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西藏十八天(17)二郎山与泸定桥

(2009-07-26 19:10:40)
标签:

泸定桥

二郎山隧道

雅安

成都

旅游

分类: 西藏之旅

我的西藏十八天 (17)二郎山与泸定桥

今天是六月二十七日,是我们六天自助游的最后一天。按今天的行进路线:康定——大渡河——泸定桥——二郎山——雅安——成都。

上午10:00整,准时康定出发。雨后的道路干净,空气清新,溪水潺潺,林木葱葱。魏师傅心情好,早饭也不肯吃,一路飞驶。山路也不再崎岖,河流也敞开胸怀,我们看到大渡河,看到泸定桥了。

我的西藏十八天(17)二郎山与泸定桥

  泸定桥桥长103米,宽3米,13根铁链固定在两岸桥台落井里,9根作底链,4根分两侧作扶手,共有12164个铁环紧紧相扣,全桥铁件就重40余吨。两岸桥头堡为木结构古建筑,风貌独特,为我国国内独有。自清以来,此桥为四川入藏的重要通道和军事要津。

小小红军战士又把我们的思绪带回那枪林弹雨的岁月。

我的西藏十八天(17)二郎山与泸定桥

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这里飞夺泸定桥而使该桥闻名中外, 西桥头就是当年十八勇士飞夺泸定桥的出发地。

我的西藏十八天(17)二郎山与泸定桥

泸定桥坐落在泸定县城大渡河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桥始建于清康熙44年,建成于45年(1706年)。康熙御笔定名“泸定桥”,并立御碑于桥头。

我的西藏十八天(17)二郎山与泸定桥

现在的泸定县已是旅游胜地,商铺林立,人流涌动。

我的西藏十八天(17)二郎山与泸定桥

离开泸定桥约半小时,便开始穿越二郎山隧道,这里已经今非昔比。318国道的川藏公路上,有了这条隧道——二郎山公路隧道,天堑变通途了。隧道轴线海拔2948米、隧址海拔2200米、最大埋深748米、主洞长4176米。它于1996年7月开工,历时5年,2001年12月竣工。二郎山隧道是国内最长、埋藏最深、海拔最高、地应力最大的特长山岭公路隧道。

  二郎山隧道开通后,人们不用再担心翻山越岭有危险了,5分钟就能穿越川藏线上的第一高山——二郎山。也许现在的人们无法深刻地理解这条隧道所带来的便利,只有高耸入云的大山和那永恒的歌曲在告诉人们那段难忘的历史。

我的西藏十八天(17)二郎山与泸定桥

我的西藏十八天(17)二郎山与泸定桥

二郎山山因一曲雄浑激越的《歌唱二郎山》而流传久远,引起人们无尽的向往和遐思。巨石上镌刻的《歌唱二郎山》的歌词与五线谱的曲调,引起游人的注意,不断有人在拍照留念。

歌曲表达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解放军建设西藏、保卫西藏的决心,也饱含着人民解放军对藏族同胞的深情厚谊。《歌唱二郎山》唱出了开山筑路的艰辛,也唱出了修路人不屈不挠的意志,以至于半个多世纪之后,那些参加过川藏公路建设的人们仍旧能完整地唱出这首曾经鼓舞他们士气,也给他们带来欢乐的歌曲。为缅怀先辈,激励后人,现将歌词全文登载如下:

二呀嘛二郎山,高呀高万丈,古树哪荒草遍山野,巨石满山冈。羊肠小道哪难行走,康藏交通被它挡,那个被它挡。

   二呀嘛二郎山,哪怕你高万丈,解放军铁打的汉,下决心,坚如钢,要把哪公路修到哪西藏。

不怕哪风来吹,不怕那雪花飘,起早哪睡晚忍饥饿,个个情绪高。开山挑土哪架桥梁,筑路英雄立功劳,那个立功劳。 

  二呀嘛二郎山,满山哪红旗飘,公路通了车,运大军,守边疆,开发哪富源人民享安康。

前藏哪和后藏,真是个好地方,无数的宝藏没开采,遍地是牛羊。森林草原到处有,人民财富,不让侵略者他来抢。 

要巩固国防,先建设边疆,篷帐变高楼,荒山变牧场。开发哪富源人民享安康。

过了二郎山,已是下午1:00点,准备到雅安用午餐。谁知又节外生枝:先是堵车,有车翻到大渡河里去了,正在打捞;再是天全县封路,因为塌方,得多绕60公里从荥(ying)经县再到雅安。魏师傅是归心似箭,就是不肯停车用餐。把我们仅有的战备物资饼干、巧克力、牛肉干都拿出来充饥。下午2:20到雅安,未进城已经上了高速。风驰电逝中,下午400已经安全把我们送到成都市的塞纳河俱乐部。至此我们“第一方面军”已经走完第二阶段川藏线自助游的全部路程。真要感谢老天帮忙、感谢魏师傅帮忙、感谢东北小朱帮忙,感谢一路朋友们的帮忙。终于可以松口气了。

至此我们“第一方面军”已经走完第二阶段川藏线自助游的全部路程。真要感谢老天帮忙、感谢魏师傅帮忙、感谢东北小朱帮忙,感谢一路朋友们的帮忙。终于可以松口气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