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媒已死,还争个什么劲?
(2016-03-24 10:28:32)
标签:
黄创新纸媒已死 |
分类: J.每周·舆情观察 |
摘要: “纸媒早就死了,再探讨啥时候死,并假装打个赌,这命题就更伪了,也一点都不招笑了……”。从调查的角度来说,肯定要重视“大样”,而尽可能的不看“小样”,“大多数活着,并活得很好才算真活着”,故拿几个摆设与点缀去混淆大概念肯定是说不过去,也混不过去的,之于纸媒同样如此。大部分纸媒还有多少人看——看看地铁还有多少人端着,以及还有多少报刊亭存在着,特别是小80(85后)与茁壮起来的90后,加上正在茁壮的00后们谁还待见,就一目了然了……
作者:孙雨果
最近,有两个人就“纸媒2018年之死(大多数都市报)”打起了嘴仗,还以“辞职”当了赌注。更有“原创段子坊”等公共号汇总了纸媒的“黄”创新,讥讽少数纸媒的苟延残喘,一时间,关乎“纸媒之死”的讨论又差一点假戏真做的进入了高潮。当然,虽然想赚眼球的赚了一点无聊的哼哼,有头条瘾的也闪了一闪,但“假叫床多了”,难免落入“刚起跑就跌倒”——“早泄,男人难以言说的痛”,(套用一下某纸媒的“黄创新”)之尴尬。当然,假装大喊“轻点,疼”(还是借用纸媒的“创新”),就更是故弄玄虚了……
当门户编辑就“纸媒创新是‘新颖’,还是‘黄(创新)’”设问,并看到个别纸媒“黄创新”大荟萃后,禁不住黯然无语了。竟然还有纸媒以这种方式依然存活着?奇迹!绝对奇迹!再看看近一年时间里偶有拿出“纸媒之死”——靠“翻馊饭乃至扒死尸”博眼球,以及无聊扯淡的。厘清了大概的脉络,并咂摸咂摸身边大多数年轻人“靠什么通信,靠什么获得资讯(含我们所说的“新闻”)”,决定从常识的角度,就这一根本没必要再扯的伪话题说上三点(三点足够了):
一,从个体而言,谁也没能力给纸媒判死刑,同样,谁也没有“纸媒不死”的回天魔力。从活字印刷技术出现——笨重的竹简被抛弃,再到激光照排技术——淘汰了繁琐的人工取字(模),再到如今基于无线互联为基础的、无比便捷的电子内容制作,尤其是堪称强大的即时传播,早已预示了纸媒之必死——大势不可逆。“纸煤死了,但是传媒肯定以适宜的方式存在与显现着……”,只不过“某些身在局中,或还在网中”的个别人心态不同罢了,这就是大部分人从来不杞人忧天——比如坚定加强市场化技能的,只有少部分被包养者一忽卖萌耍乖(怪),一忽焦虑异常的原因……
二,“纸媒早就死了,再探讨啥时候死,并假装打个赌,这命题就更伪了,也一点都不招笑了……”。从调查与统计的角度来说,肯定要重视“大样”,而尽可能的不看“小样”,“大多数活着,并活得很好才算真活着”,故拿几个摆设与点缀去混淆大概念肯定是说不过去,也混不过去的,之于纸媒同样如此。大部分纸媒还有多少人看——看看地铁还有多少人端着,以及还有多少报刊亭存在着,特别是小80(85后)与茁壮起来的90后,加上正在茁壮的00后们谁还待见,就一目了然了。虽然,我们老70(70—75)也是酷爱,甚至可以说留恋墨香的,但我们不能眼中无物,不能大家都说看到了——你却偏偏说没看见,咱总不能淡定的睁着大眼说瞎话,人眼可能会瞎了,但心不会瞎了……
三,“不管是傍上资本的平台,还是依靠权利的平台发声,谈太多的思想性都大有水分,充其量也就是一个传声筒,或者新闻发言人罢了,故都没有牛叉与绝对的资本”。不难发现,挑起“纸媒已死”,并嘲讽纸媒从业者的,基本都是依据资本平台发声的,而声嘶力竭于“纸媒不死”,甚至还假装滋润的,可以说期望继续给予给养的,他们“各取所需”的目的性都很强,区别仅在于:依仗资本的因为更靠近市场,所以似乎更理直气壮一些;共同之处在于:他们都喜欢拿出“纸媒之死”这个不存在的辩题倒腾,并都以绝对正确博眼球,或示人,而故意忽略了除了个别“必须存在的点缀品(收藏品)”,大部分纸媒已经“事实上不存在”了。
最后,特别想在“纸媒已死,还争个什么劲”的标题上加个“鸟”字(加到哪合适——大家都能意会到),但感觉有点那个——虽然加上才算说到位。见过了天资很好的孩子“重复犯(上一代)错”,甚至以装腔作势的扮演古惑,乃至小瘪三为荣,既担心个体悲剧日益扩大化的同时,也担心这样的渣子越来越多涌向社会,以至于有段时间遇到本性优异的孩子,竟然本能的忧虑“但愿他们的内心广布鲜花——与外在的阳光辉映”。再次近距离接触一个又一个天资超棒的孩子,不免受感染“让我们一起种鲜花,及早种,天天种”。只有一个又一个的个体净化了,社会的整体才能净化,还是向前看,看下一代与下下一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