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岁,我辞职了


有时候,很奇妙,是吧,这本书就这么忽地跳入我的喜马拉雅推荐目录。最近被推荐又成功引起我兴趣的书还真不少,从这个角度看,我喜欢算法。
书的写作风格非常日本,至少从我看过的有限日本作家写的书籍来看,非常日本。虽然和稻盛和夫或柳井正那样的管理者写作风格不同,后者即使行文非常富有禅意但还是很有企业家的决断和坚定。但前者通常的风格就是那种絮絮地、诉说的方式。很容易在阅读的开始觉得亲切,但中间过于平淡容易让人放弃,直到结尾似被敲了晨钟暮鼓般突然在心里“哦”了一下。
这本书我听了一半了。要感谢读书的姑娘,读的方式有点随意(心里真是羡慕她既能读到如此可爱的书籍,又可以赚到钱,这可是我的期待呀!),两种平实叠加,令人非常踏实,和书的风格非常相配。
必须承认,读它的前提是期待给我启示或是“啊,我就是这么想的”。但听下来我发现这种情况并不太多见,真的是不同环境里成长出来的人非常不同。本来我想这姐姐怎么连这个也不知道,那个也不晓得,怎么原来是这样行事的吗,那就难怪她会.......
是的,这种想法随处可见。怪了,如此不同的人,不太被我认可生活方式的作者,我还在继续听着她的作品。
我自己也有点奇怪自己的“反差”。但,有些她在准备辞职和辞职后的一些领悟,我感觉“是的,就该是这样的”或是“这早该被发现呀”。多么怪的读者心里。但是,还是但是,我发现自己没有看不起她,倒有点庆幸自己早就知道了某些东西。当然,这种庆幸也并没有让我有什么优越感。
这种非常复杂的阅读体验,在心里不断和作者同意或不同意的过程非常有趣。故事,我想,我还是一定会读完的,有些部分我已经开始倒回去听第二遍了,比如她的公司改革会片段。不过,也许是日本人说话的方式,有时候觉得他们的前半句特别有哲理感,后半句却突然没了或是转了方向,怎么有点前言不搭后语的。羽生说话也有这样的情况,害的我太想去学日语,太想跨过翻译自己去了解作者到底说了啥。
anyway, 有趣的书,会好好听完它。
前一篇:平凡的小画
后一篇:自信InTerms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