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铜驼柳》:真的是一部需要好好孵化的作品

(2023-08-10 15:23:10)
《铜驼柳》:真的是一部需要好好孵化的作品

我想自己可能进入了一个误区,以为能售票面世的作品是达到基准线的,在此之上,才是谈好不好看的事。但这部卖了正常小剧场票价的作品,除了海报文案非常合格,引人入胜,成功激发了我的好奇和兴趣,作品本身真的....... 不能说烂,这个字是连态度都彻底否定的,我觉得它只是太太太太稚嫩,主创的态度绝对是认真的、有想法的。

要说故事和作者大概想表达的点(我揣测的),应该是挺有趣的,能做个不错的作品,但本子实在弱了些。因为文字的不扎实,在形式上的创新也没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似是故意分散观众注意力、有点“那我再搭点儿啥吧,您就别那么计较”了的感觉。一开始不用特意跳进跳出介绍人物的舞台设计,团队做得很足,甚至有了点浪费时间、拖了节奏的感觉;到真该采取这种漫画对话框形式的时候,比如:一个“怪异”人物造型出现的时候,也就是老朱的年轻版,居然是靠观众自己悟的!?我专门搜了一下网上关于这部戏的一些创作采访,发现一篇人物志写得很好,很清楚,很有激情,简直可以把那些文字直接化成人物的对话或是独白,不仅不用观众费不需要费的精力猜或悟,还可以更聚焦和沉浸在核心内容里,充分引起内心共鸣和思考。文字功夫不差呀,情感也充沛呀,怎么没用在剧本里呢?多匪夷所思!

按说这部戏本轮北京站的演出时机非常巧,正赶上《长安三万里》的上映热潮,李白的人生经历和剧里的老朱有点或深或浅的关系,正好可以和人物晚景的落魄纠结彼此呼应和延展,很有些实验对照组的架势。但,剧本完全没有任何...... 当然不是让编剧抄袭,只是觉得,......... 其实,我也不知道想让作者干啥,就觉得浪费了。

谢幕时看到一个有点怯生生又兴奋的女孩上台,才知道是作者。觉得她真该不好意思登台。这话重了。就是,很希望,她能回去好好“收拾”一下剧本,把旁枝侧叶大力修剪掉。

本子弱,演员们的表演也不能弥补台本的不足。就不提细腻和层次的问题吧,单单只是说出台词,大部分都是一种速率,一种“间隔”,很少抑扬顿挫(不是指那种舞台腔的表象),导致不少时候每个字都听到了,但就是不知道它们串在一起是什么意思 ......... 还有一个比较让人分神的,是年轻时老朱的裸身造型,太一言难尽了。我觉得要是非不介意弥勒佛那种上身造型,也要胖到一定水准才好看;半胖不胖,还让头顶灯光搞出两块前部阴影...... 实在缺乏美感。突然想到,这不是为了采用如花的造型吧!?那真的不在我的偏好里。不过,人家如花在电影里的出场可没有这么大篇幅,这比例不对劲,就更令人觉得难看了。其实,那个演员的底子明显比其他人好,包括声音本身的功底。对了,还有老朱穿在深红色大袍里的白色大短裤,穿了大半场,特别让人跳戏,我一直等着它发挥作用或被提到,结果,完全没有。其实,完全可以用黑色连裤袜,需要穿睡裤时,一套就好了呀。唉............ 

最后,是不是该有什么机构监管一下舞台剧的“出厂或下线”,或是建立“试演”的机制。当然,也许有准许演出的机制,只是我一个外行不知道。毕竟作为收费作品,它也是个商品,总不好太......是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