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音乐剧《海上钢琴师》

(2025-08-19 09:51:21)
音乐剧《海上钢琴师》

系统不给我推各种夸夸文也就算了,我就当它是股烧炉灶弄出来的呛人烟尘,赶快开窗散掉就好。偏偏它还不依不饶,一个劲儿给我推送。我是哪里展示出自己对它的喜爱了?!

连张剧照图片都不想选了,就这张Vogue封面吧,太像我此时内心的镜像。

一看开篇我就发现自己买票的错误到底在哪儿:带着对电影的美好印象来期待这部音乐剧版。真不如在家里找原片再看一遍,不只花出去的时间被浪费了,更心疼不对等的票价。到底什么时候自己才能长记性,别再买中国当下的音乐剧票了?就不能忍上十年,等它进化好些再看?!

它居然还在开场字幕里写自己是原创剧!?那能不能注意一下台词的语序、词序?听上去就像1980年代外国电影翻译片的语文水平(甚至还是差的那种),更像老派引进话剧那种舞台腔极重的念白。音乐剧在英文语境里是流行文化,表达都很自然,极像日常对话。怎么挪到中文里就不能好好说话了呢?唱到歌词里当然没问题,但台词念白部分就太差强人意。而且,也不容易说出感情。谁能想到这部剧里,居然说得最清楚最有感情最像人说话的部分,居然是由一个孩子来完成的。看着同台的成人演员,我都替他们难为情。

唱的部分也很惨,而且因为篇幅多,听起来并不愉悦。最好听旋律最朗朗上口的,居然是莫顿出场的第一首歌,能让人不由自主跟着旋律和节奏走。剩下的,都是些什么奇怪的作曲?!很难找出一首好听的,更别提纯作为过场的唱段,那难听得。幸好这种部分也就2-3段,忍过去就完了。

要说演唱的水准,其实是说得过去的,两小时唱下来保持状态也很不容易。但重点是:没人用演唱来表达人物,而更多的是“我很会唱!”。拜托,是不是方向反了?!还有声音的搭配,比如一个开记者会的小段落,发布人为主,不同记者的男女声配合,但配合不是单纯的二重唱,是表达信息的传播和暗戳戳地扩散与煞有介事。但合唱的人恨不得自己的声音与发布人的主声音“并驾齐驱”甚至还有点“压过”。我们不是来听演唱会的,是来看戏的。所有的元素要是不为剧情服务,那就什么也不是。

至于舞蹈,真是崩溃,那么比比划划的也好意思叫舞蹈,力度、力道、弹性都没有,只有一把子力气。音乐剧系只学唱歌吗?Anyway,关键还是错在自己。没忍住。发脾气也是发给自己的。

对了,居然没想起谈剧情的问题。它有剧情吗?原电影的重点段落都没收拾明白,更别提莫名其妙歌词带出的新的人物情绪。对,都算不上剧情,只是情绪。经常让我疑惑的是:这段情绪怎么来的?TA想要干啥?... 多说已无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