代,捎上了下一代”。需要说明的是,个人无意借“女性专用公交”发挥,只是希望任何扩权行为——包括几乎不受任何伦理道德限制的女权行为,均需慎之又慎。

  最后说说个人的一点困惑:“娘家妈才是妈,婆婆妈不是妈”,当类似文章在网络上大行其道之时,个人总感觉有不对劲的地方,不知这是哪门子逻辑?!也不知是哪门子歪理邪说?!难道贩卖与传播者都忘了将心比心?都忘了早晚也会变成婆婆妈(或者娘家妈)吗?在女权堪称达到顶峰,又人多拥挤的中国,希望女性“专用公交”仅当作一道景致,不宜大面积推广。虽然女性在力量与生理上处于弱势——然万事不能仅看一个方面,不可忽视大部分中国女性在经济、社会,尤其是家庭地位上恰恰相反——几乎处于“霸主”地位。加之,大部分中国男人是靠得住,也是有素质的,这是我对他们非常坚定并一以贯之的信心。故对女性“专用公交”这类新事物,还是当一道风景的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