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可思议!如此相似的观点例子和口气

(2010-01-25 03:18:33)
标签:

美国人

幼儿教育

打骂孩子

博文观点

教育孩子

父母

杂谈

分类: 随心所云

 

     今天偶然看到新浪推荐的一篇博文:“美国人教育孩子的五种方式”(发表于1月21日)。很震撼!读着感觉眼熟,很亲近呀,可是作者另有其人。观点和例子甚至语气和口气有如此的巧合,真是太少见了。请朋友们不妨对照一下米雪博文“美国孩子不打不骂如何成材”(发表于1月18日)。

 

    一时不知说什么,只能感叹:两位从未谋面的作者,居然会在如此靠近的时间里,不约而同, 想到一块儿?!不可思议!太难得了!

  

 

 韩梅 新浪博文(全文转载)

 

美国人教育孩子的五种方式不可思议!如此相似的观点例子和口气(2010-01-21 08:57:40)

不可思议!如此相似的观点例子和口气

        

    中国有句古话叫“棍棒底下出孝子”,没有到过美国之前,我就对美国人不打不骂却能教育好孩子这一点很好奇。特别是听说在美国,体罚或言语羞辱孩子,造成孩子身体或心理伤害,当事人要受法律惩罚,就算父母不能例外,更是觉得奇怪。

 

    上次到美国以后,恰好朋友的孩子在接受幼儿教育。小家伙陆续参加了一些课程,朋友时间脱不开的时候就由我代理。可以如此近距离的美国幼儿教育,我倒也是很乐意为之。

 

    美国孩子从会讲话开始,最重要学的就是:“Please”、“Can I”、“May I”,想得到帮助或其他朋友的玩具、与别人一起玩,都需要征求别人的意见,对父母也是这样。未经许可,不能触动别人的东西。这一点可严格了,发现小孩有这倾向立刻制止,“You can’t touch other people’s property !”  而且会教孩子请求主人的许可:“Ask nicely.”久之,孩子就习惯了。

 

不可思议!如此相似的观点例子和口气

 

    小家伙和其他小朋友共享玩具和游乐场所时,“Share”和“Take turn”是老师和家长常提醒孩子的话。即使只有两个小朋友,也要轮流。还有,在教室里,老师即使有多余的蜡笔,也不会都分发给小朋友们,而是故意放置有限数量在一张桌子上,让他们轮流使用。

 

    在美国,我常见到父母严肃地对吵闹的孩子说:“You can’t ask by harassing me.”,或“Use your words”之类的话。如果孩子为达目的而哭闹,他们可能会让孩子哭很长时间而不让步,坚决不允许孩子依靠困恼而得到同意。课堂上也如此。所以美国人的孩子从小学会讲道理。

 

    那要是如果孩子不守纪律怎么办?父母和老师会有更为有效的办法,比如没收心爱的玩具,不可以参加下一个活动,让违规的孩子在一旁静坐等等,小孩的自尊心可强了,这项惩罚特有效。在家里也一样。对于一些特别难改的坏习惯和严重错误,需要使用“非常手段”,比如打手或是打屁股之类,让孩子感到痛和认识到错误即可,家长们绝对不会在公共场所使用这样的办法。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人教师,教育从咿呀学语就开始了。孩子,说到底是以大人为榜样,所以父母和老师的以身作则往往比打骂更为有效。回国前,朋友带着孩子来机场送我。出门时气温较低,孩子就穿了地中海蓝色的小外套。中午天气渐渐热起来,朋友就叫孩子把外套脱了,孩子照办,她认真地说:“Thank you”。我想,这一句谢谢的意义在孩子以后的人生上一定很重要。

 

 

米雪博文(原文)

美国孩子不打不骂如何成材(2010-01-18 03:35:05)

来美国前,我就对美国人不打不骂,却能教育好孩子这一点很好奇。在美国,体罚、言语羞辱或其它手段,造成孩子身体或心理伤害,当事人要受法律惩罚,父母当然不能例外

成材,不仅仅指学业上的成就,应该包括广泛的含义:遵纪守法、诚实诚信、礼貌修养、团队精神、和身心健康等等。

最近瑞和可心陆续参加一些课程,让我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幼儿教育老师,以及更多家长。每个孩子不同,有些孩子天生就比较能自觉自理,可是我家几个调皮小子特费劲。教育幼儿对我来说是新课程,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些心得。

 

第一课:尊重他人。

在美国,个人及其财产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所以要教育孩子从小遵从规矩,不至于让一些坏习惯长大后害人害己。

孩子从会讲话开始,最重要学的是:“Please”、“Can I”、“May I”,想得到帮助或其他朋友的玩具、与别人一起玩,都需要征求别人的意见,对父母也是这样。

美国人对于外人的随意触碰会感到很不舒服,甚至认为是侵犯。所以小孩子也被教育不可以随意触碰别的小朋友,更不可以推挤别人,不礼貌和有伤别人的话语也是绝对禁止的。

未经许可,不能触动别人的东西。这一点可严格了,父母发现小孩有这倾向立刻严肃制止,“You can’t touch other people’s property !  而且会教孩子请求主人的许可:“Ask nicely.”久之,孩子就习惯了。父母和老师还不时提醒孩子咳嗽要掩住嘴,打喷嚏要掩鼻子,不得随地扔垃圾,做错事道歉。

 

第二课:谦让分享。

谦让和团队协作精神是美国人特别注重提倡的良好品格,这也需要从小培养。和其他小朋友共享玩具和游乐场所,“Share”和“Take turn”是老师和家长常提醒孩子的话。即使只有两个小朋友,也要排队轮流。

还有,在教室里,老师即使有多余的蜡笔,也不会都分发给小朋友们,而是有意放置有限数量在一张桌子上,让同学们轮流使用,学习分享。

 

第三课:哭闹无效。

以前孩子一哭,我就忙着满足他们的要求。可是老师提醒说,这样做孩子就习惯于用哭闹与你交流,而不是心平气和讲道理,在公共场所孩子也会这样闹,你很难堪的。

我常见到父母严肃地对吵闹的孩子说:“You can’t ask by harassing me.”,或“Use your words”之类的话。如果孩子为达目的而哭闹,他们可能会让孩子哭很长时间而不让步,坚决制止孩子使用这种方法。课堂上也是如此。所以美国人的孩子很少哭闹,他们从小学会讲道理。

 

第四课:坚持原则。

不打骂孩子,要纠正不良行为,培养好习惯,大人需要特别的智慧和耐心。比如要求小孩收拾地上的玩具,大家一起唱:“Clean UpClean Up Everybody, Everywhere”。小孩只有整理干净这一套玩具,才可以进行下一个节目。同时,离开座位时,也需要把椅子推回原来的位置。

如果孩子不守纪律咋办?父母和老师需要探索有效办法,如没收心爱玩具,不可以参加下一个活动。有的被“Time-out”,让违规者在一旁静坐,小孩的自尊心可强了,这项惩罚特有效。在家里如果不按要求做事,也可以做“Time-out”,呆在一个角落或房间里(当然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动静),几分钟后结束,认错了,还要求他们继续把事情做好

对于一些特别难改的坏习惯和严重错误,要使用“非常手段”了,比如打手打屁股,让孩子感到痛,但绝不可造成身心伤害,(不宜在公共场所使用)。当然,还要赏罚分明,如果孩子表现好或改正错误,得到的表扬也是特别夸大的,还有奖励措施。

幼小的孩子毕竟是以父母和老师为大的,如果我们坚持原则,他们终究要服从的。孩子从小,父母就树立威信,今后才不至于失控。

 

第五课:树立榜样。

教育从牙牙学语就开始了,孩子,说到底是以大人为榜样,所以父母和老师须以身作则。想象一下,粗鲁的大人如何带出有修养的孩子?

很少见到美国父母喝斥孩子,一位父亲叫2岁的孩子把外套脱了,孩子照办,他认真地说:“Thank you”。父母送孩子到学校,亲切地打招呼:“Have a nice day!”“ I love you!”这样的好话自然可以双向、多向传播。

虽然孩子的言行受到一定控制,但是他们并不呆板,比如3、4岁的孩子上课时,老师鼓励每个孩子参与发言,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美国人不打不骂,其实教育出的孩子十分守规矩,服从指令。他们在思想上比较自由,有很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但是言行举止有许多制约。

一些朋友带孩子回中国,国内的朋友评价说,美国的孩子挺憨的,也有评语说:“有绅士风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