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中医故事:生姜制半夏解沙弥喑哑
(2015-03-10 23:34:28)
标签:
转载 |
中医故事:生姜制半夏解沙弥喑哑
那“姜”与“制之”又有什么关联呢?原来,在中药的制法上有净选、切制和炮制等方法,其目的在于保证药品的质量,提高药物的疗效,确保用药安全。姜制法就是诸多炮制方法之一。 相传,我国在楚汉相争时期,汉高祖刘邦征战河南音山,身染瘟疫,久治不愈。当地百姓献方生姜萝卜汤,刘邦喝后病情大减,再喝即药到病除。
生姜不但治愈了帝王的瘟疫,也救过许多平民百姓。唐朝时期,长安香积寺有个叫行端的和尚,夜间上南五台山砍柴,回寺后成了哑巴,大家不解其故。有的说是让山上的妖魔给迷住了,也有的说是怕他讲出山上的真情,就将他弄哑了。这样一传,吓得众僧再也不敢上山砍柴了。
香积寺的方丈急忙带领众僧在佛前做了81天道场,让佛祖为行端驱魔,可是无济于事,行端仍不能说话。这时,有个略懂医术的僧人德始提议让行端前去求医于长安城里一位医术高超的刘韬。德始陪着行端来到长安,拜见了名医刘韬并详述了得病的缘由。刘韬察颜望诊、号脉后说:“师傅先回,待我明日上山一观再行处方。”次日凌晨,刘韬来到山上,仔细观察后便胸有成竹地来到香积寺,从药袋里取出一块生姜,对方丈说:“尊师放心,请那沙弥速将此药煎服,三五日定能药到病除。”方丈虽让人将生姜给行端煎服,但心中仍有疑虑,于是就有意挽留刘韬在寺中多住几日,以观疗效。时过两日,行端胸中郁积渐解,咽喉轻松爽利,又连服了三剂,竟能开口说话了,寺中众僧都惊讶不止。方丈询问行端病因,刘韬说:“此乃沙弥误食山中半夏所致,用生姜一解,药到病除,并非什么妖魔所害。”众僧也除掉了心病,照旧上山砍柴。
中医故事:紫苏叶解蟹毒
华佗看他们闹得实在不像话,就对老板说:“不能再卖给他们啦,会闹出人命的。”老板正打算从那伙少年身上多赚些钱,哪听得进华佗的话?他把脸一板,说:“就是出了事也不关你的事呀,你少管闲事,别搅了我的生意!”华佗叹息一声,只好坐下继续喝酒。
等到半夜,那伙少年突然大喊肚子疼,有的疼得直冒汗,有的翻倒在桌下,打着滚儿。酒家老板吓呆了,急忙问:“你们是怎么啦?”“疼死了,快帮我们请个大夫来吧!”“这半夜三更的,让我到哪儿请医生去?”“求求老板行个好,医生再不来,我们的性命就难保啦!”这时,华佗走过来说:“我就是大夫。” “呀!”少年个个大惊失色,这不是那位不让多吃螃蟹的老头儿么?他们也顾不得面子了,一个个捧着肚皮,哀求道:“先生,请您给我们治治吧!”华佗让他们等着,带着徒弟到了荒郊野外,采了些紫草的茎叶回来,煎汤给他们喝下。过了一会儿,他们的肚子果然都不痛了。华佗问:“喝了这药,觉得怎么样?”“舒服多了。”华佗心想:这种药草还没名字,病人吃了它会感到舒服,今后就叫它紫舒吧!
富家子弟千恩万谢,告别华佗回家了,华佗也带着徒弟离开了酒家。徒弟问道:“这紫草叶子解蟹毒,出在什么书上?”华佗告诉徒弟书上并无记载,这是他从动物那儿学来的。原来,一年夏天,华佗在江南的一条河边上采药。他看见一只水獭逮住一条大鱼,吞吃了很长时间,把肚皮撑得像鼓一样。它一会儿水里,一会儿岸上,一会儿躺下不动,一会儿来回折腾,看起来难受极了。后来,它爬到岸边一片紫草旁边,吃了些草叶,躺下一会儿竟没事了。华佗心想,鱼类性凉,紫草属温性,可以解鱼毒。从此,他便记在了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