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取消晚婚假延长婚假 |
分类: J.每周·舆情观察 |
摘要:“新政一旦实施,明年1月1日以后结婚登记的将不能享受晚婚假这项福利”,没想到这也会引发一波年底结婚登记潮。当门户编辑提出“晚婚假会取消吗?”、“晚婚假取消会影响哪些人?”、“晚婚假取消会促进生育吗?”这三个问题时,个人想从相关社会政策制定“尽可能的照顾大多数,影响(或伤害)极少数”的基本原则,重点从“只生一个”的“特殊性消失”,谈谈所谓的影响……
作者:孙雨果
正在提交审议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草案)》,删除了对“晚婚晚育夫妻”和“独生子女父母”奖励的规定。不少人解读为,“新政一旦实施,明年1月1日以后结婚登记的将不能享受晚婚假这项福利”。这也引发了一波年底结婚登记潮。“如果结婚3天,办婚礼加上出去度蜜月肯定不够用。因为我们要回老家办,不够的话只能请事假了” 。
应该承认,晚婚假是计划生育,或称“只(允许或鼓励)生一个”的产物,于是,就有了 “男方满25周岁,女方满23周岁,并且是第一次结婚,就可以在原有3天婚假的基础上,享受更多的婚假天数”所谓晚婚假。以河北石家庄为例,一般可以享受享受15天左右的假期,现在一下子只有3天,许多人都表示“不够用”。
当门户编辑提出“晚婚假会取消吗?”、“晚婚假取消会影响哪些人?”、“晚婚假取消会促进生育吗?”这三个问题时,个人想从相关社会政策制定“尽可能的照顾大多数,影响(或伤害)极少数”的基本原则,重点从“只生一个”的“特殊性消失”,简单谈谈个人的想法,仅供部分“想婚”之士参考,还是来三点:
一是,从长远来看,所谓的晚婚假肯定是要取消的。劳动力锐减、老龄化加剧的“双拐点”提前降临,加之“‘只生一个’ 不但完成了历史使命”(姑且不论其消极影响,有待后续进一步评估),特别是“能生的生不了,想生的不敢生”的经济压力,都注定晚婚假的不可持续性——“特殊性”不复存在。但为了尽可能的避免政策调整所带来的震荡,应该有一定的“过渡安排”,或者对婚假进行相应的调整——比如延长一些,“三天婚假”肯定不够,也不正常,应该回归正常,这是个人对相关政策调整所持有的信心。
二是,既可以说取消晚婚假影响到所有“想婚”之人,也可以说对谁都没有影响到,需要辩证看待。虽然经历了将近四十年的市场经济,但婚嫁至上的成家立业依然还是大多数中国人的头等大事,故“想婚”的会想尽办法尽快“婚了”(认罚、托关系等——这是过去根本堵不住的“政策漏洞”),不“想婚”的,比如经济压力、城市高门槛等限制,你让他(她)“婚了”也不想,或称条件也不具备。一旦“只生一个”的特殊性不复存在,就既可以说影响了所有人,也可以说对谁都没影响了。
三是,单纯取消晚婚假不是系统性的政策安排,充其量只能算作一个小环节。故对“促进生育”的影响有限。高房价与“没迎来普遍的高工资,却迎来了普遍的高物价”的社会现实,“能生的生不了(70后过早体衰),想生的不敢生(棒棒哒的8090)”的经济压力赤裸裸,使得“不能生,不敢生、不想生”的焦虑状态在短期内很难改变(至少十年内)。人都要现实的活着,对于“为了下一代甘做铺路石”的中国人来说,更要很现实的“为生出来的下一代考虑”,在“只生一个”的巨大惯性面前,笔者对 “促进生育”的大部分措施都是悲观的。
最后,还是想以“过来人的”身份给年轻人提个醒:“婚了”是大事——最需要慎重!切莫为了贪图多几天假期这“三瓜俩枣”的而仓促行事——别忘了或许将婚假延长到正常的配套措施,对“熬了很多年”的大龄青年来说,更是匆忙不得啊。“卿卿我我的谈情说爱是爱情,柴米油盐的锅碗瓢盆是婚姻”,两个人真能(长久)对上眼吗?能(长久)吃到一起吗?看清对方的所有缺点了吗?等等等,这些都要考虑清楚了才是,不然,损失的不止是物质财富,精神损失更是难以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