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伪装者》随评之九(第24-25集)

(2015-09-15 17:37:11)
标签:

娱乐

电视剧伪装者

侯鸿亮

胡歌

靳东

分类: 影视评论

《伪装者》随评之九(第24-25集)

伪装,对于明家兄弟,尤其是对于明楼来说,始终都是“外”和“内”的双重煎熬。从行为层面看,对外,他要在日本特高科和76号的特务们面前伪装、他要在军统的“战友”们面前伪装;对内,则为了必得遵守的组织纪律、为了确保万无一失的自我安全和组织安全,他要在情绪化的大姐和至今仍身属不同阵营的小弟面前伪装。从精神和心理层面看,对外,这个永远风流倜傥、沉稳如山、成竹在胸、Hold住世界的明长官,内心坚硬和强大到一切的苦、一切的痛、一切的伤都能独自去舔、独自去承受、独自去化解;对内,谁又知道这般如上帝般地去算计和算计过程中一切的心计、虚伪、“自私、坚硬,连他自己都心生恐惧、厌恶和厌倦吗?但是他又必得克服这样的恐惧、厌恶和厌倦的情绪,因为他追求的信仰、他背负的使命要求他必需扮演好这样一个角色——以精确缜密的策划,调动他能调动的资源,掌控全局,杀敌之必杀。因此,明楼,作为谍战片中的又一个“伪装者”,他必定会为荧屏再一次留下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光影纪念,因为他为自己而设下的伪装,无论是在敌人前、亲人前,还是在战友前,都成了深入骨髓的一种习惯,成了他生命的一种底色,也许伪装过后,他,早已不复是原来的他!

 

也于是,围绕着伪装,编剧的着墨就始终有两个不同的方向。一个方向是面对着特高科和76号特务们,保护好伪装;另一个方向则是因为姐弟、兄弟之间情义之深重,也是为了最终的殊途同归,在姐弟亲人之间一层层地抖落伪装。而当这两个方向的笔墨在同一个事件上碰撞时,激起的能量足以惊涛裂岸,乱石穿云。而这正是23-24集连环计的情节段落魅力之所在!也许光从情节的逻辑链上看,这个连环计还是有逻辑漏洞的,哪怕张老师已主动地以“南田极自负来打补丁,但纵观《伪装者》在故事逻辑方面的表现,看来在坑挖开的情况下,如何填好坑,实是张勇老师应该进一步好好研究的功课,如果她真的希望未来能打造出最一流的谍战作品的话。但是,就在这般极其流畅的镜头和叙事中,故事情节的压力曲线与故事情感的压力曲线形成了双高潮,因此,连环计这一情节段落中蕴含戏剧冲突的烈度和爆发出来的戏剧张力的强度,却足以汇成一股摧枯拉朽式的力量,冲过观众情感的堤坝,一切的失陷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而聪明的编导们一定是懂得如何照顾观众的情绪的,因为在影视审美的环节中,观众的心理和情绪的满足始终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而在明楼对明台一路的打压之下,尤其是如此极端的一个哥哥命令弟弟杀死哥哥的狠招之后,明小少爷的那场逆袭,何尝不是我等电视机前的看客们期待已久、甚合吾意的“报仇啊!虽然隔着荧屏的距离,我还真是没办法给明台递板凳、传花瓶,但却并不妨碍我们在荧屏外头为小少爷摇旗呐喊。而阿诚的可爱,就是他始终都是我们的自己人,你瞧瞧,当明台小少爷拔出手枪指着大哥时,他和我们一样的心急,急切地拔枪维护,就是怕那小子被愤怒冲昏头脑,我们怎么舍得让明长官受到伤害啊?但一旦明少爷那一枪开过,他就懂得最危险的时刻已经过去,别看那哥俩恨不得把房子都拆了的意思,却属于荷尔蒙过剩急需发泄,既然想劝都插不上手,那还不如坐壁上观。于是,明诚,明明该是个剧中人,却偏偏让我等觉得那就是我们安插在戏内的同盟。咬着苹果、袖着手,脸上的表情更是对这场武术散打比赛无声无言的哑剧式现场解说点评,无一处不和观众的情绪呼应,无一处不正巧刺激在观众的笑点上。又或者“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其实戏中的阿诚也和明台一样、和我们一样,急切地需要在这样一种宣泄中释放长久以来的压抑吧。

 

从煮饭,到谁出钱,反正编剧的哏是层出不穷啊,乐呵呵地看着特工之家一秒钟变成逗比之家。在明楼装腔作势地以“这面做的真难吃”逃避,在阿诚越有钱越抠门总结点评,在明台小少爷嘟起嘴连连点头附和中又卖了回萌时,笑点再一次被触发。自2009年的一双小眼睛和一个大嘴巴之后,看谍战剧能看得这么欢乐的,大概也只此一家了!

 

但明楼,你就装吧!谈论回不去港大,前一句可以留在我身边明明泄露了太多的关心,后一句恶狠狠的我替大姐看着你!马上调回楼台模式;向阿诚做出噤声的手势,让他再多睡会,以及那俯身轻轻替他掖好被角的动作,明明流露出了太多太多的爱和温情,但一见弟弟醒来后,那也不能睡在这里,再着了凉,立即扮回一副严厉“牢头模样。这张伪装的面具,明楼竟时时刻刻地拽在手里,只要他有理智、能控制,真情流露最多也就只是一瞬,转眼之间他就又戴了假面。但无论明楼的内心有多强大,他也终非草木,焉能无情如铁石?他也有来不及马上变脸的时候啊,就在那一场全武行上演完毕,在兄弟吐露着自己的委屈之时,那升腾而起的怒气,竟全是为了小弟辜负了自己和大姐对他的在乎。 “你有没有想过大姐的感受?她从小把你养大,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流言蜚语,责问的话语中有多少压抑已久的深情在翻涌;在他拔高了声音吼出的那句她到现在都没有成家!里,又有多少的愧疚、多少的自责、多少的心痛!他就这样狠狠地望着小弟,沉声责问“你对得起这个家吗?”,微微颤抖的嗓音里,那冲开心闸的情感,如脱缰的野马,在他使出全身的力气都无法全部控制的那一刻,隆隆地席卷过明台和明诚的心,也席卷过观众们的心。我真是没有想到,戏播到现在,一直选择将沉稳收敛的表演方法,打造成演绎明楼的表演风格的主基调的靳东,却在这一刻让我看到了银瓶乍破的爆发力和冲击力!

 

而我曾经无数次地说过,最考校一个演员表演功力的,有时候反而不在那些重头戏的情景段落里,而是在贯穿全剧的那些细节中、甚至是在那些“背景”时刻。因为重头戏,每一个演员都会认真对待、认真梳理、拿出十二分的关注和劲道来演。但是在那些不经意的、很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在他完全处于一场戏的陪衬地位时,真是把自己当成布景,还是依然沉浸在剧情和人物的环境中,演员的投入度、状态和情绪的保持度、表达的技巧,明眼人是一目了然的。而之所以在开篇就说,王凯好到让我跌眼镜,恰恰就是因为王凯在那些陪衬和“布景”时刻,浑身都是戏、浑身都有点,但这戏和这点,又恰恰控制在不僭越的位置上。就比如这一刻,明台伸手问大哥要钱,在回应了明楼一个“你别看我,我不知道”的眼神之后,戏,在明台和明楼之间发展,阿诚其实退到了旁观的位置。但这个旁观者,瞄着明楼掏钱包,就在微一蹙眉、嘴角微微向上一提中,那份果不其然、不屑和好笑,明显是又一次对越有钱越抠门下了个注脚。而当明楼在明台钱不够不收手的坚持里,又从皮夹抽出了一叠时,那在哥俩身上轮流转了个圈的眼波,那嘴角溢出的了然又释然的笑意,把这明家兄弟间,时不时上演的这些逗比戏码流淌成荧屏外一室的欢乐和一室的温馨!

(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