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显微镜下的大明-丝绢案》


这次的海报设计得很好,加之若昀当时网剧的优良品质,马上买票去看戏。
没想到开场前宣读的观剧规则居然提到:时长有点长。稍感意外,一般小剧场也就一个半小时左右,它为什么会长?....
及至看下来,虽然两个年轻演员的表演堪堪合格,但以他们的年龄和现如今看得不少所谓成熟大剧们的表现,觉得必须要予以鼓励。扪心自问,这鼓励给得可一点不勉强,完全带着热切的期待和未来可能会看到好剧、好表演的“摩拳擦掌”。更试想,如果这个剧本和表演再好好打磨一年半载,那可能很不错呢。就像今年看到人艺小剧场的《酒店轶事》那样。
首先剧本改编得不错,把众多人物和事件都调整到只用他俩口说就足够的程度,别看演员没那么多,故事该有的丰富度一点没减。可见,是很好裁量和组装过所有素材。在剧本没有大瑕疵的基础上,两个看起来极为年轻的演员演得也有板有眼。虽然有些地方的节奏、动作还不够精炼,显得拖沓、弱化了精彩度,但那也不完全是演员的问题,导演也该一起检讨。谢幕时导演出来,好典型一I人,年纪也不大。好年轻的团队。这么一看,更觉得结果远超出这个团队让人以为会表现的水准。鼓掌。
BTW。有点吃惊的是,他们不是繁星的演员,而是北电的。难不成北电要出一个自己的话剧品牌?....
那也蛮好,可以试图突破一下北电学生向来给人感觉形象出彩有余、技术功底不足的标签。
两个小伙子都在关键段落 - 不说感动观众吧 -
把自己感动得肉眼可见。但我无法轻易嘲笑他俩,因为至少,他们对作品和人物的态度都很端正诚恳。两个角色中知县的难度更高些,毕竟帅嘉谟就算只演出一根筋也算合格,但知县不是这样。一个大半篇幅都让人讨厌的官场混子,能在最后慷慨陈词、热血激昂地帮助帅嘉谟向上申诉,肯定不只是“混”。他的混应该有被环境“规束”的无望和无力,而且,他就算帮了帅嘉谟,也未必没有“世俗”的私心:在官场混“老”了的人,政治嗅觉总是敏感些,投机的心理总是充足的,万一就此搭上首府居正大人的车,那也该轮到他再上一层了吧。成了,总有人念他的好;不成,他还能少了自救的“说辞”,那也太小看他了。所以,这中间种种的复杂和百转千回的铺垫肯定少不了。少了,就会像现在这样,不知道他那情绪是怎么如直升机一般原地起飞的。
再近一步,帅嘉谟也不是我们以为的单纯学傻了的“学霸”。他心里也有澎湃的情感,也有自己的“小九九”,只是他用了纯技术人员的犟与拙覆盖在这些浓烈情感和复杂心思之上,有点装傻充楞,也有点真的傻里傻气,但底里是中二、热血、自负又追求公平与正义的人,否则他就不可能有自己的那段激越独白。
若能把节奏上拖沓的部分去掉,在这些需要铺垫的地方着重一些,两个小时的时长利用率会高很多。
p.s.
这出剧终于促成我买小说来看。真是好看,上一次被作者的逻辑打动还是备考《资本论》的时候,咋能那么严密呢,都严密出美感了。这一次作者的严密让我顿时产生一种要做PPT的感觉,真是理工人呀,感觉唯有此,才能把故事线索和推理讲明白,否则,不熟谙剧情的人一定会听得一头雾水。看网剧时就是这感受!
前一篇:三分钟里的叶祖新
后一篇:人艺小剧场《霸王别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