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9夏·行走西藏——川藏线上第一高山·米拉山

(2020-03-20 12:16:30)
标签:

2019暑假

西藏

米拉山口

川藏公路

拉萨

分类: 杂文游记
2019夏·行走西藏——川藏线上第一高山·米拉山
2019夏·行走西藏——川藏线上第一高山·米拉山
    我们的西藏旅行以拉萨为中心,大致围绕三段路线:拉萨——林芝;拉萨——日喀则;拉萨——阿里,畅游了西藏的大部分疆域,唯一没有走到的就是昌都地区。在拉萨适应了几日的高原反应后,我们启程开始前往林芝,这一西藏的江南......
2019夏·行走西藏——川藏线上第一高山·米拉山
    从拉萨出发往林芝,第一个景点就是米拉山口,这里是拉萨和林芝的分界线。首次登临5000米的高度,虽然有所准备,但仍然猝防不及。阴雨、狂风,似乎完全不记得现在正是七月酷暑,把所有能穿的衣服都拖了出来,仍抵御不了寒冷稀薄的空气,几乎寸步难行。
2019夏·行走西藏——川藏线上第一高山·米拉山
    米拉山口地处拉萨市到墨竹工卡县与林芝地区工布江达县的分界上,是拉萨-林芝旅游线上的一个临时休息地,所以是拉萨到林芝的必经之路。 米拉山是川藏线上第一高山,这里海拔5013米,是雅鲁藏布江谷地东西两侧地貌、植被和气候的界山。山口处常年积雪,发育有远古时期冰川活动遗迹。川藏公路南线经山口翻过米拉山口,就踏进林芝地区的工布江达县。
2019夏·行走西藏——川藏线上第一高山·米拉山

2019夏·行走西藏——川藏线上第一高山·米拉山
    我们来的时候其实基本没有什么游客,临时凑了一个车的几位年长者根本就没有下车,这里空气稀薄,喘气似乎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顶着狂风和斜雨,固执地在牦牛像前面合影留念,因为这是米拉山口最具标志性景点之一,仿佛不在此处拍照就没有真正来过米拉山一样。
2019夏·行走西藏——川藏线上第一高山·米拉山

2019夏·行走西藏——川藏线上第一高山·米拉山
    米拉山因其高大雄奇而成为此地藏民心目中的神山,山口上挂着大片壮观的风马旗,地上遍布着抛洒的印有经文的隆达纸。山口的最高处,矗立着一座标有“雪域之舟”的西藏耗牛石雕像,石雕的底座格外醒目地刻着一行红色大字“福建泉州市援建” ,它是米拉山唯一的标志性建筑。米拉山口不但是西北边的拉萨河水系与东南面的尼洋河水系的分水岭,也是林芝地区海洋性气候与拉萨地区内陆性气候的自然分野,具有显着的地理分界意义,米拉山以西地区,气候干燥寒冷,而东部地区则是温暖潮湿,植被茂盛。
2019夏·行走西藏——川藏线上第一高山·米拉山
    站在山口,山风劲吹,五彩经幡在大地与苍穹之间飘荡摇曳,连地接天,将藏民们虔诚的愿望传达上苍神灵,更加增添了这座神山的梦幻之美 ……
2019夏·行走西藏——川藏线上第一高山·米拉山
    米拉山口的风很大,刮得让人无法呼吸。气喘吁吁、步履艰难地站在米拉垭口,山风劲吹。站在这离天最近的雪山上,从这五千多米的云端俯瞰,四周群山绵延不绝,忽然有种高处不胜寒的感觉。冷冷的寒风拍打在脸上,让人战栗不止,不得不让人感叹大自然是多么恢宏广阔!人类是多么的渺小!
2019夏·行走西藏——川藏线上第一高山·米拉山
 
2019夏·行走西藏——川藏线上第一高山·米拉山
    米拉(芒雄拉)山,亦称“甲格江宗”,意为“神人山”;拉表示垭口。拉萨市(墨竹工卡县)与林芝地区(工布江达县)的界山,是其东南面的尼洋河水系和其西北面的拉萨河水系的分水岭。海拔5013米的米拉山口,俗称“芒雄拉”,译为“红谷山”,是拉萨市与林芝市的分界山口,东距林芝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八一镇248公里,西离自治区首府拉萨158公里。
    米拉山是其东南面的尼洋河水系和其西北面的拉萨河水系的分水岭。尼洋河区域(尼洋河流域),西起芒雄拉(米拉)山,东抵色季拉山和南迦巴瓦峰,南从雅鲁藏布江河谷南侧分水岭(喜马拉雅山东端),北以尼洋河谷北侧分水岭(念青唐古拉山)为界,东西长293公里,南北宽224公里,土地总面积为2. 48平方公里,占林芝地区总面积的32.63%。
     米拉山是西藏林芝市海洋性季风气候和西藏拉萨地区内陆性气候的自然分界处,成为雅鲁藏布江流域东西两侧地貌、植被和气候的重要界山。米拉山以东地区气候温暖潮湿,利于植物生长,因而植被茂盛;米拉山以西地区气候寒冷干燥,植被稀疏,岩石易破碎脱落。山麓为天然牧场和农田。山麓有森林资源,为云南松、桦木、冷杉等树种。山间有獐子、羚羊、狗熊等动物,产天麻、贝母、三七等药材。
2019夏·行走西藏——川藏线上第一高山·米拉山
    2019年4月26日上午,有着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特长隧道之称的米拉山隧道正式通车试运营,这标志着国道318线林芝至拉萨段公路全线通车。米拉山隧道就打通在今天的主角——米拉山上,米拉山是拉萨市——林芝市(藏中—藏东)的界山。
2019夏·行走西藏——川藏线上第一高山·米拉山
    从山口一路下来就是下坡,川藏线蜿蜒在群山之中,像秀丽的丝带飘舞在云蒸霞蔚之中。近处的牧民帐篷中,10元一壶的甜茶或藏面,温暖着我们瑟瑟的身心......
2019夏·行走西藏——川藏线上第一高山·米拉山
    川藏线318国道,是在中国华东、华中、西南地区的一条国道,起点为上海市黄浦区,终点为日喀则市聂拉木县,全程5476千米,经过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湖北、重庆、四川、西藏八个省份。川藏线是中国最长的国道。因318国道横跨中国东中西部,揽括了平原、丘陵、盆地、山地、高原景观,包含了江浙水乡文化、天府盆地文化、西藏人文景观,拥有从成都平原到青藏高原的高山峡谷一路的惊、险、绝、美、雄、壮的景观,而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在2006年第10期评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
2019夏·行走西藏——川藏线上第一高山·米拉山
    米拉山是通行川藏线的必经之地,在米拉山口的冰雪世界里,感受的是西藏山峦的壮美,而山下正在修建的拉林高速公路,在方便通行的同时,也让川藏线的一个必经观景点成为历史。
2019夏·行走西藏——川藏线上第一高山·米拉山
 
2019夏·行走西藏——川藏线上第一高山·米拉山
    在森林覆盖的山谷间行走,感受到与拉萨山谷间不一样的生态环境......
2019夏·行走西藏——川藏线上第一高山·米拉山

2019夏·行走西藏——川藏线上第一高山·米拉山
    儿子顾不得高反,仍然在拿着他的摄影设备录啊,录啊......
2019夏·行走西藏——川藏线上第一高山·米拉山
    牦牛是中国青藏高原为起源地的特产家畜,也是“世界屋脊”著名的景观牛种。藏语叫雅客,国外通称为“yak”,即为藏语的译音。牦牛的叫声象猪鸣,所以又称它为猪声牛。西方国家见其主产于中国青藏高原藏族地区,因而也称它为西藏牛。牦牛的尾巴如象马尾,所以也有人称它为马尾牛。
    西藏高山牦牛头较粗重,额宽平,面稍凹,眼圆有神,嘴方大,唇薄,绝大多数有角,角形向外折向上、开张,角间距大,母牦牛角较细。公、母均无肉垂、前胸开阔,胸深,肋开张,背腰平直,腹大而不下垂,尻部较窄、倾斜。尾根低,尾短。四肢强健有力,蹄小而圆,蹄叉紧,蹄质坚实,肢势端正。前胸、臂部、胸腹体侧着生长毛及地,尾毛丛生帚状。公牦牛鬐甲高而丰满,略显肩峰,雄性特征明显,颈厚粗短;母牦牛头、颈较清秀。西藏高山牦牛毛色较杂,以全身黑毛为多,约60%左右,面部白、头白、躯体黑毛者次之,约30%左右,其他灰、青、褐、全白等毛色占10%左右。
2019夏·行走西藏——川藏线上第一高山·米拉山
    西藏高山牦牛主要分布于西藏自治区东部、南部山原地区,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寒湿润草场上也有分布。 西藏高山牦牛主要产于西藏自治区东部高山深谷地区的高山草场,以嘉黎县产的牦牛最为优良。西藏自治区东部横断山脉高山区,山高谷深,地势陡峻,气候垂直分布明显。怒江、澜沧江、金沙江自北向南流贯,山间河谷地带受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气候温和,有种植业,可产青稞、小麦、油菜、豌豆等。农业生产需用畜力,也可给牲畜提供农副产品作饲料。4000米以上高山寒冷湿润,全年基本无夏,广阔的高山草甸、灌丛草场,植物覆盖度大,可食牧草产量较高,草质较好;部分地区还保存有宽广的高原面貌,拥有良好的天然草场。这些都给高山牦牛提供了适宜生存和有充足饲草的自然生态条件,促进了高山牦牛的发展。
2019夏·行走西藏——川藏线上第一高山·米拉山

2019夏·行走西藏——川藏线上第一高山·米拉山
    在西藏,脸色永远是这样的。带了许多夏天的服装,但基本上都穿不着,因为这里基本没有夏的痕迹......
2019夏·行走西藏——川藏线上第一高山·米拉山
    小家伙的脸色也不太正常,这是啥表情啊......
2019夏·行走西藏——川藏线上第一高山·米拉山

2019夏·行走西藏——川藏线上第一高山·米拉山

2019夏·行走西藏——川藏线上第一高山·米拉山
    雪山与318线上的车辆、藏民、牦牛......像是向人们讲述这条神奇道路的雪山的故事,点点滴滴都是人与自然的无尽纠缠,也是人们在自然间顽强生存的赞歌。
部分文字来源于互联网
——2019.7.1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