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拯救那些嗜烟纵酒的女人?!

标签:
情感女人长杆海淀法院被害人 |
分类: J.每周·舆情观察 |
摘要:“针对近3年涉及162名被告人共151起强奸案件,北京海淀法院法官总结分析强奸案件发生的原因,发现完全是陌生人犯罪的很少,一些是网聊、网游的‘网友’约见下手,而抽烟喝酒女子更易成为强奸对象” 。门户编辑让我就此发表看法时, “抽烟喝酒的女人”这个上周网络最热的硕大文标,如果加上不恰当的着装、暧昧的时段与态度的模糊, 再与“更易成为强奸对象”联系在一起,就值得很多人,尤其是女人反思了。温馨提醒:拿什么拯救所有抽烟喝酒的女人?俺不知道!但俺知道:过度吸烟纵酒对身体异常有害,也影响整体观感。
作者:孙雨果
“针对近3年涉及162名被告人共151起强奸案件,北京海淀法院法官总结分析强奸案件发生的原因,发现完全是陌生人犯罪的很少,一些是网聊、网游的‘网友’约见下手,而抽烟喝酒女子更易成为强奸对象”,这是北京海淀法院所做的调查与分析。此外,“多起案件被告人供述,看到被害人年轻漂亮、穿着暴露,就起意强奸”,关于“抽烟喝酒的女人”的白描与危险性应该就完整了。“据统计,21时至凌晨3时发生的强奸案占60%,此阶段被害人中有一部分性观念开放,面对陌生男子‘挑逗’,并未第一时间采取保护措施”。
无须讳言,坏毛病与“坏人”相伴——这是在大部分国人的眼里是划等号的,“部分被害人存在抽烟、喝酒等不良嗜好,这无疑使被告人更容易将其视为施害对象”,这应该是“跟着变坏”的那部分人下手的重要原因,虽然一些形象在开放、多元的时代早已不鲜见。抽烟喝酒的女人、不恰当的着装、暧昧的时段与态度的模糊,进一步再综合,“想干点什么”与其后的逻辑顺序似乎就顺理成章了。所以,当门户编辑问“看法”时,一些形象是非常清晰的,毕竟我们正好赶上中国全面开放走出的校门,刨根问底的套路应该是清晰的:
首先,“丫头蛋子叼烟袋”,除却驱寒、取暖与驱蚊、夜走的南、北方气候因素,以及区域文化习俗,或称文化传统,自上世纪90年代风行的“嘴里叼根棍”(曾流行的北京式调侃)与“(喝酒)最怕梳辫子”的,自然是一步步放纵,最终到极度癫狂之后的产物。之于进入本世纪之后,“抽烟(喝酒)的小男孩明显减少,小女孩大大增多”,绝对不是“对男孩管得太严”,也不是“男孩开窍太晚”,应该是一些人还沉浸这些恶习之中,不能自拔或没有迷途知返罢了。
其次,“好男不娶*外的”,这是上世纪90年代街头巷尾的调侃与嘲讽,具体所指是什么,按照中国话的语境自然是不言而喻的。记得本世纪初的一次70女的所谓女权活动上,当一个带着大墨镜、叼着某长杆外国名牌烟的女人博眼球时,一个北京大爷怒骂道“呸!还***女权呢,抽烟、喝酒、放纵,都快上天了!看看你们带的‘好头’”。到了后来娱乐圈名导、名记间“潜(规则)了没”成为口头禅,乃至沦落到疯狂嗑药的地步,曾有网友追问“谁先把垃圾当成了时尚?”、“谁先夹上的‘长杆’?”、“谁带头嗑药?”。
温馨提醒:拿什么拯救所有嗜烟纵酒的女人?俺不知道!但俺知道:过度吸烟喝酒对身体异常有害,也影响整体观感,尤其影响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