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捷正在努力地学中文,他写的作文是“我家有爸爸,妈妈,弟弟妹妹和我”,我觉得很可爱也很遗憾。他刚到美国时,我也督促他复习中文,但主要注意力放在帮他补英文。后来,他也觉得中文太难,逐渐放弃了。他在中国完成小学二年级。
我曾试想,如果让他在中国多学几年,中文就不容易忘了。不过,我的朋友杰妮也有苦衷。她的女儿13岁来,中文很好,却不大愿说英文。查资料要上中文网,交的朋友都说中文。
一位英文老师对我们说,想学好英语,不要带着母语学,要用英英字典。可是对于母语已根深蒂固的人的确不易。我们可能读和写问题不大,听和说就难入流。我自己就是例子。查字义,只有翻了中英字典我才放心,考托福之类能得高分,对语法的研究比儿子深入,但发音标准,表达能力同他没法比。毕竟他从小在英文环境中长大。
是否有两全其美的办法,让孩子同时精通两种语言?一种设想是父母各精通一种,给孩子同样强度的语言培训,为孩子提供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还需要以这个孩子自愿学为必要条件。
大多数家长恐难做到。还是顺其自然吧。有语言天赋和勤奋的孩子自然有机会,否则逼也没用。
补充:
捷的故事说来话长,在国内时上学靠的是学校给每个单位的指标,所以孩子按年龄排队,捷其实是晚上学了,他出国那年才读完2年级。
来美国后,学校认为他的年龄要上4年级,只好上了。 学校没有指定捷要上哪个年级,只是建议说,孩子和比自己小的同学同班,可能有心理隔阂。我们觉得有道理。还有,当时看捷在数学可以跟上,所以就让他上4年级了。 4年级的英文和各科目已很深了,对于26个字母都不懂的捷,其难度可想而知了,数学文字题他也读不懂。
我忙于为他补英文,没有时间和精力顾及中文。当时的捷好可怜啊,不好再逼他了。由于中文学得少,又没有巩固和再学习,他逐渐放弃。不过,我们也有责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