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


我是怎么把这本书放到清单里的,已经想不起来了。但可以肯定的事,一定是看了很有趣的介绍,否则,这粉粉嫩嫩、孩子气十足的幼稚封面,断然不会让我停驻目光一秒时光。嗯,偏好block了我。
觉得一定要写点什么,是因为喜马拉雅这本书录得太好了:两个女声真的以聊天的方式读出文字,且读的语气中带着种浓浓的、生活化的自然,如同在听两个老友闲聊。对了,上野老师应该也是个心理学家吧,她的不少问题都是透过对对方言谈的一点点信息进行揣测,得到证实,再继续延展或引出自己的内容。这种一波接一波、绵绵推进话题的方式,特别有种山间泉水的清澈和醇美。也很像看简历,看着照片和经历,推测这个人的背景和个性,再通过提问进行验证或调整。啊,也许是这种方式引起了我的共鸣,才觉得越发有意思。
虽然我是听众,但好似就坐在她俩身旁,围着一张小小的圆桌,即使这参与只在心里插嘴,但丝毫不影响我的感受。而且,也让自己多嘴的毛病“合适”地收敛起来。感觉很不错呢。所以我觉得,该把自己买来的DIY手工也拿出来,一边听,一边做,应该更有氛围吧。
只是刚刚开始听第一部分,已经让我有这么好的感受,很期待后面的部分。
关于第一部分,是母女关系的话题。记得看目录的时候这一部分并没引起我的兴趣,还有一种“没啥好看的,可以跳过去”的想法。没想到上野老师居然从娓娓道来婴儿潮那个时代的一些历史背景开始,慢慢推进。即使两国情况不尽相同,但大时代的背景和相近的文化传承还是让我沉下心听进去,并且内心得到一种比知道“多年媳妇熬成婆”更释然的理解。进一步想到自己讨厌的那些人,TA们大概也是这样吧,因为陷在和上一代的“争斗中”,又无法改变什么,或是只能改变什么,而慢慢成了被我讨厌的人。可是,我为什么要这么理解TA们呢?这种理解会不会让我面对TA们的时候更有所谓的“妇人之仁”?我认真想了想,非常认真地想了想,觉得好像还是前者让自己内心更舒服,更会去积极想和TA们接触的方式。结论已呼之欲出,谁不想要那么更不费力、更不心累的方式呢。
喜欢这本书。在清单上,已经把它的起始评分打到了4分。目前的问题是:到底是回去重听一遍第一部分 -
毕竟听的时候有被其他事情打断过 - 还是迫不及待地进入第二部分........
前一篇:古琴、爵士、free-style
后一篇:天,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