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情场?商场?--《杜拉拉升职记》小议
(2010-05-01 15:51:10)
标签:
杜拉拉升职记徐静蕾李可黄立行娱乐 |
分类: 影视评论 |
这是徐静蕾的《杜拉拉》,早已不是李可的《杜拉拉》了。
徐静蕾,我似乎从没有把她当成明星看,虽然她有着姣好的容貌,头上也拢着明星的光环。但吸引我的,却一直是她的智慧。喜欢在她的博客潜水,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情趣,一时如小女儿般的细腻和娇嗔,一时又不萦一丝于怀般的洒脱和大气。总在想,世上竟有如此聪颖慧黠的女子!而才女,亦是强人,自编自导自演的女子,在现阶段的中国影视界,大约也只此一家,并无分号了。因此,当徐静蕾在她家厨房做炸酱面时,也不能不跟着她一块高兴,能跻身过亿票房的导演之列,岂是容易的事?更何况徐妹妹还如此年轻!《杜拉拉》,给徐静蕾带来了商场上 “绝对”的成功。其实,也不必等到十二天票房见分晓的时候,单是当初在影片中植入广告的尝试,大约已为徐静蕾创收了不少。而且,徐静蕾聪明,这些广告的处理基本还是很自然的,因此我也并不特别反感,只是在想,时装剧可以如此创收以降低成本,那年代剧和历史剧又将如何呢?这样在竞争上是否会有点不公平?
看完全剧就一直在想,这一部杜拉拉,其实应该改名成《杜拉拉恋爱记》才更为合理的。因为,徐静蕾的改编角度,把杜拉拉和王伟的爱情故事摆到了前台,成了浓墨重彩描绘的重点。而徐静蕾讲故事的能力,外加和黄立行配合默契的表演,把一段办公室爱情故事讲得韵味悠长,而且活色生香,绝对是爱情戏中的“上品”,票房井喷,也实属自然。
只是商场赚得钵满、情场也被描摹得激情四溢、荡气回肠,单单委屈的却只有职场。徐静蕾的《杜拉拉》,职场只是一个模糊的“办公室”背景、一个爱情滋生、培育、发展的“土壤”而已。统观全剧,基本只选用了杜拉拉装修办公室这样一个职场故事,且受该故事本身的制约,很难真正深入下去。DB公司错综复杂的关系,根本无法很清晰地得以铺垫,而原著小说中,在诸多职场拼争的冲突中,塑造出来的、个性极鲜明、极具代表性的人物,在徐静蕾版的《杜拉拉》中,却大都面目模糊,如果还想找一下小说中的感觉的,大概也就只剩下那些没有被换掉的名字而已。
我当初去读李可的小说《杜拉拉升职记》,是因为我手下的那批“小朋友们”都在读,不但读、而且还津津乐道,几次部门会议都谈到杜拉拉,终于也引发了我的好奇。然后,我明白为何《杜拉拉升职记》能迅速走红网络,为何这部小说能让这么多小白领们产生共鸣了。为此,我还专门就《杜拉拉》,在部门内搞了一次比较Relax的交流活动。李可,作为在外企打拼了十年的职业经理人,她对外企的文化、职场的现实和职场生存的法则,可谓了然于心,一旦有感而发,付诸笔端,便水到渠成,一切都是鲜活、生动、真实的,一切经典的“语录”和警世的“Tip”,又完全是其本人经历、阅历、职场生活之积淀,不但活泼灵动,而且犀利精辟、具备可借鉴的实用性,无怪乎那些办公室小白领们心悦诚服、趋之若骛了。
而我喜欢《杜拉拉》,主要有几点,第一,是作品的现实性。不但是笔下的职场现实、职场发生的故事现实、职场里粉墨登场的人也极现实、极有代表性。个性Open,强势、自信又充满智慧的何好德,稳妥、保守、对部下宽容但在Promotion和薪资待遇上吝啬给予的李斯特,聪明、踏实、勤奋、善良,但却一样有些小心眼的杜拉拉。此外,无论是王伟、Tony林、麦琪、李文华等等,都带着鲜明个性、甚至各类缺点的人物,你却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而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也熟悉得宛如就发生在你身边,因此,故事中讽喻的一些职场成功的准则,也显得很有现实意义。第二,在于作品整体基调的积极向上、明亮和温暖。如果说“You deserve it”,那李可本人一定是属于名至实归的一类人,个人对事业的某种成就感,决定李可的作品基调是明亮的。职场也有风雨如晦,但只要你努力,你奋斗,最终却总能见到雨后彩虹的。李可的价值观、道德观和格调决定了,即使是职场里刀光剑影、硝烟弥漫,但最终成功归于实打实的努力,“邪恶”终将臣服于“正义”。在李可的心目中,人一定程度上的“自私”是可以体谅的,因此,为了竞争、为了自保,一点点小手段无可厚非,但决不能过了底线。极其聪明能干的帕米拉卷了铺盖,而既自我感觉良好、又能力极差的周亮反而留了下来,就充分反应了李可的价值趋向和道德趋向。也正是这样的价值趋向和道德趋向,《杜拉拉升职记》,一样令你觉得某种温暖,某种理想得以实现的舒畅,某种努力付诸行动的激励和希望。
然而,李可小说中这些显著的特点,或者说《杜拉拉》之所以成为《杜拉拉》的标志性的东西,在可以承载的故事,被突然抽离的那刻,一切都空洞而不复存在了。职场是什么?就是几个女秘书如蜜蜂采花蜜般地围着单身男主管转?就是说两句“千万不要得罪女同事,搞不好就成了你的老板娘”这样浅薄的俏皮话?升职又是什么?几个空洞的职务名称和标注的含金量,就能涵盖掉背后全部的职场风云和打拼的辛酸血泪吗?可是,当职场让位于情场之时,真的也怪不得徐静蕾,没办法再为职场的杜拉拉“腾”位置了,于是,只见情场,不见职场也是很自然的事了。
当然,作为爱情片看,《杜拉拉升职记》真的很不赖,不但故事流畅、画面也很清新、影片基调也很温情,演员表演也很自然、俊男靓女也很养眼、爱情观念也很时尚、一些镜头还很开放……但是,这真的只是徐静蕾的《杜拉拉》,而不是我所熟知的、我所欣赏的、我所期待的《杜拉拉》。当然,这样的遗憾,也许和徐静蕾没有什么关系,她所期待的已经实现了;这样的遗憾,也许也怪不了徐静蕾,因为杜拉拉的职场,离李可很近、离我很近、离很多职场上苦苦打拼的“小白领”很近,却离徐静蕾很远……