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洛阳——铁谢李松羊肉汤

标签:
铁谢羊肉汤河南洛阳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 |
分类: 杂文游记 |
舌尖上的洛阳——铁谢李松羊肉汤

据说,解放前,铁谢村曾被称作铁谢镇,流传着“金铁谢,银白鹤,孟津城里烂簸箩”的民谣,因为铁谢是黄河的古渡口,是黄河南北两岸的重要交通要塞,千百年来,该渡口客商不断、船只云集、热闹非凡,一派繁荣景象。为了维持生计,也为了方便来往于码头的小商小贩和装卸工,1910年11月,“铁谢李氏羊肉汤馆”在创始人李西连家门前开张营业了!由于李家羊汤味道鲜美,经济实惠,加之泡馍添汤不加钱,一时生意红火,方圆十里八村的群众闻香而至,可谓门庭若市,供不应求,铁谢羊汤的美名也越传越远。铁谢羊肉汤历史悠久,就连店家自己也不知道这锅老汤到底滚了有多少年,据说日军侵华时,日本人打到了洛阳,附近老百姓纷纷外出逃难,店家的先辈们宁愿放弃家里的所有东西,也要背着这一锅老汤。解放后,在第二代传人李正本和第三代传人李松的潜心经营下,铁谢羊汤成为了洛阳的品牌饮食。
据“铁谢李氏羊肉汤”第四代传人介绍说,这羊肉汤要想好喝,从选羊、配料到熬汤、煮肉的每一环节都疏忽不得。这羊一定是要膘肥健壮、品种优良的山羊,且是当天宰杀,当天下锅,才能保证味道的鲜美,调料是从四川、云南等地购回精心配比泡制的,最重要的技巧当属熬汤了,煮肉的火候、时间、下锅、起锅等都必须凭四代祖传下来的实践经验进行才能达到特有的效果。每天凌晨三、四点钟铁谢李氏羊肉汤馆的师傅便开始了一天的辛苦工作,早晨6点钟左右,第一锅羊肉汤便可以出锅了,到了7、8点钟的时候,羊肉汤馆门前30余张大桌是座无虚席,场面甚是壮观,若是周末或是节假日,生意就更加火爆了。









羊肉性温,可以滋补,店家以特别方法去除羊肉膻味,每天食客赢门,络绎不绝,长年不衰。店内几口大锅一天到晚煮个不停,直到肉烂汤成了乳白色方可。食用时,应先在碗里放上切好的肉片,撒上葱段和香菜末,加入独家调配的多达十数种的秘制佐料,再用翻着花儿的滚汤一浇,等羊肉汤“出炉”时,还可根据个人口味放些辣椒油。食用时可以泡食烧饼、烙馍,免费加汤,桌上配有盐、醋、辣椒、大蒜。再是单独喝汤,把羊肉分部位以蒜汁调成凉菜上桌。
——2016.10.5
前一篇:舌尖上的洛阳——不翻汤
后一篇:舌尖上的洛阳——白鹤套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