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灯光影深,天涯追梦远--细品《东风雨》(六)
(2010-05-24 08:07:05)
标签:
《东风雨》柳云龙杨健范冰冰影视评论文化 |
分类: 影视评论 |
人物篇(六)那一只向着光亮飞翔的鸟――欢颜
谁也无法无视于范冰冰的美丽,那份精致和美艳已接近完美的境界,极具冲击力地影响着观众的视觉。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过于美丽对演员、特别是对女演员而言,却也未必是福。在光影间绝美的影像填满了绝大部分的记忆缝隙之后,留给你去品评演技的空间其实已不多了。这里最突出的一个例子是唐国强(抱歉,最终拿一个男生来举例了)。唐国强年轻时代真的很帅,套用现在的标准,那绝对是“偶像”级的,但那时没有这样的叫法,那时人们称呼他 “奶油小生”。长得帅,原本不是错,但被这 “奶油”一搅拌,却什么都串了味了,唐国强本身演技基本被漠视,彷佛他就是靠这“奶油”来拌饭的。然而,当岁月将外形上得天独厚的华光褪去,人们赫然发现,那完全是一个够得上份量的“实力派演员”。而这样一个“美丽”的误会,唐国强居然也背了二十多年了,个中的委屈和酸涩,大约也是无法与他人言道的。
在看了《东风雨》之后,我开始检讨我自己。任何一个演员的成长,都有一个从稚嫩、青涩到从容、成熟的过程,因此,不是别人没有进步,而是自己无视别人的进步,因为自己的观念早就陷入了先入为主、恪守陈见的窠臼中了,这是属于观众的“美丽”误会。而作为业内的制片人、导演,是不是也会有一样“美丽”的误会呢?因为在选择角色时,总是会有意识地把这个演员“代入”某一类型。于是,花瓶?还是“被”花瓶?还真是不怎么好说呢。但是,这一次,我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导演的眼光和素养,我更看到了冰冰的努力、冰冰的成长和冰冰的实力。
这一个欢颜,在柳云龙精心打造、范冰冰倾力演绎之下,那不仅仅是一份夺人心魄的美丽,她更像是一颗闪闪发光的多面体,每一个棱面都折射出各不相同的光华,即流光溢彩,又有着一份目炫神迷、扑朔迷离的魅惑力,她夺目、她丰富、她飘忽多变,她琢磨不透,她闪发着谜一般的魅力。
出场的第一个镜头,她笑得明净、灿烂,头戴着一只浅粉色毛茸茸的发箍,衬着她俏丽的脸,彷佛毫无心计地在安明身上寻找着硬币,俨然一副沉醉爱河的小女儿姿态。仙乐门露台上,与两撇小胡子妆容的活泼娇俏构成反差的,是那一刻从她身上流淌出来的那份淡淡的孤独、淡淡的落寞、淡淡的伤感,她说,“去买一杯咖啡的功夫,我们就被分开了。”她用低缓、沉郁的语调说,“家里的灯坏了,怎么找也找不到蜡烛。整个晚上我心里只在想一件事,要是哪天你不来仙乐门歌舞厅弹钢琴了,恐怕我就再也找不到你了。”她又说,“父亲终于同意接我走了,我害怕一个人呆在房子里,没有灯、哪儿都是黑乎乎的”。而下一刻,当她置身于仙乐门的舞台之上,她彷佛立即变身为一块光彩夺目的磁石,她的美艳、她的性感、她的时尚、她曼妙的身姿、迷离的眼神、充满磁性的歌喉,散发着一股不可抗拒的诱惑力。当她和安明一起,漫步在长街,一缕恬静、温婉、娇俏的笑从她的眼底眉梢悄然盛放着,她那么自然、那么下意识地往安明为她撑起来的、那个遮风挡雨的“帐篷”里躲,又带着一缕羞涩急急地逃离,雨中那个“跳房子”的清纯女孩,恣意飞扬着的青春活力和纯净美好,在飞溅开来的雨花中绽放着,她银铃般悦耳的笑声和着淅淅沥沥的雨声、皮鞋清脆地敲打着地面的声音,在夜的静谧中一缕缕地荡漾开来。
欢颜,她是个谜样的女子,她也是个有故事的女子,柳云龙刻意安排,范冰冰精心演绎,一直都着意于让我们感受到欢颜众多的侧面和这些侧面背后可能蕴涵的故事。美丽如梦、温婉似水,但若有若无间一个细微的动作、眼中一闪而没的光华,在回味过来之后,却都蕴藏着深刻的意义,那是伏笔、是铺垫、也是暗示。就比如跑狗场上,撞到日本特务之后,停身回眸抚摸发鬓的姿态,风情万种、笑意盈盈,但眼中闪过的神采却另有一丝绝决。因此,对那些自以为是、“硬”说柳云龙要制造密室的人,甚至于也浑然不顾何谓密室,拿了个流行的概念就非往《东风雨》上套的大众评论家,我是很有些啼笑皆非的。柳云龙是要把欢颜作为“密钥”吗?他哪里有半点遮着、藏着的意图了?且不说之前对欢颜身份早就剧透得相当彻底,而且整部剧故事的安排、包括冰冰的演绎,有意无意间刻意留下一点点的蛛丝马迹。身份之谜根本就不是《东风雨》悬念的重点,在这个欢颜身上,柳云龙要引起观众关注的,更多的是一个乱世中的奇女子,她的奇志、奇情、奇行,从而引发起我们的思考,对那段历史的反思,对那段历史中的人的反思,他让我们既看到了人世间最真、最善、最美的一种情感,然后,他又发聋振聩、荡气回肠地告诉我们,大爱无疆,有了大爱情怀,一切都可以超越!因此,在欢颜身上,美丽很重要,那本身就是一种极美好、极圣洁的寄托和象征,让那样一个奇女子成为美的化身;如谜般的目眩神迷很重要,因为那是塑造这个奇女子的基础,在多变的形态之下掩藏着的,是她的勇敢和智慧,是她的坚定和执着,也是她在千转百折之间被压抑、被折叠、被揉碎的奔放热烈的爱;而内在品格和大爱情怀却更重要,那是粉身碎骨也要飞向光明的执着追求,在她泪流满面地深情凝视着情人的脸庞,然后决然地担当起“死间”的责任、平静地走向敌人、自投罗网的那刻;在她带着哀伤、带着无限的眷恋、带着坚定不已的决心、带着慨然赴死的勇气,重复着自己内心的独白和誓言的时候!
“你看黑夜里的蝙蝠,一半兽、一半鸟,我和你在一起,就是想做鸟,飞到有光亮的地方去”。
这“半兽半鸟”,遭遇了多少人的诟病!但是,它在我心中所引起的震撼,基本也与一场高烈度的强震相类似。因此,我愿意将我自己的感受,在此一层层地表述出来,我但愿我的感受,也会对大家带来哪怕是一丁点的启发。在我看来,这段台词,其实是有关欢颜的一句主题词,也是对欢颜故事最凝练的一个写照。
这句台词第一层的含义,是借蝙蝠和间谍之间的某种类似性而进行的一种类比,展示的是现实的残酷,同时充满着宿命感的凄美。蝙蝠,一半是兽、一半是鸟,但又既不是兽、也不是鸟。在动物世界里,蝙蝠是没有归属的,注定在孤独中延展着自己的生命。 而间谍,他们每一个看似都拥有双重、甚至多重身份,有公开、也有不能公开的,但是,他们又都是没有身份的人,当他们暴露了、横尸街头了,他们既不是公开的那个,也不是不能公开的那个。他们所经历的一切都只有自己知道、只能一个人默默地承受,没有人可以分担、连最亲近的亲人也不行。黑暗是蝙蝠此生永恒的宿命。一样的,没有人会喜欢黑暗,而不向往光明。但间谍却是要不起光明的一类人,你存在的一切目的、责任和使命,都只属于黑暗――和那些永远不能见光的秘密同在。因此,正如蝙蝠永远也无法和光明同行一般,间谍,即使衣着光鲜地置身在太阳底下,却不属于阳光,你是阳光下的那个影子,只有把自己沉浸在黑暗中才能最好的保护自己。那就是从事间谍生涯的人,他们必需面对的残酷凄美的现实。
但是,既然选择了这样一个职业,而且又都是理性、坚忍、对理想执着、对使命坚守笃信的人,那面对着残酷的宿命,就是应该要哑忍的,即使这样孤独的默默承受有多么艰难,还是必需要忍受下去,无怨无悔,甚至不应该有一丝一毫的表露的。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原本坚强的欢颜终于无法忍耐,并将自己的内心独白倾泻而出的?于是,我们进入了这句台词蕴涵的第二层深意,那是关于“爱”的。在这句台词中,“我和你在一起”,是不能被忽视的。在原本需要精确严谨得不允许有一丝失误的谍战世界中,在壁垒森严、界线分明的两大阵营里,爱情,它说来就来了,没有任何理由、没有任何预兆,艰难险阻又如何?得不到理解和支持又如何?那原本就是人类完完全全发乎纯然的一种感情、最炙热的感情、最真、最善、最美的感情,即使在生和死的重重压力下,在阴阳界线之间的悬崖峭壁上,一朵绝美凄艳的爱情之花依然无可阻挡地盛放着,因为那本是人类最自然、最本能的属性。于是,因为和“你”在一起,“我”突然发现了世界的美丽;因为和“你”在一起,“我”突然迷上了心灵交融带来的快乐;因为和“你”在一起,“我”突然明白一个纯粹的“我”,不带任何职业附加的“我”,存在的价值;因为和“你”在一起,“我”突然品尝到了爱与被爱的甜蜜。因此,她开始矛盾、开始挣扎、开始向往有一个真正的身份可以和他一起彼此拥有,可以走出黑暗,在太阳底下自由自在生活的权利。而这些滚烫的愿望和热烈的爱啊,却被深深地埋在心底,小心翼翼地在自己的心里砌起一座高墙,既想呵护着,更害怕它不受控制地破墙而出!但是,在这一刻,在要说再见,在将成永诀的这一刻,我只想让你知道我的心!我要让你知道,我接近你,不仅仅是因为我的责任、我的使命,还因为我不可阻挡地被你吸引;我要让你知道,和你在一起,是我这辈子最大的愿望;我要让你知道,在我的心里无数次勾画过我们的未来、只属于我们两人的未来,虽然它也许如水中的皓月、梦中的繁花一般永远都无法企及!因此,这句台词,它两次重复地出现,而且都是在“诀别”的时刻,它所要送抵的对象也都是同一个人,其实是没有任何突兀的,它婉转、含蓄、但又极其热烈地将欢颜对爱的执着表达的酣畅淋漓,同时还有她心中浓得化不开去的情愫,那种哀伤、那种遗憾、那种眷恋…..
有很多朋友要我谈谈《东风雨》中的爱情,说实话,对这段爱情的编织和演绎,我是有很深的遗憾的。但是,我又要很坦诚地说,无论结构上的缺陷,还是演员演绎过程中的缺陷,都丝毫不影响它的美感。柳云龙营造的爱情故事一贯很纯粹、很干净、他所关注和表达的爱情,也永远停留在精神层面上的情感需求,没有欲、没有性,基本接近于不食人间烟火的境界。《暗算》中的安在天和小雨超越生死距离的矢志相守是这样;《血色迷雾》中文康和晓聪之间的相濡以沫和相忘于江湖是这样;而这一次这段峭壁上开放的爱情之花依然是这样。柳云龙演绎的爱情,不是彼此的需要、不是彼此的索求、不是彼此的拥有,《东风雨》,安明和欢颜,甚至连一个热烈的拥吻都没有真正发生过,可是,柳云龙却执着地相信,爱情就是彼此的牺牲,是可以为对方去死的决心和勇气!这样的一份爱情,在受到它感染的那一霎那,那份超凡脱俗的纯洁、美好和华贵,使你无法不为之动容、无法不为之流泪、无法不为之频频回眸。
然而这段台词却也不仅仅只是为了一个爱情告白,它还有第三层递进上来的含义,那是有关于理想和使命的。正因为承受压力之巨大,生存环境之残酷,间谍,那是一个高风险的职业、一个高压力的职业、那也是充满自我牺牲的职业。因此,有资格从事间谍职业的人,一定是内心极坚强、信念极坚定、理想极执着的人,正如一个在黑暗中可以长期守候下去的人,一定是心中充满光明、眼前总能够看见光亮的人,而欢颜恰恰就是一个心中和眼中永远有光亮的人。其实,在抗日战争年代,国破家亡、山河沦丧之痛,曾巨石般地压在一代青年的心中,无数中华好儿女,投笔从戎,加入到保家卫国的行列。他们怀着报国志,编织着强国梦,他们的光亮就是把侵略者赶出国门,让老百姓能过上和平、安康的日子,让国家能日益的繁荣强大。欢颜、安明、碧柔、阿桑,他们都是其中的代表。而欢颜是全剧中非常难得的、被柳云龙很“吝啬”地透露了一点点身世背景的角色。我们从寓公嘴里得知,一家十三口全被日本人害死了,只剩下她一个。于是,我们不难理解欢颜投身到军统当间谍,其背后极其强大的理由――背负国仇家恨之重,对和平、对国家强盛之渴望的强烈。那就是欢颜心中永远不灭的光亮!其实欢颜心中的光亮,又何尝不是安明心中的光亮啊,何尝不是那个时代为了祖国慨然赴死的千千万万热血青年心中的光亮!目标并无二致,但选择的道路不同,选择相信的真理和信仰也不同。当沧海桑田间的沿革和发展对一段已过往的历史作出裁判时,错的只是选择的结果,却不是选择本身。那一代青年,无论是欢颜、安明、阿桑、碧柔、还有无数没有留下名字的人,在那一刻,他们的选择都是为了奔向光亮,他们是如此地执着于自己的选择、忠诚于自己的选择、坚守着自己的选择!是的,间谍非人非鬼、半兽半鸟,但间谍又是人中俊杰,也是那只永远都向着心中的光亮展翅飞翔的鸟。为了这个光亮,它们甘愿永远在黑暗中蛰伏,饱偿被无边无际的黑暗吞噬的痛苦;为了这个光亮,他们甘愿把自己化成那只浴火凤凰,血火洗礼、粉身碎骨,哪怕是羽毛腐烂成泥,只为了心中那个光亮的梦!
写至此处,不由得想起小说中杨健女士提到的艾青的那只鸟,它竟和欢颜、和安明、和阿桑、和无数前赴后继的勇士们的身影一起,层层叠叠地在我的眼前浮现、重合…..就让我们一起将这首小诗,再深情地吟颂一次吧,让那些追着光明而去的鸟也飞进你的心里,让“祖国”这两个字,在你心版上所留下的印记,深一点,再深一点……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我爱这土地》艾青
本篇番外的文字,原本也可以不再延续的,因为从前文的结构和评述的要点上看,基本已是达成了自己的目的,应该是完整了。但是,我却愿意继续耗费心神细细地去品评,那完完全全是为了冰冰,为了冰冰为这个角色而投入的全部情感,为了她拿捏得极其精准的表演。欢颜,可能是冰冰从影以来最复杂的一个角色了,她真的是多侧面的,有时尚、张扬、性感、野性的一面,有温婉、清纯、明净可人、热情如火的一面,有落寞、孤独、忧伤、看透世事的沧桑的一面,也有坚强、刚毅、冷静、睿智的一面。冰冰的成功不仅仅在于将角色的诸多侧面演绎的丝丝入扣,决定性地造就了一个艺术形象的丰富和丰满,更在于她始终将这些侧面统一在一个整体上来演绎的,无论是释放还是有意识的控制和内敛,情绪始终都是的饱满和连贯的,因此,她赋予了这个角色以流畅、以内在充盈丰沛的张力,使这个欢颜就在我们的眼里、在我们的心里这般美丽着、丰富着、深刻着、动人着……
冰冰在《东风雨》中的表演,可圈可点之处其实很多,她有好多场戏都是我极爱的。诸如上文提到的“跳房子”,还有小桔灯醉酒的那场戏、和小冉在狱中的那场对手戏以及“车裂”的那场戏。冰冰的感觉完全都出来了,而且极精准,刻画得又极细腻,非常精彩。但碍于篇幅,我不可能一个个都细细道来,因此,这里所提及并分析的,也仅仅是我的一种选择而已。
首先在此处与朋友们一起详加回顾的,其实只是一场戏中的一部分。它起始于极平淡的状态,慢慢地将一种情绪和氛围带了出来,而且一步步地加强,为后面更强烈的表达做了非常精彩的铺垫。
长街寂寂,彷佛没有尽头,街上并肩行走的两个人,她温婉地微笑着、安静地走在他的身边,静谧之中却有一种微妙的情绪在两人之间悄然酝酿和流转着。
“就这么走回去?”他问,她非常肯定地“嗯。”,那缕笑容带着一点点天真,明艳照人;
“走到天亮?”被她的轻松感染,他也跟着放松了,笑容在脸上扩展、加深,“嗯”,她回答得更用力,笑容也更深,同时眼梢悄悄地瞟向他,那笑容里有着一份掩不住的顽皮;
“走到太阳来了?”他连声音里都带着笑了,她那份小女儿的心思,他怎么会识不破?只是她这一刻的活泼调皮,却深深地感染着他、打动着他,使他也情不自禁地想去宠溺眼前这个清纯的小女孩,他纵容她故意的顽皮,他甚至开始陪着她一起玩这小女孩的游戏了。
“嗯!”,她嗯得更大声、更用力了,而且她索性转过了身,毫无顾忌地看着他,那神态是女孩子对着自己心爱的人、愿意去依赖、去托付的人时,才会有的那种娇憨啊,那种彻底的放松、那种依恋和依赖、那种带着撒娇意味的顽皮、还有那脉脉的深情。
范冰冰把这一切感觉,通过这三声“嗯”,通过极细腻妥帖的眼神、表情、姿态,极准确传神地演绎出来了,而且正因为这样渐入佳境的过渡,之后两人的躲雨、冰冰的“跳房子”,这场《东风雨》中有关于爱情最温馨、最甜美的一场戏,在这样的铺垫之下,水到渠成地慢慢铺展开来,并深深印进了观众的心里。
这是一场独白的戏,但却是对着挚爱的情人说的,她的情人被她用下了迷药的咖啡迷倒了,因此,虽然是两个人之间的戏,但是又是没有“对手”的戏,可是,在她的心中,她昏睡中的情人是能够听见她的每句话的,因此,冰冰的表演就在这种独白与“对手”的交融之间,达到一种平衡,她努力地在不能给她回应的安明身上建立起一种呼应。于是,这段独白表演所隐隐带起的“气浪”,不但将安明、将那刻的场景全部卷了进去,而且它一样穿过了银幕,带动起观众心中的共鸣。
将昏倒的安明安置在躺椅之上,在他的身边,她蹲下了身子。“我们两个注定总是不能一起走,只能先走一个。如果你爱我,你绝对不会让我先走的,对吗?”她含着泪,向她的爱人阐述着这一次为什么又是她赢了,因为她读懂了他、读透了他啊,她知道他爱她,他知道他会抢着把赴死的责任留给自己。说这段话时,冰冰让我们看到了她的温柔、她的忧伤、她的爱怜、她的欣慰和她的释然。“可是,你知道,我又怎么能忍心让你先走呢?”。她加强语气,甚至在无边的伤痛中,这句话依然有“狡计”得逞的得意,“那杯有药的咖啡是我的。”言下之意,你这个傻大哥啊,我还不知道你吗?这一次你又输给我了!光用语气,冰冰还觉得不够,于是她继续用表情、肢体动作来烘托,那带泪的笑容里一份宠溺,她将额头靠上了安明的脸颊,轻轻磨蹭着,既是向情人的撒娇,又是对他一种抚慰。
她抬头,眼中的悲伤愈甚、爱恋愈甚、绝决愈甚,她努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你看黑夜里的蝙蝠,一半兽、一半鸟,我和你在一起,就是想做鸟,飞到有光亮的地方去”,随着那哀伤凄美惨烈绝决的誓言,她奔腾情绪已经很难约束了,于是她深深地吸了口气,努力要平复心中的激荡,把那双美丽的眸紧紧闭上,轻轻地把头靠在安明的肩上,那是她心中一直一直都在期盼的那个臂膀吗?那是她梦中一直一直追寻的那个可以让她安心、轻松、快乐、幸福的港湾吗?真的想就这样一直一直地靠下去、安安静静地睡下去,但是,她不行,他也不行,他们都是背负责任的人,因此,她必需得走了。她掏出口袋中的口红,郑重地把它放在他的手心,那真的不仅仅是一件接头的信物,它见证着他们的爱,不是吗?曾几何时,它曾经握在他的手中,如此温柔地、细致地在她的唇上轻抚啊。她将他的手轻轻地合起,让那支口红在他的手心,握得更紧更紧。她抬头深情地凝望着他,彷佛要将他的眉、他的眼、他英挺的鼻、他坚毅的唇全部印进自己的脑海、镂刻进心底。她必需要走了,必需和最眷恋的人、最牵挂的人告别了,她知道这一去,也许此生再没有相见之日了,但是,她却必需舍他而去,因为,只有她的牺牲,才可能为他换回生的机会。还有,他们还有未尽的责任,还有共同追寻的梦,她赴死的价值,就是为了和他一起去承担这个责任,完成这个使命,陪着他共同飞向前头的那点光明。于是,我们看到冰冰让欢颜回复到理智、冷静、镇定和慨然赴死的从容,在她和犹太调酒师交代的时候、断然撩起封锁线的时候、听到敌人的呵斥和枪上栓的声音的时候,她脸上的平静、坚毅和绝决,已永远留在了我的心里。
我很高兴,因为这部《东风雨》,范冰冰身上积淀的能力,得到了一次释放的机会;我很高兴,因为这部《东风雨》,我真正认识了这一刻的范冰冰,我惊喜地发现,容貌之外,她有更多的东西让我惊艳。我相信,一定会有更多的人,因为《东风雨》这样的作品,而更多地、更好地了解冰冰;我更相信,走过《东风雨》之后,冰冰的演艺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越走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