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80后美女副市长”笔试成绩倒数第一错了吗?

(2013-01-22 13:50:36)
标签:

80后

美女副市长

董海涛

求证

倒数第一

分类: 杂谈

 80后“美女”当副市(县)长,这是近期网议的一个热点话题,其实对于这样的话题一般情况下都是议论一阵子就会平息的,但是对于1982年出生的,2012年成为辽宁省东港市副市长的董海涛而言,还将会在舆论风波中挣扎一下,原因是《人民日报》求证栏目的“求证”,让人们喜欢上了“求证”,还会继续求证下去的。

 对于网议的问题,2013121日,《人民日报》“求证”栏目以《“80后”女副市长,合规还是潜规?》为题,对于该事件进行了所谓的求证,为了求得真相,该栏目的记者先后采访了丹东市组织部门、董海涛本人、昔日同事、丹东市民,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合规。这个结论出来后,马上有网友曝出一份笔试成绩公告,并以“‘美女’副市长笔试成绩倒数第一”为题,于是再一次引发热议。

在此情况下,《人民日报》求证栏目进行了再一次的“求证”,通过各种数据的比较,通过几种计算方法,终于又得出了一个结论:笔试成绩并不是倒数第一。为了能够看清楚求证栏目记者的逻辑严密性,我们看看他们的求证过程:记者调查到的实际情况是:网络公布的25人成绩单是笔试过关、入围竞职演讲环节的名单,并非所有应试者成绩单(这个其实网曝的内容说的很清楚,无需解释的)。在全部54名应试者中,笔试最高分为117分,最低分为82分。其中,在5名非中共党员干部中,最低分为92分。董海涛在笔试中考了101分,在5名非中共党员干部中并列第三,比本组别的最后一名高9分。

我们不知道记者的脑子是怎么长的,我们不知道记者究竟想求证出什么,我们不知道记者想为谁求证。因为明明网曝的名单就是入围的25个人的成绩,在25个人中董海涛是倒数第一,并没有说董海涛是所有参加考试的54个人中的倒数第一。在公布的25人名单中,非中共党员是4个人,记者为什么要找出已经被淘汰出局的第五个人出来?在25个人的名单中,董海涛确实是并列最后一名,即使从非中共党员的4个人看,也是并列第三名,4个人中并列第三,其实就是并列倒数第一,由此看来,网友说的倒数第一,什么地方是错误的呢?

《人民日报》作为中共中央的机关报,其宗旨是什么应该很明确的,但是,居然不遗余力的求证这件事情,我们有点不理解,其实不理解了就不由自主的要怀疑!既然《人民日报》的记者同志愿意在这个事情上求证,那么就请继续求证一下几个问题:

第一,董海涛是作为非中共党员被提拔任用的,作为一个能够成为外事学院办公室主任的正科级干部,为什么一直不是中共党员?是一直没写入党申请书,觉得条件不够党员标准?是写了入党申请书没有被接纳?是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正在被考查时,因为参加招考临时撤回?。。。。。。

第二,对于董海涛丈夫的叔叔是省水利厅副厅长的问题,按照规定确实不属于回避的情形,当地组织部门也说了,在报名考试阶段不知道有这样的关系,在组织部门考察的时候才知道,如何知道的?“无证据表明该亲属施加影响”?如果有证据的话,你觉得应该是什么样的证据?你有什么证据证明没有施加影响?就像你说的:记者了解到,刘明柱早在2004年就已离开丹东,到省里厅局任职;而丹东的市委书记、组织部长都是2010年到丹东就任的,和刘明柱并无交集。就是这样证明的吗?有没有影响这种判断,不是记者主观判断的,而且你这种证明方式是错误的,施加影响一定要在一起共事过?你觉得刘副厅长到丹东来指导工作的时候,市委书记和组织部长可以不接待吗?我们真的不是非要证明里面有暗箱操作的事情,可是,记者的求证过程符合逻辑吗?求证的结果成立吗?

第三,在丹东市的招考中,有没有具体的招考职位?因为一般话的公开招考是有具体职位的,没人只能限报一个职位,丹东市没有具体的职位要求?或者说就是要求选拔15个人,这15个人选拔出来后在进行任命?如果有职位要求,董海涛报的是什么职位?是副市长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