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兰•《黎明之前》•吴秀波
标签:
白玉兰《黎明之前》吴秀波杂谈 |
分类: 影视评论 |
作为一个上海人,一个痴爱影视艺术的上海人,白玉兰,对我却并没有太多的意义。因此,6月10日的那天,我是抱着平淡和无所谓的心情打开电视机的,但最终却不可自拔地以亢奋和狂欢情绪而收场。因为,我确实没有想到,这一次的白玉兰竟会金光灿灿地为《黎明之前》而绽放。
早在《黎明之前》横空出世,频创收视新高的那刻起,就有无数圈内或圈外的好朋友,对我嘀咕,这戏,可惜未必能得到专业级、重量级的大奖。而我自己,多少次犹豫再三、徘徊再三,最终依然未为它码字。原因其实都一样,不是因为它不好,而是它太好。不是不爱,而是太爱。爱到一心想呵护;爱到无法不为它去思考、掂量、顾虑;爱到谨小慎微、患得患失,唯恐说错了一个字。
它的好,在我的心里是深刻和深远的。从浅表层次看,它很好地解决了收视率和艺术追求之间鱼和熊掌难以兼得的矛盾;它让我第一次相当惊讶地发现,原来中国也有如此擅用悬念和戏剧冲突来编排故事的编剧(虽然年轻又有闯劲的他,在极致的追求下,也把自己逼进了故事的死角和绝境),它让我欣欣然也宛如看到了黎明的曙光――打造真正大片式中国电视连续剧的曙光。而从更深层次的角度去回眸,无法按捺的喜悦和感动是为了主创们透过作品所展露和表达的情怀!精彩绝伦的谍战故事只是《黎明之前》的“壳”,而它的“魂”,却在于它所承载的厚重、真诚、严肃又极有个性的思考。它,有关于人性――爱情、亲情、兄弟情、战友情;有关于信念――信念的力量、对信念的忠诚、为信念的一切执着和牺牲;有关于选择,选择由每一个个体决定,每一个个体都忠于自己的选择,但选择的结果却由历史所决定;有关于历史,历史的偶然和规律性之下的必然。而更难能可贵的是,本剧的主创,在讲人性时,没有放弃基于价值观和道德观之上是非评判;讲信念时,不失博大的胸怀,可以毫不吝啬地向所有执着于信念的人送去诚挚的礼赞;而讲选择和结果时,更有着一份平和、客观、冷静和睿智,将这样一群人物、这样一段故事还原于历史的客观现实中的平实、又安置于历史滚滚洪流般无法逆转的轨迹里的苍凉。于是,《黎明之前》,它真的有种极独特的气质,它每每让我情不自禁地想起,曾经有那么一位伟大的胜利者,面对着百万雄狮席卷而起的风雨苍黄,在气吞万里、指点江山的喜悦和豪气中,挥毫书下的那两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一种跨越成败、跨越历史有限的阶段、从狭隘的政治倾向和恩怨情仇中挣脱出来的思考,其蕴涵的智慧、悲悯、宽容、理性、克制和泱泱大气,更加折射出人文精神的光芒,更深彻地走入你的心底。更何况在表达思考的过程中,本剧主创们所表现出来的一往无前,舍我其谁的勇气!在他们将一种很彻底的创新、或者说颠覆,锻造成《黎明之前》独一无二的个性之时,他们其实也将他们自己充满个性的创作理念和创作精神渲染得淋漓尽致。当我们为荧屏那一刻的精彩纷呈,颠覆性的角色定位、颠覆性的人物形象、颠覆性的人物关系而喝彩的同时,我们其实更应该把庄重热烈的喝彩献给这个创作团队的。因为选择颠覆,很多时候宛如选择悬崖边上的舞蹈,成,则荣光,败,则粉身碎骨。支撑这样的选择的,何尝不是信念?不是追求?不是不掺杂质的炽热情怀和不怕牺牲的绝决勇气?
谁都无法否认这是一部深入人心的好片子,而其辐射观众面之广、层次之丰富,都是有史以来罕见的出类拔萃。但在中国,任何事情,都可以很简单,也都可以很复杂。而好片子,和所谓“专业荣誉”,其之间的对应关系,恰恰也是一件既很简单、又很复杂的事情。因此,专业评奖是每年都有的轰轰烈烈的常态,而早已习惯了常态、习惯了简单又复杂、看得明白又看不明白的规则的我们,也早就从常态中超脱出来,很多时候以一种坐看云卷云舒的心态,围观着一出出闹哄哄的“独角戏”,你方唱罢我登场,在结束一天辛苦劳作之余,也未尝不是饭后茶余特有喜感的事件。反正心中自有属于观众的一杆标尺在,专家鉴别作品,观众鉴别专家,任何时候口水淹成大水,专家变成“砖家”,也就是指尖嘀哒几下的事。“人民战争”,竟是连成本都不需要的,就成了汪洋大海,但没人想过,观众这般宣泄的潮水背后,又蕴藏着多少憋屈和无奈。
因此,对本次白玉兰的心态,你可以骂我,但我真没抱太大的希望,以为它会恰恰、碰巧地和我的审美观对上眼。尤其是《黎明之前》,你真不能保证那些执掌着生杀大权的几颗特别伟大的脑袋,会不会斜视着看出些和普通观众们所见所感不一样的东西来;你也不知道当所谓“主流”在僵化、教条的主旨统辖下,一切敢于冲破僵化和教条的东西会不会被“主流”圈禁在一个捉襟见肘的范围里。尤其是在广电紧急叫停谍战剧,严令让抗战剧和对敌斗争“严肃”起来,而银幕荧屏正一片火红的氛围下,我还真没敢想《黎明》这次白玉兰之行会有黎明。
但是,我从来没有像那一刻一般,庆幸过自己的判断错误,甚至想为自己的错误而舞蹈、而狂欢。当领奖台上,《黎明之前》的主创团队为这个白玉兰金奖而激动时,我为《黎明之前》的名字能镌刻进白玉兰的历史而骄傲,也第一次为这个城市、这个奖项而骄傲。我甚至在想,我的判断失误,是不是恰恰见证着一种进步?我更期望,白玉兰之后,《黎明之前》可以以更多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奖项来巩固和捍卫这种进步。
当然,我也知道,当我这么写的时候,可能也会招致一些朋友的不满,因为他们对《黎明之前》的期待比我大得多、对白玉兰的期待比我大得多,遗憾也就大得多。但我又想,任何评奖,都会是一个人的成功,很多人的遗憾。在这个舞台上,几乎每年都会有与获殊荣者旗鼓相当的对手,留下遗憾,也留下无限的荣光!选择真是残酷的,对评委也未尝不是如此。而结果,更是注定几家欢喜,几家愁。胜出者,固然是万中选一的佼佼者,但对于所有热爱他们的观众们而言,他们中的每一个,其实都是胜利者。因为白玉兰的奖杯,于他们,更多只是一种仪式。真正的白玉兰,早就为他们而绽放,它绽放在观众的心里、也在他们登上和离开这个舞台的红地毯上,一路地芬芳……
于是,我不得不为了我衷心爱戴的吴秀波而再一次喝彩,我无法不欣赏,他的睿智、洒脱、淡定、稳重、成熟和感恩的心态。我想,他是真正懂得这门艺术、懂得如何付出,也懂得如何珍惜收获的人。这样一个时代,合作正越来越广泛,个人的成功必然和身后的团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演员和作品,更是相辅相承的互赖关系。《黎明之前》,给了秀波一次璀璨烂漫绽放的机会,虽然熟悉秀波的每一个观众都知道,秀波之前的金山、康凯、罗伊…..几乎每一次,都具有灿烂绽放的实力;而秀波回赠《黎明之前》的,是永存于荧屏间、无可阻挡的才气和风流!这样一个潇洒至极致、优雅至极致、坚毅至极致、又俊朗帅气得一身“范儿”气质的红色间谍,估计终将成为美好迷人的 “绝唱”,而长存于观众的心底!于是,作为《黎明之前》的主演,还有什么比摊上一部可以深入人心的作品更幸运?还有什么比能帮助这部作品走向辉煌更值得骄傲、更值得珍惜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