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条》


又一部不像春节档的电影。不过,倒不算烂片,不差劲,主要是尾巴是个豹尾。
雷佳音演得很出色,相比他经常只演几分钟好戏的以往,这次给他的角色设定是能演不少好戏的一部戏。就是,大哥这是彻底不准备好好收拾自己的外形了?就准备一直这么接地气的胖乎乎下去啦?要不是看了《热辣滚烫》,看到大哥中间因为练拳真肌肉紧实了不少,小腿线条特别好看,感觉还有当偶像的潜质,真是一点都找不到他形象上的魅力点了。总怀想当年的《黄金大劫案》,也是帅哥一枚呀,形象演技双双在线.......
顺道说一嘴,他在《滚烫》里的形象,从一般到帅再到颓唐发虚,真挺贴合角色变化。最后看到虚得都有点浮囊的他,真觉得女主没在他这棵树上吊死太对了。
说回这部《第二十条》。雷佳音的形象就是个正常的中年人形象,幸好小肚子没突出的太厉害,否则就油腻了。映射到他的人物,就算“成熟”了也还有内心那点火苗。突然想到,看片子的中间,曾冒出的那个想法:这还挺像一部升级版的《人到中年》
-
上有老下有小,工作生活都要他努力应对,绝对一幅蜡烛两头烧的狼狈和疲惫。让人看着心疼。就这么个人,最后能挺身而出挑战习惯判例的举动,真是不易。当然有理想的成分,但也太让人想成为这样的理想人物了。
我们都知道不少类似二十条这样模棱两可的规则或规矩,经历过应对它们的无力,多希望有个超级英雄能帮我顶起这看似要塌的天。习惯这东西太强势了,坏家伙们也太凶了,太无所不能了,对付不了呀,我们简直像在拳击台上没有还手之力的贾玲。可越想躲越被逼到死角,最终,能把韩明这样已经够”人情练达“的普通人都逼着站出来的,可见是真到了不得不应战、躲无可躲的境地了。
于和伟那个角色最开始呈现的是一种官的常规状态 -
特别”公平“,特别没有倾向性。可最后的鼓掌突然让我觉得这个人物也许有自己的主张,只是多年的生活和工作经验让他收起了这些,因为只有这样,存活的几率和可腾挪的余地才大。说起来,都是成年人的辛酸。他可能也在等这样一个契机,等韩明这样一个更普通的人站出来然后才好推进。我不认为他是要把韩明当枪使(也许这源于我对于和伟本人的喜爱,不愿把任何负面想法放到他演的人物身上),而是任何事都少不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奔赴。好悬,若没那一鼓掌,我肯定会从对人物的失望上升到对于老师本人的失望。:-P
怪他为什么接这么个”坏“角色。
好多人 -
就像那个不断在听证会上质询的女士的样子,你若直接反对她代表的那股声音根本不可能,谁让她占据了那个位置,你对抗也对抗不了,绕也绕不过去。只能在心里骂,若没那桌牌加持,你算什么东西,就会坐在吹着空调的屋里学术讨论他人的人生,简直是披着理性外衣的冷血变态。这次若不是几条命放在那里,可能她和她代表的那股声音还能得逞。所以,韩明最后的那段总结陈词让人听着非常解气。不过,我得顺道感谢编剧,总结和提炼的本事真强,突然觉得自己的语言能力和语文水平太次,话说不到位。笨死!
自己还能骂,那死去了的几条命却也回不来了。谁愿意做那几条命呢?.......
p.s.
刚看到个小视频,拍观众现场观影的反应,是看司机骑车在路上飞驰最后被撞死的那段。真不知这段有什么好笑的。是韩明夫妇扯着脖子喊他的样子好笑?这种为了所谓的成熟让人放弃的东西好笑吗。是司机的执拗好笑?他见义勇为却因防卫被认定为过当而被判刑入狱三年,家人也受了很大牵连,这不该是令人唏嘘的吗。怎么感觉这些观众也挺有点没心没肺的呢
......
很想知道TA们看到司机被突然撞死、吓得以手掩口时,心里做何感想。会不会暗自问自己一句:刚才到底好笑在哪里.......。
p.s. 2
马丽的开片展现了一个真正的好演员的样子,让人忍不住心里夸她:真是被喜剧形象耽误了的好演员呀。可惜,后面越演越回去,又把戏演成了纯搞笑的小品样式。后面吵架的戏太过了,显得闹腾,节奏也给拖得有点无聊。如果不是结尾给收回来了,这出戏就没法看了。
前一篇:《热辣滚烫》:自由
后一篇:《红毯先生》:好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