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就在至情至性至真处——有关钟汉良之乔帮主(一)

标签:
娱乐新天龙八部乔峰钟汉良 |
分类: 影视评论 |
千里茫茫若梦,双眸粲粲如星。塞上牛羊空许约,烛畔鬓云有旧盟。莽苍踏雪行。
赤手屠熊搏虎,金戈荡寇鏖兵。草木残生颅铸铁,虫豸凝寒掌作冰。挥洒缚豪英。
——《破阵子》
我想大约我打小就不是个好学生,在别人苦读数理化文史哲之际,我却在“苦读”闲书,尤喜武侠小说。在将金庸、古龙、梁羽生、萧逸、陈青云、诸葛青云等等等等扫遍之后,最为深爱的英雄还是乔峰。
之所以对乔峰的印象深刻,首先和金大侠别具一格的写作方法有关。一句“北乔峰,南慕容”,在对慕容复做了密集的铺垫之后,等来的竟不是意料之中的该来的雨——慕容,而是于无声处的一声惊雷——乔峰,那个天生就该是英雄的英雄,而他裹挟的能量和光亮也足可以撼天动地。这段誉眼中“身材甚是魁伟,三十来岁年纪,身穿灰色旧布袍,已微有破烂,浓眉大眼,高鼻阔口,一张四方国字脸,颇有风霜之色,顾盼之际,极有威势”的“好一条大汉”,就这般不容置疑地走进了我的视线里。我看他英雄本色,看他豪气干云,看他慷慨悲歌,看他快意恩仇,看他侠骨柔肠,看他屠熊伏虎,看他拼将一死锁金戈,留得肝胆若昆仑……因此,《天龙八部》表面看是由段誉、乔峰、虚竹三位兄弟也是三位主角匀分了叙事笔墨,但事实上在乔峰的光亮之下其他角色却只能都是陪衬。其次,是纠缠在这个近乎完美的天生英雄身上挣不脱的命运之锁链,使得中国武侠小说的天地间、尤其是金大侠的江湖里,也终于走来了一位深具古希腊悲剧极致和绝美韵味的悲剧英雄。而当雁门关外,这样一份无人能企及的美好别无选择地断送在他自己手中一柄决绝的断剑之上时,撕心裂肺的痛之后,我知道在我心里,曾经邂逅过的无数丰神俊朗、风流倜傥、一剑光动九州寒的侠客们终于也沦落成了”不过如此“,英雄在此定格,茫茫侠之江湖,所谓英雄,乔帮主之后,再无第二人。
以这样的逻辑,在看了03版的《天龙八部》之后,我应该很满足很满足了,且不管他人的观点评论为何,在我心里03版胡军的乔峰,基本就是个很难被逾越的经典(而且我至今仍这样认为,虽然这并不影响我对钟汉良之乔帮主所给予的赞誉)。胡军对乔峰的演绎,在外形、气质、气场和气势上与金庸笔下的原型无限贴近,而且胡军表演上收放自若的控制力所表现出来的狂放和细腻处,大恩大怨大起大落大爱大悲大恸皆在他举重若轻的掌控之中,于是,一个骨子里的每一个细胞都刻着英雄气质的乔帮主,仿佛天神降世,在荧屏上完满实现了文学想象和影视直观影像之间的跨越。胡军的乔峰,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再大的责任都可以一肩承担,再大的危险都可以一往无前,再漂亮的美人都可以一眼不看,再荒谬的命运变故都可以一力承受。
因此,当2013版的《天龙八部》面世时,虽然钟汉良是我私心极为宠溺的演员,虽然对他尝试超越自身形象气质的角色的勇气我打心眼里有十二万分的钦佩,但我却一直很纠结,尤其是看了第一集之后。实事求是地说那造型、那段誉等几位演员选择上的颠覆性,使我不说是放弃,至少是决定长时间地搁置。因为我既害怕又一部“雷剧”毁了我心目中的经典,更害怕钟汉良演砸了乔帮主而毁了我对他经年积淀下来的好印象。但我最终还是拗不过心中对钟小哇之乔帮主的几分期待、几分好奇,《十月围城》之后,在三亚休假的那几天中又重头开始。完全出乎意料的是,一旦静心看下去了,竟是一气呵成。然后,我可以很负责任地说,13版的《天龙八部》改编上虽然有得有失、有瑜有瑕,但却绝对是一部严肃的作品、真诚的作品,既彰显了对原著(尤其是金庸新修版)的尊敬,也体现了编导自己的思考。而钟汉良的乔峰更是充分理解和把握了电视剧之改编所赋予乔峰的人物定位,演绎得极有光彩。
于是,痴人如我,竟从书架中重拾了三联版和新修版的《天龙八部》,又重温了2003胡军版的电视剧。原本是打算就钟版乔峰和胡版乔峰做一个比照的,但思忖再三,却放弃了这一想法。因为当我越是深入地体会着钟先生之于乔帮主之创作,越是发现“不比”才是真正的精髓和闪光点。
钟汉良的外形气质确实和乔大侠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而在钟汉良之前,有关乔峰的塑造,也有很多的“珠玉”存在。太久远前的不说,就黄日华和胡军,虽然各有千秋,但单从外形气质上说,哪一个都比钟汉良更接近乔峰。如果真的存着“比”的心思,那仅是形象上先天性的差距,可能就得把演员压个半死。而之所以说表演能超越、或逆着自己形象气质来,对任何演员都是个挑战,能成功者基本就称得上表演艺术家了,也是因为这样的差距或沟壑,真不是演员个人加把劲、跳一跳就能越过了。形象气质上的差距,很多时候也是表演上的“墨菲定律”,演员越是意识到差距,越想刻意用后天的表演来弥补;而越是想弥补差距,着力就越猛;而越猛越用力,表演反而越是拧巴和变形,越无法弥补差距,反而连正常的水准也失去。而翻倒这条沟壑里的,又实在是大有人在,甚至不乏名家和大家。
但钟汉良的乔峰最后表现出来的精彩,在于珠玉在前却并未成为他表演时心理上的负累,形象气质上的差距也没有演化他表演时刻意要去弥补校正的压力。在将差距交给了造型服装化妆去处理之后,他的乔峰就这般一路顺畅淋漓、激情洋溢、层次丰满地演下来,没有半点刻意、没有半点滞碍,他给我的感觉是混忘了金庸小说中的乔峰该是何等样子,混忘了钟汉良本人是何等样子。但他又演得如此的自信,仿佛天生就是为了这一版的这一个乔峰而生,细腻处、深情处、爆发处,无不挥洒自如、浑然天成。杏子林、聚贤庄、青石桥、少林寺……每每在酣畅处,总让我有种错觉,仿佛也能穿越过镜头,感受到背后的那一人那一份 “舍我其谁“的霸气。因为,我相信,若不能达成这“乔峰即我,我即乔峰”的境界,又怎会在本身形象气质有这么大的差距的演员身上,造就出这样一版乔峰来?一个在表演上自然到堪称坦荡磊落的艺术形象。
也许只有自己认同自己就是这一个,才可能感染到他人,也认同这一个就是那一个。而认同上升到忘我和无我,就没有了扭捏、矫情和造作,在观众的心里,钟汉良和乔峰也就自然而然地合二为一了。而当观众的审美早已抵达“是不是”的这个层面上时,“像不像”早就不是问题了,至情至性至真的表演终于也引领着观众抵达那一个至情至性至真的英雄,那是只属于2013版的乔峰,一个独一无二、充满个性又流光溢彩的乔峰。
当然,如果真正要解释清楚这一连串的定语,也许还真得从小说《天龙八部》、从13版电视剧的改编等等等等说起,或许这又是挖开了一个巨坑的第一掀土,原谅我自私和孟浪吧,这一次真的是兴之所至,既没有规划过未来可能的格局,也没有想自己是否有足够码字砌楼的时间和自由。好在娱乐终还是“闲事”一桩,开了头,就也算有了点压力,总胜过于心头的一个念想吧。至于进度么,还真得向朋友们讨个“不催债”的恩惠,让我也“自便”那么一回?因为随心所欲、有感而发,才谈得上娱己娱人的娱乐精神么!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