绮梦

最近追《九重紫》还算追得紧,但也会不由自主冒出疑问:为什么一部不太禁得起推敲情节和演绎细节的剧,却让我追了下去?比如:窦昭在院子里正苦恼婚约的事,宋墨那么大的脚步声都走到她面前了,她还要做了个刚刚才听见的反应动作。就....
很让人傻眼。要不让后期的人背背锅?这种情况下还加脚步声
...这种桥段,在这部剧里并不在少数。可我怎么居然还惦记着每天的更新?明明都听到心里说“先别管这个”、“先别管那个”,还继续看....
不该先想想到底要管什么?这,不合理呀 .... 问题困扰了几天,终于让我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了。
年轻时,都有个作家梦,看几本言情小说就觉得自己也可动手。这种简单的类型都不动,那别的类型更不可能。小伙伴里有手快的,早兴冲冲把大作拿到人前示众。如果不是我脸皮薄,估计也早有白纸黑字为凭了。没落笔还因为懒,不如在脑子里演来得快。想到哪里,演到哪里;想到谁合适,就让TA当我的男女主;谁去推敲来龙去脉,都是片段;太需要常识了,那就换个不太需要的....
简直成了让人不亦乐乎的游戏。
这剧就很像这个。以前看《新概念》里有篇介绍好莱坞电影的文章,说它们通常不讲究背景的合理、故事的真实,只关注细节的真实与精细,这样才能“牵”着观众走,因为观众已身处它们经由细节编织的梦境。谁的梦是用合理、合逻辑来形容的?梦里全是细节和心情。我还记得,自己做梦时遇到场景、故事、人物跳跃的时候,就直接自己在梦里找补和合理化
....
谁能想到现在的剧,竟真的成了绮年玉梦...
不爱看古偶很久了,无非故事幼稚,演绎表面。稍微好点的,一定是剧组各工种都下了些功夫。即使数据上可能已是大剧、爆剧,也不过30上下的数字。可见,蹿红、被考古,真是玄学。...
只是,这些活生生的演员,播出时被观众人戏难分的演员,结束后也就被角色“穿膛”而过。TA们那么美、那么好...
前一篇:《破地狱》
后一篇:南池子美术馆-點戏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