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70年代我的小学,没压力似美国

(2010-03-05 10:08:30)
标签:

小学

童年

素质教育

杂谈

分类: 擦边教育

70年代我的小学,没压力似美国

                                  文:米雪

 

70年代我的小学,没压力似美国
小儿郎上学堂

常读到这样的话题,父母十分用心培养很年幼的孩子,做功课多,学才艺忙。可是,有人认为年幼的孩子脑力还未充分发育,不宜置入过多负担。这样做不仅剥夺了孩子童年的乐趣,也可能使孩子未来对学习有恐惧和厌恶情绪。也有人认为美国的教育比较合理,那就是小学以及前期学习压力小。

 

总感觉美国小学的状况熟悉,70年代我的小学,没有压力,有几分与美国学校相似。

米雪小时候随母亲在乡下生活,童年在田野和山坡上度过。后来在一个偏远山区的公社上小学,那里的孩子都没有上过幼儿园和学前班, 因为根本就没有。当时“白卷”风行主流,自然没有几位父母对孩子进行家教。

小学课程有数学、语文、图画、体育、音乐和劳动课。我们利用课间或放学后很短的时间就可以完成所有作业,回家后就是自己的时间了。

回家后比上学更忙碌,我要帮助父母照顾弟妹做家务。家里还养了鸡、鸭和兔子,我得负责它们的食物供应。趁着夜幕还没降落,赶紧去田野挖蚯蚓,扫谷粒,采兔草。还有供应柴火的任务。

三年级和四年级,因为弟妹小,我就跟随母亲给她当助手了。大约在五年级,因恢复高考,此后,我才把读书放在心上。

 

米雪的情况在那一代人中是有代表性的,大家都是这样轻松度过童年和小学,从没有感受过学习的压力。我所在的当年的公社,如今也只是一个小镇,可是那时却培养出许多各行各业优秀人才。举一个例子,每年都有几位毕业生考上中国科大、北大和清华等一流大学,也有不少留学海外的学科领先人才。当年常有全地区或全县的高考状元出在我们学校。还有,大家喜爱的“父女博客”的博主、中国青年报记者陈强也是我的同乡同学。当然这一切离不开那所中学孜孜不倦的老师们,有机会写一写他们。

 

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个人在年幼时没承受到学习压力,轻松享受快乐童年,并不能注定他或她今后就输于别人。

一个人在孩童时代思维没有受过定向训练,而当他有学习渴求时,将全力以赴,自觉自愿。

 

但是,是否这些优秀的人才自身的天赋在发挥作用呢?也就是说,无论在怎样的环境,他们的天分最终都将使他们表现出众?

当然,美国的孩子从小也接受各种知识和素质教育,我们那个年代的中国孩子就没有这些条件了。换个角度说,我们比美国的孩子更轻松!

无法验证的问题:如果当年那些孩子在年幼时,也受过如今的孩子一般的强度训练,他们是否可以表现得更杰出呢?还是因此而厌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