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西行补记

(2025-07-06 15:43:12)
关西行补记

旅行回来有段时间,慢慢又有些小事浮现出来,补记一下:

- 和纸:不少以它为材料的帽子和包质感都很好,造型也松弛有型。唯一的担心是如何处理污渍,店员们对此都一脸歉意无能为力。虽然不会像小孩子那样弄得很脏,但万一出现,价格也不便宜,却处理不了,还挺可惜。另,在一家小型买手商场里(大概三两层楼,十来家精致的店铺),看到很有造型感的一次性纸杯和简约大方的一次性纸盘。猛一看还以为是瓷的,走近才看到环保材质的特有纹路。甚是惊喜。只可惜没包装盒,每样六只一个简单塑封。万一塞到行李箱里挤变形就很遗憾,只好拍照留存。

关西行补记

- 脱鞋:这事放日本这个环境来说,很合理;但真遇到,还是有点措手不及。毕竟去的日子不算冷,已经可以光脚穿鞋。猛一遇到要脱鞋的场景,光脚还是有点令人无措。再遇上脱完鞋还要去洗手间,就更犹豫要不要换公共脱鞋。不过,最后一家料理店给脱下来的鞋子专门烘一下的做法实在很赞,脚一踩进去心都暖了。
关西行补记

- 奈良酒店:网上的介绍很少。只有亲眼看到,那种精致、沉稳的历史感和看似平凡的奢侈才能被切实感受到。店内的艺术品和画作据说上百,一些可在公区看到;不起眼的大堂通二楼的楼梯扶手,居然用一整根木头做成,不说长度,单就看直接做出拐弯所暗示的木材粗壮,也已令人咋舌,更别提扶手上坐了有名的陶瓷烧装饰。风格虽然不是我的偏好,但不代表人家不是奢侈品。公区还会摆放不同花艺流派的插花作品,每日更换... 等人的时候正好可以四处拍拍照。晚间回来,还可以约着朋友们坐在不大的宴会厅前区聊天,背后就是一整面放着漂亮瓷器的展示柜(据说都是为了接待以前的贵宾特制的,每来一位就制作一批,用完就收起来...)。没人来打扰,我们也不会喧哗,很有种在自家客厅聊天的私密和随意。因为是早期接待皇室和贵宾的酒店,感觉就像老的和平饭店、利顺德饭店那种,有种公馆式的低调奢华。哪怕有上百年历史的、微微变形的老式玻璃窗,不同造型的日洋结合风吊灯,有图案造型的暖气片,都让人有逛博物馆的感觉。它的被子也是少见的棉被,而不是常见的羽绒被,有种盖自家惯常使用过的被子的亲肤感。
关西行补记

一楼尽头的餐厅也是每天开早餐的地方。长长一块区域进深不大,但也因此即使不靠窗坐也可以很容易地看到窗外美景。特别是随着日光发生变化的树影与远山,永远给人不一样的感受:傍晚的慢慢归于沉寂(很欧式小镇的感觉),清晨的清新喜悦(很东方的隐逸山区感觉),好像看到的不是同一片山林与树影。早餐时化好淡妆、穿好套装的老爷爷老奶奶也像年轻人一样、上好菜先拍照,他们颤颤巍巍、但还坚持用很沉的“老式”相机的样子,甚是有趣。

从酒店出来下一小段石阶就到河边,顺着水流再穿过小巷,居然十几分钟就能步行到有名的中川正七商店。不过这家商店在网上的图片足够多,去了,也没有新东西。早知道图片那么全,也就不惦记着走一遭了。出来不远,有些累了,拐进一家小店歇脚。没想到店员妹妹居然为我点的甜点装饰了一下盘子,惊到!一般也就直接把甜点放到盘子里就完了。还挺让人受用,又没多花钱,甜点的价格也正常...
关西行补记

- 花式图案:很多地方都能看到碎花图案,除了服装上配饰上,连洗手盆入水口的盖子也有。最喜欢酒店房间里放的手工折纸,不同房间的折纸图案都不一样,连电梯间都有。很喜欢这种小小的缤纷,很有人的亲近感。
关西行补记

- 木头:关西的山多树也多,寺庙里的造像通常都是木质,非常因地制宜。且粗重的木头没有影响雕功,造像的栩栩如生就是好手艺的明证。但很奇怪,他们修建或重建庙宇时却要进口木材,而且一些寺庙没有重修的理由也是进不到足够粗的木头。这是舍不得用自己的木头?... 去之前看到有攻略说,它们的筷子都是用自己的木头做的,还有点骄傲感。本以为就地取材一定做工精良又价格便宜,没想到商店里出售的筷子动辄人民币几百元,而且是一对一对地卖。大概比较便宜的,只有无印良品五双一套的筷子,只需要人民币几十元。再看日常简餐用的筷子,就粗糙得有点入不了眼了 ...

- 可爱的文化:通过旅行了解到日本这个民族算是个多神的民族,什么东西都能配出个神或精灵。看着商店门前各种可爱的卡通造型,一下就释然为什么他们会出卡哇伊的二次元文化。

- 佛法僧:药师寺难得一见的壁画终于让我对法有了点认识。以前总把它和佛连在一起,认为它俩就该合体。这次才知道法(法门)是佛与僧中间的东西,代指修习的各种途径:画画是,诵经是,劳作是,冥想是... 什么都可以是!...

- 左手走:因为很想见识一下当地人的早高峰,酒店就在地铁枢纽的楼上,于是一大早下到地下商业街里。真是颇为壮观,加上通道不算太宽,房顶也不是很高,越发显得人多。本以为自己已经靠边走了,却发现怎么还是老和人家撞到... 突然意识到:人家是靠左走!怪不得觉得人家看我的眼神怪怪的... 赶快变道。要说这地下枢纽修的也算相当好,只要掌握它的设计逻辑以及大概知道路面一些标志性商场的方位,都能从地下找到合适的出口直接进入到商场里,完全不受天气影响,也不绕路,都是直线切过去。顺着它还能找到机场大巴所在的楼宇,即使拖着行李也不用搬上搬下,哪里都有扶梯,非常方便。于是我一边逛街一边找到大巴站买好票,再一路逛回来取行李,顺顺当当就去了机场,什么也没耽搁,费用也不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一堂讲座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