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就在至情至性至真处——有关钟汉良之乔帮主(三)

标签:
金庸新天龙八部娱乐钟汉良 |
分类: 影视评论 |
我知道,其实我这一摆开了写长篇论文的架势,保不定就有无数钟小哇的粉丝,在那里骂我也忒啰嗦,何不直接切入正题?但无奈积习作祟,让我能动了码字兴趣的前提,就是对作品有感。不然任你演员把这戏演成个人表演精华写真集,哪怕全民奉你为男神,我在此也只有“恭喜”,但估计却很难再“锦”上添花了。因为我也较真,总认为出任烂剧、奇葩剧、雷剧的救星,得益的无非是那些无良无品的制作方,此风助长,最终受害的是观众、甚至是演员自己。而钟汉良显然早已过了为满足数量而饥不择食的时期,长青树,固然可喜可贺,但人,即便是男神,又岂能真个永葆长青?银幕上的黄金时期终究也只能是极为珍贵的一个阶段而已。而自我价值也不仅仅体现在每集片酬的标价之上,它更应该体现在每一次选择里所蕴含的更广泛的追求,比如质量、比如自我超越、比如尊严、比如情怀和责任。
好吧,言归正传。2013版的《天龙八部》在自我宣传上就定义为尊重新修版的一次改编,但绝大部分观众不出于做学问的目的,估计也是很难分得清何为新修版,它与之前版本相比又有哪些不同。如果是第一次接触《天龙八部》,又或者之前只接触过几版电视剧,却从未读过小说的,反而更好说些。但最大的一群反对指责和诟病的观众,除开造型特技后期等缘由,从他们批判的言辞中不难看出,他们记忆中的《天龙八部》其实都是金庸第二版(在国内影响极为广泛的三联版就是这个版本)。于是,客观上说,13版《天龙八部》,在其依赖的改编基础——新修版小说,并不能深入人心之际,冒然作为改编的蓝本,有点弄巧成拙,几乎还未出世就已经顶了个天大的“冤”的帽子,因为如果大家连参照物都是错的,那得失优劣、天神还是天雷的评判标准又从何而来呢?
笔者其实也是痴人一枚,可以不为做学问的目的,仅因一己对《天龙八部》的一份痴爱,而细细比较过二个版本的差别。在此为能争得更多同好的共鸣,也为了尽我之能客观中肯地将钟小哇付出了极大心血的这部《天龙八部》漂漂白,因此,将这修订版(二版)和新修版(三版)的区别归纳总结,罗列如下。
1)新修版最常见的修订绝大部分于细微处,主要是勘误(包括之前写作疏漏和知识类、地名类、年表类错误的纠正)以及作品系统性上的一些调整。比如,杏子林那一章节,二版的环境描写明明写江南杏花,但到了段誉和王语嫣离开时,环境描写竟成一大片桑树林,在三版中金老就把桑树林改成了杏林;又比如根据作品表现的时间顺序,《天龙》北宋,《射雕》南宋,同样丐帮的武功绝学打狗棒法和降龙十八掌,自然得由《天龙》直传到《射雕》。但雁门关下萧峰自杀成仁,丐帮秘技岂非成了绝学?且它本是由丐帮帮主代代亲授的,单部《天龙》看,它并非漏洞,但从金庸作品系列看则就有了破绽,因此金庸在三版群雄救出被困大辽的萧峰后,补写了一段萧峰授技于虚竹,并要虚竹日后再传授给丐帮选定的帮主。有意思的是,在这一段表面看似仅为补漏洞的文字里,金庸却蕴含深意,非排雷高手,估计也未必能细察的。第一个雷,埋在明面上,佩服的是金庸于线索布局之精细严谨。原来金大侠是一定要借萧峰和虚竹之口说出这套掌法“有余不尽”,亢龙有悔“击敌三分,留力七分”的武功精要,又是暗合佛法和道学之精要的,因此一早就草蛇灰线,将降龙十八掌写成降龙二十八章,只留待此处乔峰删繁就简改成降龙十八掌。第二雷则埋在暗处,它是伏笔,也是暗示,暗指萧峰在传授虚竹武功时其实已对“死”有了心理准备。因为形势紧急,前途吉凶未卜,更何况宋非他家乡,而契丹也无他立足之地,赴死的决心怕早就潜意识蛰伏在心里,只是群雄尚未脱险,宋辽之间眼见就有一场杀伐,死,也得等一个合适的时机罢了。不然若没有这般的赴死的心理准备,丐帮既已与他修好,留待合适时机合适人选再传回武功岂非顺理成章?既简单又避免丐帮武功秘技外传。而这样微妙的暗示,在这最后的五十章竟有两处,另一处就在雁门关他父亲留字的绝壁旁、阿朱突然现身的那棵花树边,眼见物是人非“一时间伤心欲绝,浑忘身外之事”。
2)段誉爱情线上的变化。三版中段誉不再和王语嫣牵手,金庸为他安排了木婉清、钟灵和晓蕾三个老婆(其中有关王语嫣部分的重大修改将另列一条详述),王语嫣和阿紫因段正淳的关系则被他视作妹子,除此之外,他还有梅兰竹菊四位郡主妹妹,更有一个虽没给任何名分、但却念念牵挂的“小妹子”阿碧。金庸在段誉爱情线上的修改,却也招来一片责难之声。殊不知,这条线也是金庸前后三版小说中反复最多的部分。三校稿之前,段誉有八个老婆,后来改成专情于王语嫣,并终成眷属;到三版,又修订成了前述的模样。这样的变动中,其实体现了金庸自己对“情”之一字不断修正的理解。在我眼里,这第三版的处理,其实远比一、二版要好。围绕段誉身边的女子,除去“空降”的晓蕾、四郡主以及情有所属的阿紫,王语嫣、木婉清、钟灵、阿碧构成极其丰满的层次,来诠释欲和情之百态。这里且借用第十四章《剧饮千杯男儿事》中段誉一段心理描写,“要是我一生一世跟一个姑娘在太湖中荡漾,若跟王姑娘在一起,我会魂不守舍,魂不附体;跟婉妹在一起,难保不惹动情乱(lun)之孽;跟灵妹在一起,两人从朝到晚,胡说八道,嘻嘻哈哈。若跟阿碧在一起,我会怜她惜她,疼她照顾她。唉,木婉清和锺灵明明是我亲妹子,我却原本不当她们是妹子。阿碧明明不是我妹子,我却想认她做妹子……”三种层次跃然纸上。王语嫣代表着一种层次:迷恋;阿碧代表着一种层次,男女间无关爱欲的纯洁的感情;婉妹和灵妹又是一个层次,不把她们当妹妹看的层次,通俗说就是红尘男女男欢女爱的层次。而这层次又分别有两面,性之需求满足和精神层面的依赖愉悦,而恰恰是这两面的结合才构成完整的爱情。因此,看客们,千万别骂金大爷年老昏聩,怎么又让段誉也重蹈其父风流浪子的覆辙?段誉其实是很有责任感的,只是你没看懂金大爷把一份完满的爱情分拆在两个人身上而已!两姝同归,是爱情的完满,但也正因为一份完满的爱情,非得分拆在两个人上,又是爱情的缺憾。而这样一个看似圆满实则不圆满的结局,则选定由段誉来承担。段誉其实是整部《天龙八部》除方外之人外,最有慧根的。但这和佛理禅意走得最近的段誉,也饱受幻想泡影之迷障的纠缠之苦,直至段誉“断欲”,放下了我执,人生的完满抑或不完满,他才能坦然喜悦地接受。段誉如此,而人世间所谓爱情、所谓爱人,又哪里都能完满呢?完满本是“无常”,缺憾才是有常啊,是你必需放下我执,以无差别心去面对的生活。至于晓蕾,她的出现,更大的意义是直指向虚竹的。也是因为这感情线上的重大变化,因此,通篇金庸把段誉和木婉清、段誉和钟灵、段誉和阿碧,按着这样的设定,增补了很多加强情感描述和铺垫的内容。
3)王语嫣的变化。之所以这么总结,是因为王语嫣的变化是整体的,既有性格、有行事之具体情节、有结局、甚至有容貌气质。在细细研读品味之后,连我都得说,金老爷子倒也不是昏聩了,而是越来越痴了,否则他又何苦要亲手颠覆这好不容易辛辛苦苦竖起来的“神仙姐姐”的形象呢?更何况神仙姐姐早已深深地刻在一代又一代小说读者和小说衍生的影视作品的拥趸者们的心里。如果说当初树形象用了十分力气,现在推倒这形象则非得用十二分的力气,而且还讨不了好去!金庸在第三版修订中,花了大量的笔墨让神仙姐姐从“不食人间烟火”降格到一心只想嫁给表哥,甚至不择手段、甚至善恶不明、甚至不惜伤害他人、甚至在爱最失落、伤得最深时将段誉当成聊以自慰的替代品和“救命”稻草、甚至俗不可耐地寻找神马长春不老……而无量洞一如雁门关,又是一个令人拍案叫绝的结构上的完满绝美。段誉在无量洞结下了他感情上的“迷障”,又随着王语嫣亲手推倒“神仙姐姐”的玉像,而在无量洞彻底顿悟解除了迷障。笼罩在王语嫣头顶上的一切光环至此全部褪去,原来玉像远比王语嫣好看,原来王语嫣仅因和玉像的几分相似,就被段誉以神仙姐姐代入,以对神仙姐姐顶礼膜拜的心态去看她、去对待她。因此,他才把她看成世间没有的绝美,看成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无论她做什么怎么做,他都有一千个理由想成不可亵渎的理所当然,而当魔力消散,神奇终归于平凡、甚至腐朽。而这样的状态,何尝不是现实现世的红尘男女为情爱“魔障”所迷蒙了眼睛和灵智时最为真实的写照?而当金庸以一个过来人的睿智、从容、悲悯,将这一切在重塑中娓娓道来时,你们可以继续遗憾所谓文学的空灵的遗失,但难道整部《天龙八部》还不够浩瀚和空灵吗?反正我坚持对现实的醍醐灌顶,其情怀和价值远高于一个虚幻的神仙姐姐所带来的精神上的慰藉!更可笑的是,有人还因金庸对夏梦的一段终不可能实现的爱慕之情,说老爷子是求不得之后,从相信追求爱,转到相信接受被爱,而毁王语嫣更是为了发泄。那《天龙八部》萧峰和阿朱之间可以跨越生死的爱,又是什么?李清露(“梦姑”)为了找到梦中情郎一切的努力、一切不肯轻易放弃的执着,又是什么?还有叶二娘,对于这个行为有瑕疵的“恶人”,在描述她对玄慈之一往情深、无怨无悔之时,原本雄浑的笔力里又饱蘸了多少悲天悯人的柔情,又是什么?!金大侠终究是仁慈的,虽然褪去了神仙姐姐头顶的神光,但却还了她一份人间好女儿情痴不悔的选择,虽然这选择里包含了多少的沧桑、无奈和酸涩,但这样的沧桑、无奈、酸涩恰恰又正是人世间之人生最最正常和平常的味道!
4) “梦姑”的改变。纵观整部《天龙八部》真正最为“虚空”的原本是和虚竹有关的情节线上的故事。其生世如梦、际遇如梦、爱情如梦、连爱上的人也如梦。“梦姑”在二版中就是个云山雾罩中的角色,但三版里,金庸却让她走到了前台。他不但给了她一个“李清露”貌似逼格、但又整一个装逼格的名字,而且让她直接在结局的第五十章露面。于是,虚竹对乔峰救援的背后,就有了这西夏公主精心策划和布局的谋略。而她和乔峰、段誉两兄弟短短会面,李清露就三下两除二,即送出了身边的美婢晓蕾,促成了大理国和西夏的政治联姻,又打发了灵鹫宫梅兰竹菊四女使。且看她先以自己“亏欠”段誉,要给段誉补偿为说辞,成功地倒扣住段誉,轻松送出晓蕾,让她“一心一意”跟着段誉。然后她又通过虚竹之口轻轻松松打发了四女使,由着段誉“一二三四,封了你们做四位嫔妃娘娘,要是他讨厌你们顽皮胡闹,就一二三四,把你们关入天牢,关他个十七廿八年才放!”,而无论四女“顽皮胡闹”要“主人”把她们四人都收了做小老婆的戏言,到最后四女欣然允诺“顽皮”地与段誉击掌为誓,还有虚竹嘴里的那句“在灵鹫宫里,除了我之外,上上下下不是老大娘,就是小姑娘”……看着是极为热闹喜乐,但金庸是真的好心,想着姑娘大了总要嫁人,为梅兰竹菊的未来也做个安排吗?都说金大侠晚年在第三版的修订上太过写实而不懂留白,何谓留白?其实“白”本身就是留给那些能看得破一切不合常情、一切破绽、一切人前热闹之背后深意的看客们的。也许晓蕾还会对主子的安排心存感激,但梅兰竹菊,她们对灵鹫宫的归属感、她们对虚竹的忠诚及关心,怎可能齐刷刷对这样的安排连一个人一点忸怩推脱都没有的?她们本是江湖儿女,常在江湖行走,若真是为自己的归宿而去,那估计比起他乡王宫的富贵安逸,更想求个自由自在的。因此,表象的背后,是因为聪明如四女使,自然懂得进退,在皆大欢喜时抽身总好过未来嫌隙怨怼,既成全了女主人的心思,也成全了主人的幸福。而那“梦姑”的心思无非也是俗世小儿女的贪嗔痴罢了,正因为太看重虚竹、太看重这份爱情,竟是连一点潜在的威胁都不愿有的!但在这样轻松利落的处理过程里,这位西夏公主的心机才情也如管中窥豹。感情上如愿圆梦的虚竹圆满了吗?就在这一章里,金庸告诉读者,虚竹不像想象的开心,而书中的理由是想一心向佛,却做不成和尚。但又或许其中同样也有一份失落感,那现实生活中的如花美眷是他梦中的情人吗?求梦得梦,是梦非梦,譬如朝露,终化泡影,到头来还是要落得个白茫茫世界真干净!
5)揭开种种“道貌岸然”背后的“肮脏”。这一点就不仅仅是《天龙八部》了,几乎在全部作品的修订中,这“反英雄”的特点都是相当显著的。而在《天龙》中我们看到:原来二版叶二娘设圈套勾引玄慈犯戒铸错,现在三版就是玄慈和二娘两情相悦、把持不定而破戒,大错铸成又一任一痴情好姑娘一步步沦落到成四大恶人,却一味逃避、不敢承担;我们看到,原来高举社稷大义主持丐帮清除门户逐出乔峰的徐长老,根本就是个老色鬼,而他的行为也不是为了什么正义,而是康敏要这样、他便这样,且最后也并非死于萧远山之手,而是和白世镜相互争风吃醋;我们还看到逍遥派无崖子、天山童姥、李秋水、丁春秋等等师门多角的畸恋,剪不断、理还乱,争的人,且不论行径有多么龌蹉卑劣,却也个个都自认理所应当,真个是“朗朗世界到处藏着魍魉和鬼蜮”,揭发和讽刺力度也越发的惨烈。但金大侠也有仁慈的一面,比如二版的武痴鸠摩智,到了三版,金庸也毫不留情加重他诸多恶行罪孽,在品格上更是把他降格到连梁上君子都做了。但就是这样一个多行不义的“恶”人,金大侠依然大大方方送出了立地成佛的机会,使鸠摩智最终成了《天龙八部》中最幸运的人。
6)丐帮两重要长老情节的增删互换。减少和淡化丐帮执法长老白世镜的情节内容,让二版中一早死去的传功吕长老复活,并改成有名有姓的“吕章”,作一个人物来写。原二版中白世镜诸多的情节现由吕长老代替,白世镜则“专心”做他的恶人、小人。徐长老之后,吕长老、全冠清都成为可以引领丐帮的角色。而吕长老在《天龙八部》中最大的价值是体现在第二十四章“烛畔鬓云有旧盟”中的。当乔峰假扮马大元的鬼魂揭开真相,吴长风长老要还乔帮主一个清白时,吕章以“可是这件事的真相若泄露了出去,江湖上朋友人人得知我们窝里反,为了个女子,杀了一个副帮主,杀了一个德高望重的长老,再冤枉自己的帮主,把他赶下台来,再处决一位执法长老,咱们丐帮的声名从此一塌糊涂,一百年也未必能重振翻身。”为堂皇理由而将真相掩盖压下,乔峰的冤情终不得昭雪。而这样以冠冕堂皇之理由牺牲个体的利益,这样一份熟悉,心惊的岂止是小说里门外的一个乔峰,还有我们书外的这些看客,被满纸“荒唐言”惊到遍体生寒、胆战心惊。
7)乔峰与阿紫线上的加强。相比于第二版,金庸确实是在第三版里,一直在加强阿紫对姐夫的情感表达,更多示爱的言语,更多示爱的行为和情节。也确实“纵容”了萧峰默认或不抗拒阿紫的表白和亲昵的举动。为此,也有很多读者很不能接受,认为有了这么美的峰朱之恋,即便是阿朱临终替萧峰和妹妹安排枕席,萧峰也不能错将阿紫代阿朱,别说是移情别恋了,哪怕多看了阿紫一眼都是对阿朱的背叛。但这些看客生如眇者,他们竟看不见在峰紫大的情节线走向上,三版和二版并无任何重大改变,无论阿紫穷尽各种手段,乔峰的心和乔峰的爱,却从未安放在阿紫身上过。“纵容”、“迁就”,对萧峰更多只是一种对推脱不了的责任的承担罢了,可能更是一种大丈夫不得已的“委屈”,求的是不至于因为自己太过决绝而惹出这小祖宗的激愤来,没来由不是伤了无辜,就是伤了她自己,而无法向九泉之下的阿朱交代。那些读者可能更是从未去设想过,对一份深刻到忘也不能忘的哀恸,却有这样一个人,日日以与你深深追念着的人同样的面目在你面前巧笑嫣然,在你面前说着原本该是那个人说的款款情话,那又是一种怎样的煎熬?!因此,金庸越是写明了、写密集了、写深情了阿紫对萧峰的爱,在萧峰最终守得住这份结果的情形下,越是成了峰朱这份旷古奇恋的陪衬。尤其是第三版的修订,当峰朱的爱情,也被金庸从第二版的柏拉图式精神恋爱上升到第三版有太多实质性的海誓山盟、太多两情相悦的一颦一笑可供回顾时,阿紫,其实本是乔峰最想逃避又最不想逃避的人,各种心痛、各种追悔、各种凄凉、各种落寞、各种惘然……要谢谢金大侠,也更要谢谢钟汉良的,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如此丰富又饱满的情绪啊,就在阿朱的背影走出乔峰的生命,渐行渐远时,剩下的近小半的篇章,在钟汉良眼底眉梢的每一个细节里,爱,却长长远远地延续,直至英雄涅槃般的救赎来临!
请原谅我一发不可收地纵容自己笔随心走而不知收敛控制,为此其他一些新修版的修订,诸如慕容家族线上情节安排的变化等等,因和未来所要谈的13版电视剧关联不甚紧密,在此就不再喋喋不休下去了。而至于修订中最重要的乔帮主和阿朱相关的内容变化,因原是本“论文”的重中之重,在此章之后,将另成一篇。各位看客朋友,如您没被我的啰嗦吓跑,还坚守在楼前等待,那么欲知分晓,就且等下回分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