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做一个好婆婆
(2013-02-15 15:09:31)
标签:
婆媳关系好婆婆恶婆婆将心比心情感 |
分类: 人生 |
俗话说:“家家都有难念的经”,其中就有一篇叫做“婆媳经”。有人说过:家庭生活好比一把优雅的小提琴,夫妻关系是这把小提琴上最动人的一根弦,而婆媳关系便是这把琴上仅次于夫妻关系但又直接影响夫妻关系的另一根弦。婆媳关系能不能处理好,是家庭乐曲能否和谐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家庭中,两代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最明显和最常见的,是出现在婆媳关系上。如果婆媳关系不和谐,那就真的是让不少人提起就欲语还休、摇头叹息的问题。
婆媳关系,可以说是中国家庭内部人际关系中的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受等级观念和家长专制的影响,婆媳关系往往表现为一种不平等的人际关系,作为媳妇必须俯首听命于婆婆,可以说没有独立、平等的人格尊严,稍有不如意轻则打骂,重则扫地出门,像《孔雀东南飞》中的焦仲卿和刘兰芝那样的悲剧不止一次的上演。而“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是旧社会做媳妇艰难的写照。与此同时,“多年的媳妇熬成婆”也无形中将女人难为女人的悲剧不断地恶性循环,于是有了“女人何苦难为女人”的感叹。由于以上的种种事实,婆媳关系就被冠以最难处理的关系。
在人类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那种女人压迫女人的不良传统已被更多的女性所摈弃,现代家庭中由于媳妇开始具有了独立的社会政治经济地位,在家庭中掌握了越来越多的话语权,同时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结婚后都分开单过,婆媳不再像以前那样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加之人们平等相处的观念增强等等,因此婆媳关系在今天即使还没有完全成为一种平等的人际关系,但是以前的那种恶化关系已经少了很多。这不仅是社会的进步,也是家庭婚姻幸福的一个有力保障。当然,现实生活中婆媳关系不很融洽的事例依然存在,因婆媳关系不和谐而导致婚姻破裂,甚至酿成家庭悲剧的事情也时有发生。因此,探讨有关婆媳关系的问题仍然是非常必要的,那么,该如何处理婆媳关系呢?
婆媳关系说的是婆婆和媳妇的关系,但其实涉及到三方主体:婆婆,儿子,媳妇,其中婆婆是长辈,是关键(婆婆不存在也就没有婆媳间的关系处理问题),儿子是纽带(没有这个主体,两个女人不可能成为婆媳),媳妇是“外人”,是没有血缘关系的最亲的“外人”。因此,当三方主体都存在的情况下,处理好婆媳关系就需要三方的共同努力,本文就先说说处理好婆媳关系时,作为婆婆该如何做?
首先,要学会悦纳儿媳。很多婆婆对媳妇有看法的原因是:儿媳妇作为一个外人加入家庭,夺走了儿子的爱。有句话说的是:可怜天下父母心,这话说的一点也不错,我们都能理解并感激父母的无私的爱,但是,当作为婆婆的时候,面对儿媳“横刀夺爱”的时候,能否静下心来想一想:你从小一把屎一把尿的,将一生的心血都倾注在儿子身上,究竟是为了什么?不就是希望他们能够出人头地有所建树以外,还为了年纪大的时候能够享受到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吗?为什么要把媳妇的加入看成是儿媳夺走了儿子对自己的爱呢。其实换个角度想一想,儿媳的加入不是又多了一个人来爱自己的孩子,多了一个人来与儿子同甘共苦吗?当妈妈的应该感到高兴才是啊,因此请愉快的接纳儿媳吧。
其次,要学会敞开心胸。媳妇从辈分的角度看是女儿,但是儿媳毕竟不是女儿,因为没有经过自己怀胎十月的辛苦,感情肯定是没有血缘至亲那么深厚。因此,不要总是设想着媳妇对自己会比对她亲妈还要好,也不要总用放大镜去看待媳妇说的话、做的事。有时候因为生活背景和思想观念的差异,媳妇的所作所为有可能不入你的眼,甚至在你看来是不可理解的,但是也不要都往心里去,更不要觉得她处处都是在针对自己。有人说做好婆婆的基本要求是:耳聋眼瞎,虽说不能啥也不管不问,但是作为长辈,心胸开阔一些,想开一点,只要儿子过得好,干嘛要给自己添堵,让自己陷入莫名的苦恼中呢。
其三,要学会将心比心。“多年媳妇熬成婆”,要说最能够体会媳妇心情和处境的那个人应该是婆婆,可是好多人一旦成为婆婆就忘记了作为媳妇的无奈和辛苦,要从媳妇身上找到做婆婆的感觉,如果能够采取一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心态,那么也就可以减少很多矛盾冲突的。聪明的婆婆应该明白“不聋不痴,不做家翁”的道理。儿子是自家的,儿媳是不能见外的人家人,多说说儿子一方面有效果,另一方面也不至于给人造成“欺负别人”的误解,记住那句话:女人何苦难为女人。退一步讲,即使你实在做不到替媳妇撑腰,也千万不要站在儿子这边。在事后尽可能的多安抚媳妇,相信媳妇一定会感动的,人多是有感情的,懂得谁对谁怎么样的。
最后,学会换位思考。俗话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但是任何一个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女儿嫁出去以后受委屈的,特别是现在子女比较少的情况下,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有的也就是一儿一女,说是宝贝,一点也不夸张,当你疼爱儿子的时候,别人也要疼爱女儿的,设想一下,如果您有女儿,你女儿在婆婆家受气,你真的感到心情舒畅?儿媳妇也是人家的女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