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须寻得你所爱――《大时代》•陈顶天•段奕宏

标签:
《大时代》乔布斯段奕宏杂谈 |
分类: 影视评论 |
当我在电脑上打下这个标题时,忽然有片刻的挣扎。由于说这句话的人,那个创造了一个公司的神话、赋予一类产品以时代的精神、改变了很大一部分人生活习惯和生活态度的人,他的离去,忽然也使这句话变得“火热”起来。于是,害怕自己是否也有哗众取宠之嫌?但其实早在我决定为《大时代》写些什么的时候,它就在我的脑海里了,只是羁绊太多,心愿始终未能得遂。但又也许,我更应该以这句话为标题,不仅仅是为了一部剧,为了中国三十年峥嵘岁月里站在潮头的那些弄潮儿,也为了对那个,虽已离开,但精神永存的人的纪念。
面对着《大时代》,我其实有我的纠结。不能说编导的素材和立意不对,不能说一气呵成的这三十三集的故事不好看,更不能说演员的表演不精彩。但是,当发生在史玉柱、马云等人身上,映射着三十年时代风云激荡的传奇,在艺术化再创造和再现的过程中,编导彷佛仍觉得这充满传奇性的框架和结果不过瘾似的,我很讶异地看着他们,把功夫全部都花在编撰更戏剧化的情节,来充填满框架时,我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我只是认为,也许在他们为商业化煞费苦心时,他们已经失去了一个绝好的机会,去追问传奇和时代的关系、传奇和人物的关系。大时代,仅仅反映那一年年渐进的岁月和人们生活环境、生活状态的变化,太表象;以一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来诠释时代造就的传奇,太肤浅。当传奇走入我们视线的那刻,其实,我们更希望探究的,是那些造就传奇的某些必然性的经验和真理,即便是传奇也因着风云际会间的缘由而很难被复制,但人生的经验和真理终将成为我们可以审视过去,开启未来的借鉴和财富。但是,很遗憾和纠结的是,在那个充满戏剧化的故事,以摧枯拉朽的节奏,拽着我们一路狂奔过去,我们历经了掺杂了某些黑道元素的所谓“商战”之狡诈惊险,青春励志的激情豪迈,爱情的甜蜜、苦涩和苦情的悲伤苍凉,毫不夸张地狠狠享用了五味杂陈的一大锅,到头来却发现又有一些东西始终都很模糊,因为剧中最主要的人物,他们的思想、性格,包括其思想、性格发展变化的线索,却反而在戏剧化的故事情节中被淹没,甚至“屈就”于故事的跌宕、曲折和煽情。
但是,我其实也就是一个特别容易感动、特别容易满足的观众。这部《大时代》,在滤去过于戏剧化的浮夸,部分主要人物的脸谱化、思想个性发展背离,曲折跌宕煽情手段的俗套之后,依然有些东西狠狠地砸在我的心里,令我感动、也令我思考,而这样的感动和思索甚至还延续了很久很久。直到那一天,应邀为一群刚入职的小朋友们讲课,闲聊时,望着他们热情洋溢、神采飞扬的脸庞,忽然也忆起了自己曾经意气奋发的青葱岁月。确实是有太大的不同,和他们的思维敏捷、见多识广、直接而大胆地展现自我,表达更现实的需求相比,我们简直就是木讷、闭塞和羞涩的。但是,无论时代再怎样变迁,青春总是青春,因为,你一样可以触摸到属于青春的印迹,那种热血和憧憬,于是,我忍不住和他们聊起了梦和理想。然后,我发现当今的年轻人,他们既渴望有梦,但同时又排斥理想,尤其是那种 “崇高”和“伟大”的,在他们看来那些都太漫无边际和不切实际,还不如做一个驾着兰博基尼,挎着路易威登的梦,还来得更有现实意义一些。
嗟叹之余,又觉得真是没有任何立场去责怪他们,这几十年来,中国的教育很失败,中国人的理想教育更失败!当我们以“说教”的方式给未来的一代灌输所谓理想时,我们更习惯于将一个国家、政党、民族的集体意志加载在另一个集体头上。集体的理想当然可以宏大、充满了放之四海皆准的共性,但它同样也模糊不清而缺乏个性。于是,与其说那是个人的理想,更不如说是必需装点门面的几句口令,理想教育的结果,使我们很多年轻人反而在这样的“理想”中迷失。
而我却以为,谈理想,不妨从两个层面上看。第一个层面,可以称之为人生的Vision,第二个层面,是你人生的Mission。人生的Vision,即愿景,那也确实属于意境高远的一类东西,但倒也不需要什么“理想教育”,因为它凝结和体现的,本应属于人类共同拥有的、最美好的情感和情怀,那些真、善、美。它也许能成为一个人的信仰,但即使不能,却也能积淀成终身信奉的理念信条和做人的原则。但它的形成,不是靠灌输,而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是一个社会,其道德判断、价值判断以及有效的秩序潜移默化的结果。所以,为他人带来福祉,为地球带来持续发展的契机,甚至于类似许三多那句“做有意义的事”,“做一个好人”等等,如果是一辈子的信念,那都可以是个人人生的愿景。而人生的Mission,你的使命、目标,可以理解为实现你愿景的手段和途径。而谈Mission,最最重要的,就是你的Mission,必需是你个人的,是和你的个性、爱好、特长紧密相关的,是你个人独一无二的,是任何其他人无法替你选择、替你决断的,它应该是你这一辈子所付出的一切努力的方向!因为真正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人生Mission,才可能有人生的规划,而人生有规划和没规划,最终“效益”的结果可能会是天壤之别。可惜的是,在我们被别人问了无数次:“你长大以后做什么”的时候,没人先和我们探讨个性、爱好、特长;在我们问别人无数次“你长大后干什么”的时候,也既没有认真和别人探讨过他的个性、爱好、特长,也未来得及对自己的人生回望,你曾经、正在、将要付出的一切努力,是你所爱的吗?是你自己真正想要去的方向吗?
《大时代》,虽然我也遗憾它始终都没有真正着力去提炼陈顶天身上可以烛照他人的经验性东西,但是,一种很原生态的气质,却始终散落在故事的细枝末梢之中,贯穿于始末,那是陈顶天个人人生Mission所散发出来的光芒。对IT世界充满痴迷,在这个领域拥有出类拔萃的禀赋和才华,外加上对市场和商机敏锐的嗅觉,于是,当他将此做为自己追求的事业时,你所看到的,是一个商人,却又远不止是一个商人,因为赚钱盈利并不是他最终的目的。他更像是一个执着的追梦者,怀揣着那份炽热的爱,永不言败、永不放弃,那样一种激情,使得他宛如一个发光体,充满了感召力、吸引力和震撼力;那样一种激情,也使你始终都能触摸到他发自内心的爱,如饥似渴,如痴如狂!于是,每每在他忘我投入地面对着电脑屏幕的那刻,眉飞色舞地描摹着他的梦想的那刻,在我脑海里闪现而过的始终是乔布斯的那句话: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You've got to
然后,我又不得不提那个出演陈顶天的人,那个我在心里值得特别“宠溺”的人。我相信,这个陈顶天,决不是他饰演过的角色里最成功的,相比于周尚文的温润如玉,袁朗的英姿飒爽、风华绝代,龙文章的创新颠覆、光芒万丈,这个陈顶天终归于平淡了。但我却相信,这一定是段奕宏最接近“本色”的一次表演,尤其是他在表现陈顶天事业中的那份痴爱,那份一往无前、不计成败的狂热,那种无怨无悔的执着时,那真该用“醒目”两字来形容!他时刻让我感觉到了一种心灵的契合,一切都是自然流淌出来的、从内心深处,也是从演员自身的气质里散发出来的一些东西,高度的关注、全身心的投入、充盈着的激情、坚韧不拔的执着。这气质之突出,甚至总让我有种错觉,彷佛是周边的其他演员有点赶不上趟。但仔细分析,真不是其他演员不好,比如高虎,那该说很好很好!真正的问题,是表演和演员自然散发的气质之间的差距,那一种理解和认同也许早就深入骨髓,根本就不需要刻意地去“演”,完全就在一举手、一投足之间!于是,我迷醉于那双眼睛,简陋破烂的窝棚里,盯着电脑屏幕,晶亮专注、没有半分杂念;描绘自己的梦想时,眼眸中彷佛燃起的那一团热烈舞蹈的火焰;挫折、失败、甚至是一无所有时,泪光莹然里的那份令人心痛的倔强;从头开始时,那双温润的眼睛啊,有淡淡的苍凉,但更有一份如山般稳重的坚定和自信,透露着内心的强大!于是,这样的眼睛,这样自然流淌的举手投足之间,我却总会在情绪的至高点游离,那一霎那,我的眼前,总会恍惚浮现那个三次走进中戏考场的少年,那个趴在排练场种庄稼的少年,那个入戏至深、为戏痴狂的段奕宏!于是,再一次地,我彷佛又触摸和捕捉到了那样一份爱!它通过陈顶天这个角色散发出来,但它却又真真切切地属于段奕宏,那又是一个将爱融入自己人生Mission的人!那个有能力将事业和自己一生痴爱梦想合而为一,并孜孜不倦执着追求的人!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You've got to find what you love.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开始不反对追星、不反对别人做某一偶像的粉丝,虽然这么多年的习惯和固有思维定式使然,我终究成不了任何人的粉丝。因为我发现,如果对偶像的迷恋,不仅仅停留在单纯的HC之上,而是从偶像们的身上、从他们成功的经验之上,发现和挖掘出一些可以激励自己、烛照自己人生的东西,那这份痴迷和热爱,何尝不是一件特别美好、又特别有意义的事!
我想说,人生总该有追求、有理想、有梦,而这理想和梦,真不是太遥远的,尤其在你正年轻时!如果,从现在开始,让你的梦和你的“爱”相结合,让你的“爱”和你每天所努力的事相结合;如果,你能从中发现它们之间的关联、发现你所做的事情的意义,那你一定会相信,梦,它不在天边,它在你的头顶上,在你伸手、举足、努力地跳一跳,就摸得着的地方!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You've got to find what you lo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