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恶意》

(2025-07-12 17:34:14)
《恶意》

真不知道为什么,总被推好评,一个差评都没见到。这么一边倒... 专门用负面词语再搜几遍,依旧看不到差评。有点意思...

 小斐这次的表现不太令我满意。那个《天生一对》里形象美丽、演技灵动的姑娘,那个《李焕英》里同样美丽且温厚有爱的姑娘,不见了。片子里唯一爱她的地方,是女主牺牲自己吸引火力后的样子,人物似乎突然“活”了过来。让人一下子想到《黑天鹅》里女主破茧重生的段落,非常有冲击力。虽然她只是静静地站着,静静地和男主说话,但给人的感觉却非常鲜活很有生命力,颇有一种铁肩担道义的侠女风范。远比那个眼睛里充血的镜头有力量多了。后者吓人是吓人,但冲击力只来自造型不是来自眼神。眼里真的什么也没有:没有震惊,没有愤怒,没有平静,没有委屈,没有恐惧,什么也没有... 其实,无论她表现出什么我觉得都可以。但她真的在那一刻什么也没有,连傻掉都没有。于是,我傻掉了... 

故事的主题倒是明确,就像上学时学的课文:主题积极,中心思想明确,结尾还反复强调。但,就是这种“工整”却不太好看。也许,好学生多是无趣的人。前半部分写网暴的部分有种... 来个比喻:就是“时髦”与“时尚”的差别(嗯,有点绕,表达能力有限)。表现当下的东西确实紧追潮流,但也因追得太快容易有“飘”和“浅”的感觉,容易流于表面。最近看的人艺小剧场《一日顶流》也有这种问题。这当然和还身在其中、还被裹挟有关,无法或不容易跳出来,以更有高度和深度的角度去看待。如何能避免或减少浅的结果,可能很考验编剧的本事。

说回主题。其实断章取义的事真得很多,不管在什么时代。梁凤仪说,话出了口就不由你做主了。虽然可以倒逼人们尽量想周全并且表达精炼准确,但完全避免其实很难。更何况有人刻意为之,那就防不胜防。好比刚刚结束的《以法之名》。导演写的结语明显是说他在反思大家提出的各种问题,但就被说成明确“承认”罗列的内容是他自己的问题;而且把“选错人”这个很宽泛的表述直接剑指某个具体的演员身上。这是语文多不好... 

片中还有一个场景震撼到我:女主在出事后愣在教室里,全教室的学生都奋起指责她。那一刻真吓到我了,原因是:这满屋子都是大学生,不是文盲。按说是有自己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可就像丧失了理智,一起群情激奋地声讨女主,简直像着了魔!

很久以前有部电影,中间有个片段:一群人在舞厅跳迪斯科,突然关掉音乐,众人依旧重复着摇头晃脑的动作。那一刻,简直像置身在疯人院里... 幸好,这个段落只是一种设想,当恢复到现实状况时,学生们多少还算有点控制... 吓得人心惊。当时真想马上去看那本买了很久都没有看的《乌合之众》。

更有点难过的是:基本所有不理智、见风使舵的部分都是由喜人的演员出演的... 是有活了,可这活儿也... 代价太大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