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备课组集体备课计划
(2009-04-11 13:37:19)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学 |
一、
|
教师 |
任教班级 |
|
|
7班(政史文化)8、9班(史地文化)20班(美术) |
|
|
|
5班(政史文化)1班(理化文化)15、16(美术) |
|
|
|
4班(政史文化)12班(史生文化)13、14(美术) |
|
|
|
6班(政史文化)10班(史地文化)17、18(美术) |
|
|
|
|
2、3(物生文化)11(史生文化)19(美术) |
|
二、集体备课的任务与要求:
1、集体备课要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备人。
每周召开两次备课组活动,每次活动一节课,分别为周一下午第三节,
周四下午第三节。
2、备课组长负责组织、安排备课组活动,至少提前一周督促主备人
做好准备工作,协调、指导组员参与合作,安排专人及时做好备课组
活动记录。
3、每位备课组都要在每次集体备课活动前认真做好个人初备工作,
主备人必须备出完整的教案,有条件的可将其制作成电子文本。
4、集体备课时,主备人要针对教学设计内容说明设计的依据、意图
和思路,重点阐释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备课组成员要围绕知识的建
构、 能力发展、教法学法等深入进行研讨,充分发表见解,优化教
学设计,形成集体备课教案,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学案。
5、每位教师须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以及所教
班级的学情,进行个性化的复备,形成自己的个案。
6、集体备课要进行教学反思,总结、交流教学新得体会,剖析教学
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开展行动研究活动,提高备课组从事校本研究的
能力。
三.具体操作:四个基本环节:
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修正教案——课后交流与反思。
(一)个人初备
1.在个人初备时,一定要认真学习和研究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参考书以及其他相关材料;一定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同时教师还要深入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的智力因素(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又要研究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学习兴趣、态度、习惯)以便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
2.每位教师必须写出备课提纲,分析教材所处的地位及前后联系;明确教材的编写意图并确定教学的三维目标;分析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提出具体的教学目标。
3.每位教师都要努力提出独创性的设计方案,以便资源共享。
4.每位教师应提出自己有疑问的地方,以便集思广益,攻克难点。
5.集体备课应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让学生自主探索、感悟、体验,平等地对话与交流。要在学生学习的弱点与知识的缺陷点上下功夫,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填平弱点、克服缺点,在课程目标、教学流程、学生活动上反复推敲,创造出一个个精品教案。
(二)集体研讨
在集体备课时,安排好备课内容和中心发言人,让每个教师都心中有数。不管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还是刚刚步入教坛的新教师,都要自觉把个体纳入到群体中去,集思广益,个人素质得到充分的展现与提高。要分别陈述各自的备课方案,力求做到三个统一:即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重点难点;统一阶段测试(练习)。提倡“统一”不是“一刀切”,应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经集体分析,做出合理安排。
(三)修正教案
教师在三个“统一”的基础上,根据各自的知识储备、个人素养、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对教案进行修正,以便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教案可以在主备人教案的基础上进行加工,也可以借鉴重写,提倡个人写出自己的备课提纲。
(四)课后反思和交流
一堂课可能成为成功的经验,也可能成为失败的教训,将教学感受及时记录下来,这是最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既可以及时纠正错误,传播经验。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及时反思,自我监督,回顾得失,积累经验,避免少走弯路,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使自己的教学艺术日臻完善。
3、活动由备课组长负责,每次活动不超过1小时。
四、集体备课的时间、地点、课题、主备人及分工情况:
(一)时间:每周一下午第三节课
(二)地点:敬贤楼二楼西办公室
(三)本学期具体安排见下表(选修部分)(必修另列):
|
周次 |
日期 |
地点 |
教师 |
内容 |
备注 |
|
1 |
2.6/2.8 |
见上 |
全组 |
|
本表 为计 划表 将随 着学 校及 教研 室的 计划 安排 而进 行适 当的 调整 。同 时选 修班 的备 课依 据实 际情 况另 行安 排。 |
|
2 |
2.9/2.15 |
见上 |
左建同陈士亮尚衍从司朝玲 |
专题一1、2、3、4 |
|
|
3 |
2.16/2.22 |
见上 |
左建同陈士亮尚衍从司朝玲 |
专题二1、2、3、4 |
|
|
4 |
2.23/3.1 |
见上 |
左建同陈士亮尚衍从司朝玲 |
专题三1、2、3、4 |
|
|
5 |
3.2/3.8 |
见上 |
依据必修安排 |
学业水平测试复习 |
|
|
6 |
3.9/3.15 |
见上 |
依据必修安排 |
学业水平测试复习 |
|
|
7 |
3.16/3.22 |
见上 |
依据必修安排 |
学业水平测试复习 |
|
|
8 |
3.23/3.29 |
见上 |
依据必修安排 |
学业水平测试复习 |
|
|
9 |
3.30/4.5 |
见上 |
依据必修安排 |
学业水平测试复习 |
|
|
10 |
4.6/4.12 |
见上 |
全组 |
学业水平测试考试 |
|
|
11 |
4.13/4.19 |
见上 |
左建同陈士亮尚衍从司朝玲 |
专题四1、2、3、4 |
|
|
12 |
4.20/4.26 |
见上 |
左建同陈士亮尚衍从司朝玲 |
专题五1、2、3、4 |
|
|
13 |
4.27/5.3 |
见上 |
陈士亮 |
复习选修三1、2 |
|
|
14 |
5.4/5.10 |
见上 |
左建同 |
复习选修三3、4 |
|
|
15 |
5.11/5.17 |
见上 |
司朝玲 |
复习选修三5 |
|
|
16 |
5.18/5.24 |
见上 |
左建同 |
必修二、第一单元 |
|
|
17 |
5.25/5.31 |
见上 |
陈士亮 |
必修二、第二单元 |
|
|
18 |
6.1/6.7 |
见上 |
尚衍从 |
必修二、第三单元 |
|
|
19 |
6.8/6.14 |
见上 |
司朝玲 |
必修二、第四单元 |
|
|
20 |
6.15/6.21 |
见上 |
全组 |
期末复习 |
|
|
21 |
6.22/6.28 |
|
全组 |
期末复习 |
|
|
22 |
6.29/7.5 |
|
全组 |
期末复习 |
|
|
23 |
7.6/7.12 |
|
期末考试 |
|
(四)作业及练习的使用与安排
1、选修教学过程中,课堂练习在《学习讲义》中自主选择。
2、每一专题做一份练习,根据手头资料选取使用。
3、复习阶段,每专题两份练习,必修二每单元两份练习。选修全书综合练习两份,必修二综合练习两份。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